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齊魏秦三國特種兵的差距,盤點魏武卒退出歷史的5點理由

春秋戰國,是一個璀璨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受到無數人的敬仰愛戴。你若是文人,可以去稷下學宮辯盡天下學子,封侯拜相指日可待;你若是平民,可以去投身軍旅保家衛國,將軍王侯人人可當。

走,兄弟們吃肉去

強兵

那時候,諸侯為了爭霸,有野心的統治者都會整備軍隊,想盡辦法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提高軍隊戰鬥力的方法通常有五種:

1、提升數量,不斷擴大軍團規模。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迅速拉起隊伍,缺點是作戰能力極不穩定,將領和士兵不太熟悉,集體作戰指揮起來不太靈活。

2、升級裝備。古代戰場上每一種軍械的出現都意味著士兵戰鬥力的提升,不論是防護用的甲胄,還是攻擊用的弩戈,所以提升裝備對於戰爭來說非常重要。

3、訓練的方式。士兵要面對的,往往是生與死的考驗,一名合格的戰士絕不僅僅是會使用手中的武器,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堅韌的性格、隨機應變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平時的鍛煉來提升,只要用合理地方式去訓練士兵,他們在戰場上可以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4、士兵的戰鬥經驗。戰場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地方,它可以使人身敗名裂,也可以讓人一戰成名,而失敗者的結局只有死亡。古時候的軍官在訓練士兵時,便會注意穿插一批老兵在內,這可以讓新兵從側面了解到在戰場上應該如何應對,提升士兵戰鬥力。

5、將領的指揮策略。指揮的藝術對於提升戰鬥力太明顯了,長平之戰趙括剛代替廉頗兩個月不到,就導致戰鬥失敗,結果四十多萬趙軍被坑殺。

戰國諸強之間在此基礎上又有了各自的特色,比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打造的胡刀騎士、齊國稷下技擊騎士、魏國武卒、秦國銳士。其中又以秦國銳士和魏武卒名聲最盛,巧的是魏武卒的名聲是以五萬擊潰五十萬秦軍出名,而秦軍銳士也是以白起率領的十萬大軍全殲二十四萬韓魏聯軍出名。

全軍出擊

齊魏秦士兵對比

齊國技擊騎兵

待遇: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殺一個人,便可以得到四分之一兩金。

錙是一種重量單位,按那時的標準,四錙為一兩,也就是大概156錢,當時糧價大概45錢60斤。可以說這是非常豐厚的待遇了,畢竟當時10金就是中等資產家庭。

優點:激勵士氣、培養尚武風氣,在旗鼓相當或者優勢碾壓時,這樣的一群士兵個個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的,適合國力強盛時用。

缺點:晉陞機制不合理,單純用金錢鼓勵士兵的方式,會導致士兵對軍隊歸屬感不強,也會消磨士兵的激情。國力衰弱時,這樣的士兵忠誠度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

魏武卒

魏武卒是一支很特殊的軍隊,它特殊在三個方面:選拔標準、福利待遇、全由步軍組成

選拔標準: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穿著重甲,能夠拉動720斤力的弓弩,帶著50隻弩箭,手持長戈,頭戴頭盔腰負劍,身上帶著三天的糧食,半天能夠行走百里路。

超人

福利待遇:百畝土地、解除奴隸身份,免除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軍功可以加官進爵,一人立功,功勞家人還可以享受一部分。重要的是,這些待遇是永久地!

優點:趨近於完美的福利制度,可以極大調動士卒的忠誠度和戰鬥力,嚴苛地選拔標準保證了戰鬥力。

缺點:一個人百畝,魏武卒5萬人,就是500萬畝,加上不用繳納賦稅,這筆開銷太大了。而且通過考試就可以享受福利,戰場上難免出現划水保命的。

大秦銳士

待遇:爵位世襲、軍功繼承、奴隸也可晉陞侯爵,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軍功獲得。

優點:激發士兵血性,提高士兵戰鬥力,增強國民忠誠度、凝聚力。

缺點:造成濫殺的局面,加深被征服者對秦國的仇恨,提高征服難度。

勇者斗惡龍

魏武卒逐漸消失的五條理由

我認為魏武卒消失是一個持續地過程,伊闕之戰後退出歷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點:

1、成本。培養一個魏武卒的成本實在過高,原來的武士老去過後,福利不變,而新的武士也需要同樣地福利。再加上要選拔出這樣一個士兵的難度也是非常高的,但戰場上可能一個敵方普通士兵砍中了就能造成死亡。

2、戰損。魏國連年征戰,魏武卒的戰損比例太高,新舊魏武卒混雜在一起,就會導致配合不嫻熟,士兵經驗、戰鬥力不對等的問題。

3、將領。魏國國力衰弱後,本國所能吸引的人才質量大不如前,武將的水平相對於如日中天的秦國是遠不如了。

4、敵人的強大。秦昭王時,秦國的威勢已成,魏國一國自身又衰弱了,此消彼長,伊闕之戰哪怕韓魏聯軍也敗在了白起之手。

5、同盟間的勾心鬥角。伊闕之戰時,秦國居於弱勢,韓魏兩倍於秦的勢力,卻因為韓魏內部都想對方帶頭衝鋒,被白起分割之後,一一擊敗,令人嘆息。

當然,以上純屬個人淺見。

如果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喜歡的話可以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會為您帶來有趣的分享。

參考資料《荀子》《史記》《漢書》


推薦閱讀:

TAG:戰國時期 | 東周魏國 | 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