都說日本變態多,日本人極端,那麼日本安全嗎?

無論去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安全都是首當其衝被抬上桌面的話題。

據統計去年赴日中國人數高達800萬,這一數字足以說明日本的安全性。即使這樣,江湖中仍然存在著「日本人變態,日本人極端」等說法;其實,這種說法對,也不對,因為日本原本就是一個很矛盾的國家。

每當跟朋友飯後閑談聊到日本,總有人搬出《菊與刀》這本書以來表達日本這個民族的矛盾性,並引用書中作者的觀點突出一個重點:日本人相當極端,並且介紹這本書由美國人類學專家對日本國民性的深刻解讀,而如書名所述那般,一手持菊,一手抗刀的形象更得到國人的喜歡與關注。

對於在日本生活工作過或者研究日本的人而言,這本書並不是江湖中所言般真實權威,甚至會對文中揭露日本國民性的語句抱有懷疑態度。

本書作者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並沒有在日經歷,甚至作為人類學家的她從未研究過日本,而這本書的觀點分析均來自於俘虜的交談和參考些日本文獻而創作出來的報告!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指導美國如何管制戰敗後的日本。而本尼迪克特的學術觀點認為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為各種文化都有著不同的的民族精神,換言之,民族精神具有不變性,甚至不妨說,日本民族精神從古至今一成不變,將書中的「極端」傳承至今。戰爭年代,好戰狂熱的日本人與現在缺乏野心、侵略性的日本人形成鮮明對比,民族性本身就是不穩定的存在。

既然如此,為什麼《菊與刀》在美國中國被譽為了解日本的聖經呢?很簡單,書中所描寫的日本人呈現出非常極端的民族性格,全民都是「要面子不要命的人,把對於自尊的追求擺到比生命都珍貴的位置。再加上我國曾經受到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而作者的觀點間接地告訴我們,日本人就是變態,侵略我國正是因為民族變態性。不斷貶低日本民族性後,讓身為受害者的我國國民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快感。

在美國的流行是因為兩點,一是軍方的任務圓滿完成,二是書中通過貶低日本民族性格和解讀亞洲文化透露出一種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的騷味。得到精神快感的美國政府將《菊與刀》推到風口浪尖。

將《菊與刀》歸於了解日本的教科書這一行為很容易讓我們有產生錯覺:時至今日,日本人仍然是極端的。凡是想要了解日本的朋友,由於知名度都會選擇《菊與刀》,而後果便是不能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現在的日本,也就無法從日本歷史中吸取到種種教訓。

當然,在戰爭年代無法赴日的魯思·本尼迪克能憑藉交流和文獻研究,就能將日本民族性分析到書面上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個人而言很欽佩這位作家。


極端兩字並不屬於日本,任何國家都會由於各方面因素誕生出許多極端的人,只是由於自然因素、歷史淵源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日本人中出現極端、變態的例子確實也不少。

究其原因該從何說起,就從日本美學四大要素說起吧

物哀、幽玄、侘寂、意氣

物哀

源自本居宣長的《紫文要領》,直譯過來便是事物的凄美,日本人喜歡美,可沉醉於短暫美好結束後殘存下來的寂寥與孤獨,那種凄美讓日本人神之嚮往,舉兩個我們都知道的例子。

自江戶時代以來,日本每年都要舉行煙火大會,當人們席地而坐,享受煙火綻放帶來的視覺美感後,令人們更加深深不可自拔的是煙火熄滅後寂寥黑暗的天空。而另一象徵——櫻花同理,櫻花初開到櫻花凋落,僅僅一周時間,櫻花季中的日本人會舉行各種活動,享受大自然給予的美好,隨後人們開始感嘆「為何美好的事物總是那麼稍縱即逝,不能長存呢?」不管煙火也好,櫻花也罷,恰恰是它們瞬間的盛放之美喚起了人們的哀物之心,那種對於短暫存在的美好事物的眷戀和哀愁。

古代日本四周環海,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人民的生活很困苦,此外,日本處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常年受到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的摧殘,而在多災多難的地方生存的日本人,生命朝不保夕,從而導致歷來有很深的憂患意識,每日愁容的日本人漸漸緊繃感情,更不會輕易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正因如此導致日本人心理開始偏離正常化,每天思索的問題便是生或死,既然生命苦短,命運的天空又陰晴不定,就要抓緊時間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這就使他們很容易專註在一件事,即使失去生命也要做下去,這種心理在日本進入工業化後嘗到碩果,日本企業席捲全球,鈴木、山崎、本田和雅馬哈的誕生跟這種心理脫不開干係。

而」及時行樂「是其心理變化下的衍生品,令人瞠目結舌的」性開放「也與之掛鉤,成人用品店滿地都是,秋葉原就坐落著一座有七層樓的店家!

而對於我們而言,甚至對於歐美而言,都會認為日本對於色情的享樂主義十分變態,而政府允許色情業的發展更會給人留下一種開放到變態的印象,而日本人認為,談戀愛僅僅只談風花雪月,僅僅只談花燈酒綠,去看最美的月亮,去賞最美的櫻花,還要有酒與性愛。


幽玄

日本室町時代初期的猿樂演員與劇作家——世阿彌將幽玄的感覺在其作品中變現的淋漓盡致,而在後世2011年出版的《日本幽玄》一書,讓更多人理解到幽玄兩字的美妙之處,也解釋出為何日本人如此熱愛幽玄之美。

幽玄之美在於境生象外、意在言外,以引發欣賞對象的聯想,這種聯想是不固定的,是不受社會環境限制,是玩玩取決於觀賞者思維的美,直白點講就是製造出空白後,任由觀賞者的腦補、意淫。

而幽玄帶來的產物便是日本文學作品、動漫、影視等娛樂藝術產業。

網上經常會出現:日本人腦洞真的大……之類的文章。

日本人中二也是由此而來,他們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之中,並認為這其中極具美感,而不善表達的日本人將情緒通過紙筆創造出來,後來那些膾炙人口的動漫,火爆的日劇均是幽玄之美。

而日本文學起源之作出自日本女作家紫式部,那種只有女性獨有的陰柔,細膩,婉約即使在後世的作品中依舊可見,例如川端康成的《千紙鶴》和渡邊淳一的《失樂園》等。現代作家中最能符合幽玄之美境界的當屬村上春樹,雖說他的作品帶有濃濃的歐美情調,但骨子裡畢竟是日本人,其書《海邊的卡夫卡》便是代表作,其中穿插著各種虛幻的場景,那些原本不存在的場景通過作者的腦補幻想被創造出來。

不僅僅在文學、影視中,日本人的腦洞應用於生活中各個層面,由此我們經常發出「真變態」這類的感嘆。


侘寂

侘寂一詞本身是被區分開來的,直到14世紀才被移駕東瀛的禪宗正名。這個詞解釋起來真的很費力,侘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而寂是時間的光澤,兩字合體後,個人理解是即使孑身一人,孤孤單單也是一種享受與美好,做著自己手頭上的事情,思索著腦海中的問題,喝罐啤酒,躺在床上,細細聆聽雨滴捶打屋檐的聲音。

即使殘缺、陰暗也蘊含著十足的美感,久而久之這種陰暗的氛圍被理解為「喪」,這種所謂的「喪」文化深受日本人追捧,文豪野犬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而絕望中孕育著希望的情調更讓日本人陶醉。

侘寂是當今日本社會最容易看到的現象,西裝革履,步履不停的日本上班族,獨坐在居酒屋吧台前的中年大叔,新宿東口吸煙區內依靠著欄杆,抬頭望月的日本女人,這種寂寥感,在日本人眼裡是一種美,而這種美一旦有外人踏入,立刻土崩瓦解。由此可見,日本人十分注重個人隱私,每個人都緊繃著臉,不露出絲毫情緒,不情願被別人麻煩,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生怕別人的亂入,讓自己的美感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日本人在公司與下班後是兩副面孔,匆匆地走在路上,連頭都不轉的日本人常常給人留下一種冷漠的印象,正因如此,國人常常說「日本人不友好,日本人好冷漠,這個國家沒有人情味」


日本人理解的雅為謙恭、順從,放到現代社會中,被運用到日本社會運行中的雅是庸俗、粗魯拋到九霄雲外且注重外表,彬彬有禮,在外在上儘可能向優雅靠攏。想做到雅勢必要抑制慾望的表達。去過日本的朋友深知服務業的發達,那種無條件順從客人要求,那種點頭哈腰的禮貌形式無時無刻不在抑制著作為個體存在的人。

身著西裝,腳踩鋥亮皮鞋的上班族已經成為東京的一道「風景線」,而在社內屬下對上司的言聽計從淺淺表現出雅中的順從謙恭。在這種長期抑制下,原本作為動物的人類最終有爆發的那一天。

由此可見,日本社會中出現的變態行為都是由於長期的抑制導致的。而在我們眼中,這種變態跟《菊與刀》作者的觀點一致,便是民族的不變性下的日本人均是變態者。


回歸本題:日本安全嗎?

安全。日本人將來自國外的人稱為「外人」,由此可見日本人比較排外,換言之,日本人認為外國人怎麼可能懂得日本?我們沒有必要用日本的規矩傳統來要求你們。

世界經合組織(OECD)通過住房、收入、治安等11個方面的研究,對36個發達公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進行過「社會安全」的調查,日本在治安上排在了全球第一,教育排在了全球第二。

日本法律的健全與實行力不是蓋的,犯罪或者違法需要支付的錢財讓一般民眾產生畏懼。

而日本美學元素在抑制情感後,更好的抑制了行為,讓日本成為了一台運轉十分規律安全的機器。

當然,有些人自找沒趣,惹是生非,惹來麻煩就不能一概而論了。

希望更多人能理性地了解我們的鄰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即使祖國發展迅猛,甚至在某些方面領先世界,但也從日本發展過程中吸取教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留學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