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了孩子一生的話,你說過嗎?

那些從小為錢所困的人,窮盡一生都在追逐金錢的路上。

我有個遠方親戚,兒子在外省上大學,每個月習慣在月初給兒子轉生活費。

但是近一個月工作太忙忘了這事,沒想到十幾天過去了兒子也沒開口找他要。

「用老子的錢,還要老子先打電話?」

他有些惱火,決定就這樣犟著,看看兒子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過了幾天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他和他媽媽的對話,媽媽一直讓他主動給爸爸打電話,但是他始終不願意。

為什麼他寧願餓著,也不願找爸爸要錢呢?我想起他和我談心時說的一段話:

今天是我生日,買了一個冰淇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開心不起來,就是很想哭,好像覺得不應該買。

想起小時候,得了獎狀,鬧商店裡的蛋糕,我爸沉著臉,我媽一直罵我不懂事,說家裡窮這個東西太貴了。

買個蛋糕需要想這麼多?也許很多人難以想像,但毋庸置疑的是,這種沉重的精神壓力,有很多孩子正在承受著。

微博熱搜上有一個久居不下的話題 #因為窮而受過的委屈#

其中有幾條留言觸目驚心:

想談戀愛又不敢,喜歡的東西也不敢買。

主要是幹啥事都畏首畏尾吧,賺了錢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添點東西,反正活著是挺累的.....

窮導致最嚴重的結果就是在我心裡立了一把尺,這把尺丈量任何可以與錢兌換的東西,購物一旦超出這把尺一點點,我就覺得愧疚與不甘......

上一輩的父母,都是飽一頓飢一頓長大的,他們苦盡甘來半輩子,在生活中節儉一些也無可厚非。

可怕的是,有些父母熱衷於對孩子進行「哭窮教育」

「平時我和你爸都捨不得吃肉,就是你回來了,才做點嘗嘗。」

「你知道我每天累死累活有多辛苦嗎?你還不努力學習,你對得起我嗎?!」

「我上班都要累死了,都是為了掙錢養你,家裡已經很窮了你非要買嗎?」

......

這些耳熟能詳的話,就像鈍器一般,雖然沒有鋒利的刀刃,但是卻帶給孩子一次次重擊,久而久之,這些傷害累積成的內傷,久治不愈。

有人說,這世界最難治的就是「窮病」,可「心窮」比經濟上的貧窮可怕多了。

一味在孩子面前哭窮帶來的傷害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短缺,還有伴隨一生的「自卑感」。

還記得那個丟了車票被打的孩子嗎?

因為丟了一張5元的車票,被母親打得嚎啕大哭。

身邊的人看不過去,紛紛勸說:「不過是一張車票,再買一張就好了。」

女人紅著眼眶:「可是我沒有那麼多錢。」

原來,她是一個單親媽媽,一個月最多掙900,家裡有常年生病的老母親,還有一個娃要照顧,每個月都入不敷出。

這900塊錢,要養活三個人。

我能理解其中的苦楚,可是我更擔心的,還是這個被打孩子今後會走的路。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

人,只有在滿足了低層需求後,才能向更高層進階。

如果低層次的需求不被滿足呢?

《人民的名義》里的處長趙德漢,為什麼要貪污受賄呢?

面對滿滿一冰箱的人名幣,他說: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

「窮怕了」

「我一分錢都沒敢花」

「我喜歡聞這個味」

和別人不同,別人對於自己所貪污的數額只能說出個大概,可是他明確記得精準的數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

藝術來源於生活,人性的極端被電視劇編劇刻畫得活靈活現。

大貪官和珅的父親是一個極其清廉的官員,家境也十分窘迫。

和珅雖貴為名門之後,物質也一直短缺。

一個人童年越缺什麼,成年後就越喜歡什麼。

童年物質的匱乏,無疑是他走上貪官道路上的誘因之一。

喜劇導演周星馳早年接受柴靜採訪時表示,自己非常愛錢特別喜歡掙錢。

他的童年父親一事無成,母親一個人要養活三個人,生活艱辛可想而知。

從小長期處於貧窮和窘迫,長大了就算生活得不錯也很難快樂,唯一能讓他覺得心安的,只有不斷上漲的賬戶餘額。

貧窮,這就像一種如影隨形的病,如果父母不替孩子醫治,反而不斷在孩子心中植入,那麼孩子這種心底里的缺失,將會便隨他一生。

換句話說,那些從小為錢所困的人,窮盡一生都在追逐金錢的路上。

我的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說:

「原生家庭父母感情不和、教育方式不當都沒有父母哭窮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重。」

小時候,他父母會為了幾塊錢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在他面前哭窮說自己沒投對胎。

導致他剛剛畢業那段時間曾因為幾百塊錢和別人大打出手,也覺得自己時運不好沒找對父母。

後來,經過自我調節,他剋制住了自己很多斤斤計較的衝動。

可是前段時間,妻子買了一套1000元的護膚品他還是控制不住大發雷霆。

明明生活水平上去了,1000元也不算什麼,但是下意識地就覺得妻子敗家,甚至還動了離婚的念頭。

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

比沒錢更可怕的,是刻在骨子裡的貧窮感,它成了一種基因,無論兒女願不願意繼承,都會流入孩子的血液中陪他們度過一生。

而和珅也好、周星馳也好,我這個朋友也好,他們都算是混出頭來了,至少不用擔心下一頓飯在哪裡,子女的教育也完全不成問題。

但更多的人,上一代向他們哭完了窮,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領著死工資,省吃儉用繼續向自己的孩子哭窮,然後形成一個新的循環。

古人云,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

意思是說,富裕的人如果不努力,那隻會坐吃山空,而貧窮的人不會一直窮,因為貧窮會激發人奮鬥。

可實際上,富能不能過三代我不清楚,但窮的確是窮不過五服,因為窮到一定的境界,就沒有第六代了。

貧窮是一種基因,而這種基因很容易變成詛咒,讓下一代繼續窮酸。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說,自己也不想窮,要是有錢,何必過現在這種日子呢?

的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難處。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得明白,向孩子哭窮,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自己窮,是需要自己去努力改變的,而不是把孩子也拉進來,讓他們變得心窮。

肖驍曾在《超級演說家》講過自己的母親。

在10歲那年,家裡發生了一些變故,他的父親因為長期患病不治離開了,而他的母親經過深思熟慮說了這樣一番話:

「兒子,你爸走得早,但是並不代表你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你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別跟個小大人似的。」

父母有父母的路,孩子有孩子的路,我們不能給孩子完美的人生,但是不應該把它綁在原有的家庭中用哭窮來訴說自己的不滿。

著名演員孫紅雷從小生活非常艱苦,放學後每天和母親一起去撿破爛。

母親為了撿一個飄在臭水溝里的瓶子,不惜脫了鞋蹚進發黑的髒水里;為了撿幾張破牛皮紙,遭到老闆的呵斥:「滾,叫花子!」

可就算遭到如此對待,母親從不點頭哈腰,臉上永遠都保持著淡然的快樂和微笑。

有一天,母子倆坐在河邊的石頭上休息,母親從口袋裡掏出一個橙子,剝開、擠壓出汁塗在臉上。

孫紅雷很差異,可母親一邊塗一邊笑著解釋:「橙汁可以美容哩,人家看不起我們不要緊,但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愛自己,要讓自己快樂……」

時光飛逝,孫紅雷在演藝圈摸爬滾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每當處在人生低谷,都會想起母親塗橙汁的那一幕。

也因為母親的言傳身教,他一步一步脫離了原生家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角色,成為了影帝。

說白了,孩子內心的富足與貧瘠,並不是由物質決定的,而是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一位美國朋友多次和我談論關於教育孩子的方式,他從不對孩子說,那個東西自己買不起,很貴。

他會換一種方式:

「這個月我們家的預算已經沒有了,我們可以下個月計劃再買。」或者直接告訴孩子「這個東西的性價比不高,買了並不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幫助。」

一句話的區別,卻讓孩子獲得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另外他會給孩子適量的零花錢,如果這個東西他們實在想買,可以自己攢錢購買,爸爸媽媽絕對不會阻攔。

不寵溺孩子,從實際出發給孩子適當的自由。

其實教育和貧富本來就是沒有關係的事情,有錢也好,沒錢也罷,為人父母,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我十分喜歡一句話,你給孩子創造什麼環境,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哭窮只會讓孩子陷入深淵,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把愛過繼給孩子,而不是貧窮。

也唯有這樣,他才能不被束縛,更好地走向自己的新征程。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父母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