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學術性?學術性強就是指有深度嗎?我們之前講過寫論文千萬不能寫得雲山霧罩,讓別人看不懂論文想表達什麼,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學術性,那會誤導很多人。那麼,到底應該怎樣理解學術性,學術性顯然指的不是論文的理論深度。
邏輯肯定是學術性的一個方面。寫學術論文跟寫論文、寫文學作品或是寫工作彙報有何不同?我認為最大的不一樣是「邏輯」。文學作品的創作是不講邏輯的,比如詩歌,如果寫詩歌要講邏輯,那可能沒有人會認為這首詩歌是好的,因為詩歌講的就是邏輯的跳躍,把邏輯觀點隱藏起來,所以文學作品的創作不講邏輯。作文類型中,除了寫議論文講邏輯外,其他類型也是不講邏輯的。工作彙報也不講邏輯,它看的是彙報內容與實際實際的接近程度,但事實上,工作彙報還有一種類型,彙報內容與領導意圖的接近程度,領導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彙報就寫成什麼樣的,這就導致很多工作彙報是有問題的,根本談不上邏輯。
學術論文本質上是一種議論文,兩者具有相通性,都講邏輯。論文開頭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定是有關聯的,中間是論證過程,如果論文最後的結論部分與論文前面提出問題部分沒有關聯,那這篇論文就是失敗的。比如,有人研究「一帶一路」,他提出的問題是:「一帶一路」對沿線周邊國家的經濟績效的提升,對於經濟績效真的有所提升嗎?雖然這個政策自2014年提出之後,歷經的時間還不長,但很多人已經開始研究,「一帶一路」實行後對中國及周邊國家的經濟績效到底有沒有提升?研究的第一個結論是,「一帶一路」政策的實行對中國以及「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經濟績效是有提升的;第二個結論是,對不同國家的提升程度不同。我們認為這是不需要研究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結論,當然,如果你能證明「一帶一路」實行後對中國及周邊國家的經濟績效沒有提升,這也比證明它有提升要好。在經濟管理學科中,有一類研究叫政策返思,從效果的角度反思政策,如果研究的結論是它的效果好,肯定不如研究結論是效果不好,這不難理解。很多人寫論文不講邏輯,從論文第一句話開始,就像坐了火箭一樣,一下子就飛到了最後一句話,甚至有些論文的研究結論早就知道了,但沒有論證過程。
我們繞彎講了這麼多,也沒有繞明白學術性到底指什麼,學術性是沒辦法講清楚的,但這並不代表它會影響論文寫作和投稿,導致我們茫然的、模糊的行動,遇到這種問題怎麼辦?或者說很多人在開始寫論文時也有這個疑問,怎樣才能把論文寫得很像一篇論文?而不像一堆大白話的堆砌。
既然學術性講不明白,那就講專業性。比如同樣是研究「一帶一路」,不同學科的人寫出來的論文肯定是不同的,這體現的是專業性,顯然不是學術性。但我們在理解編輯或審稿人的意見時,他們有時會指出論文的學術性有問題,甚至可能會直接說論文的學術性不強,寫得不是一篇學術論文,遇到這種情況下,你就理解成,編輯或審稿人想表達的是你的論文專業性突出得不夠,一定要讓別人從你的論文中看出你是什麼專業的。總之,學術性指的是專業性,其它的沒有用處。
本文作者:周傳虎(作者系學術寫作大講堂創始人,山東大學大數據與精確傳播實驗室特聘專家)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學術寫作大講堂」!
TAG:學術論文 | 核心期刊 | 論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