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其實博士生挺羨慕996的,因為我們都是「7117」

來源 | 募格學術

編輯 | 學術君

這段時間,996成為熱點話題,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的負責人相繼就996發表看法。所謂996,是指工作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周工作6天,代表著中國互聯網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

看著大家在工作與休息、奮鬥拼搏與加班文化、員工權利與企業治理中討論的熱火朝天之際,我們學術圈自然也想發表點自己的看法。

但是說實話,我們挺羨慕「996」的,因為我們很多人自從踏入博士生的行列後,我們玩的都是「7117」。

就是從七點開始進入實驗室,到晚上11點,一周七天沒有休息。哦不,每隔一段時間老師會拿出周末的半天給我們開組會的。

01

有人說,是不是你說的過於誇張。我想說,這只是眾多中國博士生中的常態。年少不知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工作到晚上11點,這是常態,你們根本不知道實驗室整晚整晚燈火通明那是怎樣的狀態,又是怎樣的壯觀。

我相信很多實驗室都有一個叫行軍床的裝備吧?我們一共有三個,累了就躺會,醒了繼續干。我師兄就是這樣的。

我甚至懷疑他每天都是住在實驗室,每次我走的時候他還在,我來的時候他也在。師兄說,「實驗數據一直不理想,做不出想要的結果,就沒法寫文章,沒有文章就畢不了業,畢不了業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沒法給女朋友買房子,一這麼想,他就能充滿精神,繼續奮鬥。看來愛情是種能量,能讓人廢寢忘食,絕對沒錯。」

對於師兄來講,唯有拚命做實驗,做出可靠可用的數據,他的未來才有一線生機。

正因為長期加班熬夜,師兄臉色總是蠟黃蠟黃的,頭髮也少了很多。對於碩博生來說,睡眠不足6小時,儼然已經是一種適應的生活節奏。

02

對於博士生來說,放假是奢侈的。因為科研任務實在繁重不堪,哪怕是法定假期也捨不得用來休息。一方面是導師不休息,時時安排任務,讓你沒有喘息和偷懶的機會,一方是自己有積極進取的心,想把工作進度加快。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公平的,但是每個博士生都想無限延長自己每天的時間。

去年十一,我的師兄張博士就在實驗室整整待了七天。張博士很懂生活,喜歡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點點滴滴。我們每天都可以通過他的朋友圈了解到他所研究學科的最新進展情況,也可以了解到他目前的科研進展。

我清楚地記得,當我的朋友圈裡出現各種美景、美食,國內國外各種定位的時候,張博士默默發了一條朋友圈,「十一假期有兩種,博士生和其他人的」,並配上一張自己的工作照。笑容坦然,神情緊張,最可怕的是他的身後還有五個同樣身穿實驗服的博士在緊張地記錄著,實驗著……

那個時候我正在家舒服的躺在沙發上,吃個老媽剝好的橘子,看著有意思的綜藝,心中卻陡然一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我這輩子還有什麼機會嗎?最怕的就是看到別人努力科研而自己天天偷懶,這種緊張和不安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現象,但是每次發生都能讓自己惶恐不安。

03

小浪是我的高中同學,一個十足的理工男,材料化學方向博士生。而我是學地質的,每年都要跟老師去野外採集樣品,進行地質調查。當我向他吐槽,今年又不知道去哪個無人區找石頭的時候,他卻說,「兄弟,你能出去遊山玩水,而我只能憋在實驗室奮戰到天明啊。」

因為老師管得緊,給他安排了很多科研任務,加之自己畢業之前也要發1-2篇SCI,所以壓力也是很大。用他自己的話說,要在開學之前把文章寫出初稿交給老師,同時要上交老師交給他的任務,再加上自己專業上存在的不足,也要在這個期間惡補一下。

有的時候,不是我們不給自己放假,是我們真的不能給自己放假。讀博,是一個爭分奪秒的過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那份價值,一方面靠智慧,一方面就是拼時間。

小浪說,看著自己要看的文獻,看著郵箱里老師布置的任務,恨不得每天不睡覺了。原來聽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可現在,真擠不出來啊……

04

996的出現,代表是的企業的焦慮,這是現行經濟社會的必然。而我們博士生的「7117」,代表的是學術的艱難,這是現行科研工作的必然。世界上沒有比科研工作更公平的事兒了,我一直覺得如此。他不會辜負每一個為之努力的人,只要你把精力付出了,你把心血用上了,你把思考實踐了,那麼你肯定會有自己的收穫。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自己坐不住。我就學著師兄師姐,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天(從早7到晚11),哪怕不知道做什麼,就算看文獻也要待到規定時間,培養自己的作息規律。等到熟悉了這個節奏之後,穩定心緒之後,就開始合理分配利用時間,提升工作效率。但是我發現,任務的總量只多不減,你效率再高,也同樣面臨「延期」的危機。

有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博士預計畢業人數是16.9萬人,最後畢業人數是5.8萬人,未正常畢業率高達65.7%,而2016年博士未正常畢業率則是66%。而今年因為「翟博士」的緣故,博士畢業的要求更嚴更高,這更讓所有的博士生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不過,我相信,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所做的付出,都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自己的理想。所謂的「7117」根本不可怕,我們能夠看到未來的曙光照進我們的生活。

加油,所有的博士!

本文來源:募格學術 作者:小柒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