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專欄未發布文章請關注公眾號: HaruAir歡迎投稿,歡迎評論交流。
更多專欄未發布文章請關注公眾號: HaruAir
一款吉他的配置不僅限於大家耳熟能詳的「木材搭配、拾音器型號、配件型號、有效弦長」這幾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設計點雖然在配置單上不標明,但卻是真真實實的在影響這款琴的音色、手感等方方面面。例如琴頭仰角、琴頸仰角、琴體是否是拱面等。
琴頭仰角不用多說了,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斷頭Gibson」了。
琴頭角度越大,琴弦張力增加,共振就會越好,共振好琴的音色就更結實更有顆粒感。但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斷頭。
琴頸和琴頭有一定角度時都可以改善中頻,至於 arch top (拱面)的設計可以加強些許中低頻。
而我們今天要聊的——琴頸仰角( Neck Pitch ),一般人都不會聊它。
琴頸仰角首先影響了琴橋高度,琴頸仰角越大,琴弦就會相應的被琴橋抬高,與此同時,琴弦也會通過琴橋給予琴體更大的壓力。
在琴橋給予琴體更大壓力的同時,琴的共振更好了,並且音量也能增大。但相對應的,此項工藝會增加生產難度和成本。
在上世紀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由於電吉他需求量增大,面臨著如何進行工業流水化大批量生產的問題,像是 Fender 或 Rickenbacker 的設計師就在考慮如何簡化生產步驟,方法之一便是:去掉琴頸仰角的設計。
琴頸仰角費錢又費事,去掉後加快生產速度的同時還能降低售價,其實不僅是這一點,Fender 很多設計都是因「廉價」而來。
Fender 採用了矮琴橋 Rickenbacker 選擇稍抬起琴頸的高度並與琴體平行。
然後是給予琴體壓力如何補償的問題,Fender 把琴弦穿過琴體直伸到下面,這也成了現如今十分經典的一種設計(即穿體琴橋),而 Rickenbacker 則是在琴屁股搞了個鐵塊,讓琴弦一直伸過去。
但也有堅持大仰角、高琴橋的電吉他,不用多說,你能想到的一定是 Gibson。Les Paul 的琴頸仰角大多在 4、5 度左右,PRS 在 3 度左右,而 Fender 則多為平的。
TAG:吉他 | 音樂 | 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