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啃老,是一場騙局嗎?

隨著電視劇《都挺好》熱播,一群人再次被送上風口浪尖,他們就是「啃老族」

劇中二兒子蘇明成,人到中年仍向父母要錢,甚至連養老金也不放過,可以說是沒心沒肺、令人髮指。

但當大家都將矛頭對準這些吸血鬼時,一條評論引起了注意。

作者稱,自己也是「啃老族」,但啃得有苦衷。

她因為見不得父母一日三餐只喝清粥,所以才常年在家陪伴,目的是讓二老吃得豐富些。

父母生於貧苦年代,養成了勤儉的習慣,如今年紀大了精力有限,在飲食上難免過於樸素,叫兒女心疼不已。

可見啃老也分多種。

相比好吃懶做造成的主動啃老,「被動啃老」 更像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

01

心理諮詢師李松蔚說:

「有時會出現以下情況,一段旁人看來不太健康的關係,當事人雙方卻很享受。」

外人眼中的「啃老」,可能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韓國有部電影叫《高齡化家族》,講了平均年齡47歲的一家人擠在一個屋檐下的生活。

大哥是個地痞,整天混日子,老大不小了也沒份正經工作,更別提老婆了,只好跟母親住在一起。

二哥考上了大學,本來指望著他能出人頭地,卻報了個極為冷門的導演專業,畢業後拍片拍到傾家蕩產,只好回去投奔母親。

三妹結婚生子後跟老公關係不好,一次被家暴後,帶著女兒回了娘家。

就這樣,一家人又聚在一起,開始了雞飛狗跳的生活。所有人都不上班,只靠母親一個人做點小生意養家,兒女心安理得接受這份恩情。

關鍵是,母親竟很享受兒女聚齊膝下的熱鬧。

02

雷斯林在《你越不啃老,你爸越中年危機》中寫道:

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為家庭,為孩子付出,用付出換來孩子的茁壯成長。

而這種付出帶來的成就感,以及孩子對他們的崇拜感,則支撐他們繼續走下去。

雷斯林畢業後迅速獨立,他以為父母會為他感到驕傲。誰知,父母因對兒子的生活失去把控,而感到十分不安。

儘管雷斯林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一切,父母仍躍躍欲試,希望為兒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常常在電話里叮囑:「有什麼忙如果我們幫得上,一定要找我們。」 掛電話前還要再重複一遍。

這讓雷斯林感到:在父母面前,無論長到多大,我們都是孩子,都有適度表現出自己「不成熟」的「孩子」的一面的義務。

那些一把年紀了還在插手孩子感情生活的媽媽,那些抱怨孩子無法自食其力,幫孩子安排工作的爸爸,其實在擔憂的抱怨的背後,也是在偷笑的。

——雷斯林

03

適度的溫情是好的,但這種親子間互相牽絆一旦過了頭,就會發展成散發臭味的惡性循環。

雙方都會深受其害。

許多吸血鬼,就是父母用自己的鮮血一點點喂大的。

中國傳媒大學有一個畢業設計作品《巨嬰》,就講了這樣一個情節。

孩子小的時候,看到電視上的玩具廣告,只要伸手一指,父親就會從兜里掏出一張鈔票遞給母親,母親隨即撥打熱線電話訂購。

孩子一次次地伸手指著電視,鈔票一張張地從父親口袋中掏出,電話一個個地撥過去,桌子上的玩具越堆越高。

因為一場意外,父親去世了,母子倆相依為命。

有一天,已經成年的孩子再次伸出手,指著電視機上他想要的東西。可是,母親囊中只剩下幾枚硬幣,再也無力支付了。兒子大發雷霆,一怒之下走了。母親留在原地,做了一個很詭異的動作:

她輕輕拍著手,唱起了搖籃曲。

到這時候了,她還沉浸在自己母愛的幻想中。物質上無能為力了,但渴望滿足孩子的心依舊在膨脹。

最後,她取出自己的腎,讓孩子換錢買想要的東西。

當孩子過完了新玩具的癮,發現母親已經躺在沙發上不動了。鐘錶指針滴答滴答地響著,孩子越來越餓,最後餓急了,鑽回母親的肚子里去了。

當我們對「吸血鬼」式子女嗤之以鼻時,往往會忽視,他身後可能站著一位付出成癮的父母,隨時待命,準備掏心掏肺。

04

除了溺愛式教育,年輕人啃老還有一個現實原因:

生活壓力大。

「啃老」一詞最早源於日本。據環球時報統計,日本有400萬的啃老族,這批人大多是90年代房產泡沫幻滅後,開始在家坐吃山空的。

而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有「羞恥心」,所以聽到有這麼多35-54歲的人仍然和爹媽住在一起,不免讓人大跌眼鏡。

(日本69歲骨灰級啃老族,圖片來源:sohu.com

可這就是現實。購房、生育、子女教育的壓力,迫使年輕人將手伸進父母的口袋。

實際上,啃老的遠不止80、90後的一代人。

網易浪潮工作室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我們父母那一輩人,同樣是是「啃老」過來的。只不過,他們啃的是「公家」的老,是「時代」的老。

時代對人的要求不同了。那時的人,吃大鍋飯,住廉租房,畢業後有工作分配,稍微有點文憑的,找一個鐵飯碗不難。

但鐵飯碗越多,就意味著空飯碗就越少。企業中動不得、辭不掉的老員工越多,留給新人的機會就越少,要餓肚子的年輕人就越多。

如今,部分年輕人被動啃老,某種程度上,也是上一代人「美好生活」留下的後遺症。

如今年輕人壓力大到什麼程度?

GQ實驗室曾出過一個專題,講北上廣的年輕人,要有多少錢才能睡得著覺。

最後得出結論:無論未來能賺多少錢,十萬,五十萬,一百萬甚至一個億,當下年輕人首先要解決的,還是睡覺問題、脫髮問題。

當整個社會的年輕人都禿頂了,睡不著了,他們肩上頂著的生存壓力,也就無需量化了。

05

「啃老」是不對的,但沒有人真的願意「啃老」。

電視劇《都挺好》中,吸血鬼兒子蘇明成有一句經典的台詞:

「我媽為什麼給我錢?因為她疼我,我也愛她。

可見,他並不認為自己在啃老,而是覺得這種 付出-索取 模式是一種雙贏。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病態」的心理,是因為他缺乏獨立人格。

一個健康的孩子,一定是追求獨立的。

他們噬需做出自己的選擇:穿什麼衣服,選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職業,過什麼生活,愛什麼人......

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哪怕生活再窘迫,也不會將手伸向父母,他們更願意自己承擔痛苦。

看過一個電影《流浪貓鮑勃》,男主人公靠在街頭賣藝衛生,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他的家人都體體面面,有著穩定的工作。

他選擇獨自落魄,拒絕接受家人的幫助。這源於一個成年人正常的自尊心。

他不僅不啃老,還養了一隻流浪貓。有時候乾糧不夠了,寧可自己餓著,也要讓貓咪吃飽。

這不是傻,而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所具有的正常的「付出」和「回饋」心態。

這種心態讓他們在艱難關頭,仍然能做到向外給予,而不是伸手去要。

06

面對啃老,我們絕不鼓勵,也不應一味譴責。

人民日報就曾呼籲,要多幫助那些「被動啃老」的人群。

「有的子女可能經濟上斷奶時間會更晚一些,但只要年輕人還是上進的,那就不妨寬容一些。」

每個孩子需要的成長時間有差異。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

如果孩子渴望獨立,但現實條件下,獨立的代價太大,會損害健康或未來的發展,家長和社會也應該給予必要的幫助。

畢竟,不是每一個獨立的年輕人都孝順。

也不是每個啃老的年輕人都不懂感恩。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打油詩,來自網友草三七:

啃老是個偽命題,

周瑜黃蓋兩廂情。

藕斷絲連難割捨,

莫讓現象掩真情。


推薦閱讀:

TAG:都挺好(電視劇) | 啃老 | 買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