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清靜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之前的版本文章實在太長了,很多人沒興趣讀。因為本人水平有限,文字拖沓,同時參經的過程十分燒腦,而且要顛覆之前的認知,所以長文章確實累。那麼本次就一句一篇文章來解讀。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這句很多人不理解或者理解偏頗,都是因為我們長久的生活經歷導致對形的認知比較固定。這是因為當你我用身體來感知天地的時候,就會以身體所獲取的聲、光、觸感、氣味等為主。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方式也是這樣的。

但人有一個東西是不受這些感官限制的,就是念頭。通常我們以為看見了電冰箱就有一個念頭,看到書籍又有一個念頭。這就是根據形體來區分念頭,而沒有注意到念頭本身就是一個無形可以造萬形的事物。

而這個念頭,卻是早就了一番天地。舉個例子,我看見錢包了,就會想該撿還是不該撿,撿起來是什麼結果,不撿起來是什麼結果。。。那麼我們仔細看這個思考過程,就會發現原來我們自己造了一個景象,然後看這個景象的過程。這就是思考,思考的結果就是念頭。比如我們看書,其中的故事情節也是我們看到一個景象,並根據劇情來演化整個景象的過程,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當我們自己造就了一個景象之後,就會有一個事物跟著出來,那就是情。

我們之所以能造這個景象,是因為我們身體有心肝脾肺腎,這五行的運轉。而這五行運轉的時候牽動了我們的情緒。所以中醫常說五臟既是五情。

而佛家說的七情是一個表現,喜、怒、憂、思、悲、恐、驚是外在的表現,不衝突。中醫部分有空再細說。

還是回到情,我們運用自身的五行,演化腦海中的景象的時候。如果其出現了爭執,寒冷,黑暗等情景時,那麼人的情緒就會出現怒,悲,恐等表現,當出現溫馨,陽光,調皮等情況時就會有喜、思等情況。

林黛玉怎麼死的?悲傷過度而傷肺。所以古人留下的醫術中有各種靠言語便可治病的方法。

以上描述僅僅是為了說明,如果有興趣的話《文始真經》上有詳述。

那麼為什麼說無情?就像我們剛開始看一部電視劇,前兩集還沒有牽動我們的情緒,但後面的故事展開後,我們的情緒就會根據劇情而產生變化。這個過程就是從無情到有情的一個過程,所以日久生情。在深入細參一下無情這個階段,這裡的無情,並非是冷血,也絕非是六親不認,而是可以生萬情的無情,所以後續才有情。

運行日月,日指的是神與陽,月指的是精與陰。就像剛才說五行,其實就是陰陽的五種表現方式而已。因為精無神則不動,神無精則無形。就像萬物都是分子與原子組成的,但是萬物都有其內在的運行方式,這個運行方式你可以暫時理解成陽。因為這個陽本就相通的,萬物本同,這裡的說法僅僅是為了便於理解。

回頭再看 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 就會發現,原來人是因為自己腦海中的景象與念頭而生的感情。同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之所以迷,因為腦海中的景象經過反覆思考後,有了情。所以思考的結果其實是他自己在腦海中造的,思考的方向也是他自己所期望的。

發現了么?你所有的喜悅、憤怒、生氣、抱怨都是你自己造的。。。有事有情,無事無情。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萬物的名稱很有意思,因為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給萬物起名字。

仔細想想看,人為什麼不給每一粒沙子起名,而是給雕塑起名?因為名就是給用準備的,你若不用,何必給他起名呢?

同時人思考過程也很有意思,比如我說一束花,諸位腦海中也會有一個花的景象。但你想的花與我想的花肯定不一樣。當你看到一個名字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有一個實物做對應。這就引發了人的思考。在這個思考過程中,你腦海里是不是也會長出無限的萬物?

另外一個過程也是很有意思,這個名字是別人教的。小時候,父母們告訴我們,這個是杯子,那個是桌子,後來上學,有了數學、語文、英語等等無數個科目。。。

細緻參參這幾句的關係:

  1. 當我們用身體認知世界的時候,就產生了思考,於是日久生情。
  2. 當我們接受到一些文字、圖形、聲音時,就在腦海中造成了一個景象,併產生了念頭。
  3. 這是一個不知道開頭,也不知道結尾的循環。

因為用形體來區分世界,在大腦中運轉形成景象,並有了感情。有了感情的事物就有了需求,於是就有了名字,而這個名字又會讓自己的腦海中產生一些想法與念頭,於是出現了創意,就形成了新的事物,而這個新的事物又是造就了一個新的形體。。。

人的思考就是這樣循環的。所以清靜經後面有常沉苦海之說。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無形、無情、無名呢?這個非文字所能表述的,你若清靜自然便知。所以才稱之為: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推薦閱讀:

TAG:道家 | 道教 | 清靜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