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夷岩茶肉桂除了香味,還有這四種奇葩氣味存在!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在昨天的文章中,和各位分享了肉桂的香氣。

所謂的香氣,指令人感到愉快舒適的氣息的總稱,它是通過人們的嗅覺器官感覺到的。

如肉桂常見的五種香型,焦糖香、花香、果香、桂皮香、木質香,每一種香氣,聞著都是舒服的,愉悅的,能夠為肉桂加分,讓我們對肉桂的好感度直線上升。

如一位天生麗質難自棄的美人,又懂點穿衣打扮,還腹有詩書,赤裸裸要成為女神。

肉桂中出現的這些舒服的香氣,能讓我們沉迷其中,深深陶醉,不可自拔。

特別是喝到花香、果香的肉桂,倍感神奇,從此更愛肉桂。

然,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一款肉桂里,既然會有讓人心生愉悅的香氣,自然也會有讓人反感的臭氣,臭味。

這些異類般的香氣存在,簡直就混世魔王,就是來搗蛋的。

下文提到的四種氣味,最好在喝肉桂的時候別遇到。

01焦味

焦味,即物體燒焦發出的氣味。

焦,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那就是乾燥的秋季,在廣袤的小麥田壟上,有人在焚燒秸稈產生的刺激性氣味。

焦味的出現,給人的感覺是苦的,味道重。

《書·洪範》曰:火性炎上,焚物則焦。焦是苦氣。

《月令·夏》云:其臭焦,其味苦。苦為焦味,故云焦氣之味也。

此處,在此體現聞干茶香的重要性!

在沖泡前先聞香,就能作出簡單判斷,避免讓舌頭遭罪。

有焦味的肉桂,香氣帶有些許的苦味,像被炒糊的黃豆氣味。

出現焦味的肉桂,多數是製作工藝不到位而導致的。如焙火時,溫度過高,焙火過猛,大火致使肉桂的葉片被烤焦。

這種烤焦的氣味,就是植物蛋白被焦灼的氣味。中學化學裡曾學過,蛋白質被燒焦後,就會產生焦味,我們稱之為「燒焦羽毛的氣味」。

有焦味的肉桂,那就是炭燒咖啡的升級版,沖泡後,蓋子上會出現濃郁的焦火味,湯水是苦的,喝著煞口,極不舒服。

遇到焦味肉桂,棄之。

02青味

青味,是一種花草樹木的氣味,如灌木剛剛被修剪過後,所產生的氣味,就是青味的一種。或者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青豆、豌豆、扁豆等新鮮豆類,青味也比較突出。

都說紅顏禍水,這青味於肉桂而言,也是禍水!

青味出現在肉桂中,並不是一件好事。

有青味出現,意味著兩件事。

第一,這肉桂沒能扛得起考驗,返青了。

第二,肉桂焙火不到位,還是「生」的,所以有青味。

這兩種情況,不論是哪一個,都讓人沒法接受。

如返青後出現的青味,是一種很輕浮的氣味。一旦肉桂和青味掛上鉤,肉桂的身價直掉,有種陽春白雪直降成下里巴人的感覺。

作為老茶客一枚,最無法容忍肉桂返青!

而肉桂焙火不到位所帶有的青味,讓人有「吃草」的既視感。這類青味,味道重,而且生,就像一把草被烈日烤到八分熟的氣味。

03酸味

酸味,大家並不陌生。

楊梅的酸、白醋的酸、李子的酸、青梅的酸、檸檬的酸……光是想想,就垂涎三尺。

酸,是一種刺激性很強的味道,雖然說,在平時的烹飪里,可以除腥、解膩、提鮮、增香。但是,出現在肉桂里,真不合適。

什麼情況下,肉桂會有酸味?

那當然是——變質!

當肉桂被無情地擱在一個角落裡,主人不理會它的感受,也不給它準備一個乾燥的環境,讓肉桂和水汽共處一室。

日久天長地,肉桂很沒有骨氣地被這些水汽和諧了,與水汽融為一體。

但肉桂吸收了水汽之後,內部的物質悄悄發生了變化,一些和酸味有關的物質,開始不淡定了。剛開始還只是蠢蠢欲動,頂多讓肉桂出現青味。

等到後來,酸味產猖獗地很,不論是在蓋子上,還是在湯水裡,都能見到它的在蹤影。

當有一天,你想起還有若干泡肉桂沒喝,翻箱倒櫃地拿出來,燙壺溫杯,沖泡。

入口,舌尖可明顯感受到湯是酸的。咽下後,還是酸的。回甘後,依舊是酸的。

那麼,很遺憾,這款肉桂,變質了!

一酸到底的肉桂,直接丟了吧,別喝。

04霉味

霉味,這種氣味就不用麻花多介紹了吧,生活中並不陌生。

比如,食物過了保質期,開始長了霉斑,繼而出現霉味。再者,在密不透風又潮濕的地下室,也有霉味出現。

而肉桂里出現的霉味,則是像老木頭房子很多人沒人住的味道,又有點像書本受潮發霉後的味道,還有點類似梅乾菜的氣味。

總之,霉味的出現,給人的感覺不舒服。

霉味,聞著特別的沉悶,不舒服,還會覺得刺鼻,聞到一次,恨不得把茶扔得遠遠的。

肉桂出現霉味,自然是意味著它已經變質了,不再適合喝了。

這四種氣味,都是惡魔般的存在。

當肉桂招惹上它們,准沒好事。不是不能喝,就是要直接丟了做花肥。

惡魔與天使,說的就是這種感覺。

在碼這篇文章時,腦海不自覺浮現出喝到這些氣味時的場景,那叫一個慘烈,不堪回首。

倏忽間,分外想念焦糖香、花香、果香、桂皮香、木質香。

果然,人還是挑剔的,喝到怪異氣味的肉桂,只會讓我們望而卻步。

願茶友們,永遠也不要遇到這些可怕的味道。

願,肉桂在茶友們心目中,仍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TAG: | 武夷岩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