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嚴重可致死,但各種過敏原檢測真的靠譜嗎?能預防嗎?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談到美國的一個小男孩,對大部分食物都過敏,哪怕聞一聞就可能要了他的命,醫生給他列出能吃的食物只有七種。這樣的生活,對於小男孩來說,是多麼的缺乏味道啊!這畢竟是無奈之舉。可是,有些人卻在寶寶做了一次過敏原檢測之後,就停掉所有顯示陽性的食物,這就是盲目之舉啦。到底怎樣才算真正的食物過敏?如何看待過敏原檢測?

什麼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在食用某種或者多種食物之後,人體產生的一種免疫反應。通常來說,導致身體過敏的罪魁禍首,是食物中的蛋白質,它被自身的免疫系統當成了「入侵者」,並釋放抗體將其清除。與此同時,機體還釋放出了一種叫做「組胺」的物質,從而引起過敏癥狀。

根據發病的機制不同,又分為IgE(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非IgE介導、以及兩者混合型的過敏反應。不同類型的食物過敏,出現的癥狀有差異。不同人癥狀不同,一個人也可能同時伴有多種癥狀。

輕度癥狀包括:

  • 蕁麻疹:出現皮膚瘙癢,有紅色斑塊;

  • 皮膚出現紅色或者腫脹;

  • 眼睛發癢,水腫或腫脹;

  • 流鼻涕或打噴嚏。

嚴重癥狀會出現:

  • 喉嚨腫脹,或者咳嗽加重;

  • 喘息或呼吸困難

  • 噁心、嘔吐或腹瀉;

  • 皮膚蒼白、頭暈、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過敏癥狀的表現可能很快,幾分鐘到1小時,也可能在數小時或者幾天後才出現,所以,當寶寶吃了某種食物後,出現了以上癥狀,應注意觀察並記錄,以便在就診時,及時提供信息。另外,有些癥狀可能比較輕,很容易被忽略,比如嘔吐、腹瀉等,當反覆出現此類癥狀的時候,也應警惕食物過敏的發生。

哪些食物容易過敏?

雖然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誘發食物過敏,但最常見的過敏是下面的八類:

①牛奶和含奶的食物,如冰淇淋或黃油;

②雞蛋;

③小麥;

④大豆;

⑤花生;

⑥堅果,如杏仁或腰果;

⑦魚;

⑧貝類,如蝦或牡蠣。

食物過敏具有一定的家族性,也就是說,當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中有食物過敏史,那麼他過敏的可能會增加。因此,對於此類人群,應給予高度的重視。

食物過敏可以預防嗎?

雖然父母和兄弟姐妹有過敏史,寶寶的過敏風險會增加,但並不代表一定會過敏。根據目前的研究,有些方法或許對預防食物過敏有一定幫助,而有些方法則是一種誤區。

1. 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如果媽媽和寶寶願意,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甚至更久。雖然目前沒有一致的證據表明,母乳餵養對預防食物過敏有幫助。但母乳對腸道粘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以降低過敏的風險,同時具有更多的好處。因此,建議母乳餵養。

2. 當寶寶準備好之後,再添加輔食

寶寶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最遲也不能晚於6個月。之前對於有食物過敏風險的寶寶,建議推遲過敏食物的添加。但近來的研究發現,延遲添加不僅對預防食物過敏沒有幫助,反而增加了發病風險。因此,目前的觀點是在寶寶1歲之前,添加易過敏的食物。可以選擇在寶寶添加了其他不易過敏的食物之後,再添加此類食物。

3. 避免過度清潔

雖然目前對於食物過敏的發病機制,沒有明確原因,但流行的衛生假說認為,由於我們目前的環境過於清潔,使得免疫系統的操練減少,導致直接對食物等無害的東西產生了對抗,從而引起的過敏反應。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建議做到適當清潔即可,無需過度清潔,比如常用的抗菌肥皂、殺菌劑等等。

4. 孕期和哺乳期無需限制食物

根據目前的研究,孕期和哺乳期限制食物,並沒有顯示對預防食物過敏有效果,除非媽媽在哺乳期時,吃了某種食物後,寶寶確實出現了過敏反應,否則無需限制飲食,以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入。另外,媽媽應每周保證2-3次低汞深海魚的攝入,因為膳食脂肪假說認為,過多的n-6脂肪酸和少的n-3脂肪酸,可能增加IgE介導的過敏反應。

5. 益生菌有待研究

雖然目前一些研究認為益生菌對預防食物過敏有一定作用,但依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益生菌的最佳種類及劑量。因此不建議通過服用益生菌作為預防手段。

6. 低敏奶粉只適用於牛奶過敏

當寶寶對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過敏時,可能需要更換深度水解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從而避免食物過敏的發生,但沒有一致性研究表明,這種方式具有預防作用。

過敏原檢測

很多媽媽帶著寶寶去醫院,醫生會開各種過敏原檢測,下面來看看到底靠不靠譜?目前常用的食物過敏檢測方法包括抽血檢查、皮膚點刺試驗和斑貼試驗。

1. 皮膚點刺試驗

將過敏原刺入皮膚,等待15分鐘,之後通過觀察皮膚情況,確定是否存在過敏,類似於青黴素皮試。這種方法對任何年齡的人群都適用,但只用於IgE介導的過敏反應,對於非IgE介導的沒有意義。另外,結果存在假陽性或者假陰性,也就是說,測試結果陽性,並不代表一定過敏,而結果陰性,也不代表一定不過敏,必須結合以往的癥狀表現才行。

2. 斑貼試驗

斑貼試驗是將過敏原的提取物黏貼在皮膚表面,經過48小時,觀察皮膚反應,如果紅腫即為陽性。這種檢測方法是接觸性過敏原檢測的金標準,只是近期也用於食物過敏的診斷,其意義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行。而且假陽性和假陰性率也比較高。

3. 血清特異性IgE檢測

這種檢測是通過抽血測得的,用於過敏嚴重、不宜採用皮膚點刺試驗的孩子。這種檢測也只是一種篩查手段,準確率和皮膚點刺試驗類似,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4. IgG檢測

有些醫院也會進行IgG抗體的檢測,但是根據目前的觀點,血清特異性IgG水平不能被認為對某種食物過敏。而且2014年歐洲變態反應與臨床免疫學的食物過敏指南明確指出:此項檢測不能被用來診斷食物過敏。因此,如果有醫生開這樣的檢查單,你就可以帶寶寶換個醫生就診啦。

5. 食物激發試驗

食物激發試驗(雙盲式)是確診食物過敏的金標準。在進行激發試驗之前,應將懷疑過敏的食物,從飲食中去除,如果癥狀明顯改善,說明此類食物很可能和過敏有關。之後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可能過敏食物的量,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從而確診。由於此過程,可能導致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監護指導下進行。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明確某種食物過敏的診斷,同樣,對於嚴格迴避某種食物之後(至少應在1年後進行),需要再次加入時具有指導意義。

可見,無論哪種過敏原檢測方法,都要與實際飲食情況進行結合,最終食物過敏的確診,也是由進食後是否出現過敏反應為基礎。所以,當檢測完畢後,檢查單上多個項目顯示陽性,也並不代表都需要迴避。如果檢查單顯示陽性,而寶寶平時吃著都沒問題,那就可以繼續吃。同樣,如果顯示陰性,可實際上只要吃了這種食物,寶寶就有過敏反應,那麼也是需要嚴格避免的。另外,醫生在開具過敏原檢測之前,也應該進行一系列的飲食詢問,之後根據情況,列出高度懷疑可能過敏的食物種類,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檢測。

食物過敏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識盲區帶來的未知恐懼,轉發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食物過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參考資料:

1. Philippe A Eigenmann,MD. Pathogenesis of food allergy.2015/09/01

2. Scott H Sicherer, MD, FAAAAI. Patient education: Food allergy treatment and avoidance (Beyond the Basics).

Unusual causes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3. ASCIA .ASCIA Guidelines - infant feeding and allergy prevention.

allergy.org.au/patients.

每天一篇科普原創,0-3歲育兒問題講明白。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下載 嘟嘟醫生 app

android 下載鏈接:ziseyiliaofile.oss-cn-qingdao.aliyuncs.com

iOS 下載鏈接:itunes.apple.com/us/app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過敏 | 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