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任性,輕易開家咖啡館
自從那一年王森兄寫的《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風靡大江南北,個性化小咖啡館似乎一夜之間,瞬間開到了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甚至偏僻的小縣城。
這些年,大家都在說: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咖啡夢。其實,有咖啡夢的,何止女人?不過,很多人盲目實施夢想,最後落得鎩羽而歸,血本全賠。
我今天想說的是,你說想開咖啡館,你就開了。可是,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不管你多有實力,如果不做好市場考察,沒有準確定位,不掌握營運管理技巧,開咖啡館,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容易。
任性一:不做定位,要麼模仿,要麼大雜燴
很多人對咖啡館有誤解。以為跟開個麵館差不多,不就是賣賣那杯黑水嗎?有什麼難的?直到最後停業,他還不知道,自己輸在哪裡?
咖啡是一個外來文化,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講述,咖啡館賣得不僅僅是一杯咖啡,一杯咖啡只是一個媒介而已,想要你的咖啡館經營得好,定位第一,選址第二。產品和氛圍營造,都是圍繞定位來展開,服務及強化你的定位。定位決定你想要什麼樣的客人進你的店來消費。裝修風格、音樂選擇、燈光設置等組成的氛圍,就要適應這樣的人群的定位。而咖啡館服務的親和力,咖啡的專業性(咖啡好喝不好喝)、咖啡館主的人文情懷展現等等,都是提升和強化你的定位。所以,並非僅僅有一杯好咖啡,你就能門庭若市的。
開過咖啡館,你會發現,很多人來你的咖啡館,不一定為你的咖啡來的:有點是因為到你這裡方便,他把這裡當做社交的平台;有的是喜歡你裝修的格調;甚至有的是喜歡與你咖啡館某位咖啡師聊天……
別人怎麼開,你怎麼模仿,往往只能模仿別人的形。在咖啡館林立的城市裡,錯位別家,彰顯個性,才是你衝出重圍的可能。
任性二:不計成本,不算回報
在開咖啡館的人群里,總有那麼一批人「土豪」,不計成本,盈虧無謂。有少數真的有錢的主,為了老婆、女兒、小蜜開的,僅僅是為了博家人或女朋友開心,虧多少都沒問題。而大多數人,我見到的事實,大多是打腫臉充胖子。半年不盈利可以,一年不盈利湊合,繼續不盈利,絕對暴怒並關店。為什麼?如果一個老闆開一家咖啡館,一年虧損貼的錢,比他去人家咖啡館消費支出高很多,他就會停止這個愚蠢的投資。
如果你是要用咖啡館來創業的,那你必須要算好投資回報這個賬。從選址開始,裝修也好,採購材料也好,包括吧台機器設備的選擇也好,慎審面對每一步,應按照預算進行置辦。在財務上,要精確到每一隻紙杯是多少成本,你才有可能知道,一杯咖啡或飲品成本多少,按照你的投入,你的最低售價應該多少,你一天要賣多少杯咖啡才可以保本,要做到多少營業額,才能實現你計劃內的2-3年收回成本。
說到收回成本,我在教授咖啡開館輔導課程中,遇到太多計劃開咖啡館的朋友,他們很多人沒有概念,或者隨意就說,我一次投入後,半年總應該可以收回的吧?What?你以為賣咖啡是賣毒品嗎?現在經濟那麼不景氣,哪個行業的投資回報可以做到200%(半年收回投資,就相當於投資回報率是200%)?所以,很多人,第一步走出去,就註定已經輸了。他對咖啡館的投資回報率、滿座率、翻台率、人均消費設置、點擊率最高的常規咖啡或飲品的最低售價設置、毛利與純利……沒有一點常識,糊裡糊塗的投資,能成功的概率當然就越來越小了。我這幾年,不知道挽救了多少「失足」咖啡夢者,來參加我們的培訓班,往往聽我分析財務成本這些內容後,嚇出一身冷汗,最後偃旗息鼓了。
那你可能會說,你說咖啡館能不能賺錢?開服裝店、開飯店、開公司……這樣的創業者多去了,全部都可以成功嗎?我只告訴你一句話,開成功的,都是有準備的人。咖啡館當然可以賺錢,就看你會不會賺,能不能賺!
任性三:會做咖啡就去開咖啡館
我曾經聽一個也是做咖啡培訓的同行說:我只管供應你器具、設備、豆子,你開你的咖啡館,賺與賠,關我何事?那我說:要你培訓做什麼?他說:培訓,我教他做咖啡了啊。會做咖啡,就可以開咖啡館了?按照這個邏輯,那是不是咖啡師都可以做老闆?廚師都可以開飯店?裁縫都能開服裝店呢?不用我回答,你應該已經知道答案。
我這幾年的學員中,倒閉、轉店的比率,不超過20%,這個數據如何?我想大家是清楚的。不懂咖啡,也不懂咖啡館的管理營運,然後花幾十萬開了家咖啡館,那完全是一種賭博。說得實際一些,你是為你請來的咖啡師們,提供了一個練手的地方,如此而已。既然你要開,要創業,就要拿出創業的樣子來。我的建議是,夫妻店,用心經營,勝算率可以達到80%以上,因為,你節省了很多人力投資,在生意還沒穩定時,沒有人會給你需要增加工資、增加投入的壓力,該節省的地方,會盡量去精打細算,更重要的是,你知道投資進去那麼多錢,應該如何服務好每一位客人,每一個客人,每一杯咖啡,都由你親自來,自己就是老闆,與請人幫你做,對初創業的人來說,完全不是一回事。
用心經營,聽起來很浮誇很虛幻的一個詞,要想做好,不是僅僅產品,而是每一個細節。
任性四:太著急,朝令夕改
咖啡館經營,需要有耐心,大概可以用一個「靜」字來概括。3個月沒火爆,很正常,6個月甚至一年才開始持平,不值得大驚小怪。除了在人流量大的商場、超市等地方,咖啡館本身的性質,就決定咖啡館需要一個安靜,而不是喧鬧。按照常態,過分擁擠喧鬧的咖啡館,往往生命力不強。什麼理由?這類咖啡館,往往是營銷過火,讓人慕名而去,抱著很高的期望去,最後都失望而歸。很多韓風咖啡館,就那樣消失了,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咖啡館,不是每個人必然要去的地方,但總會有一些人,喜歡在咖啡館會朋、商務、休閑、發獃,他們會習慣於這裡熟悉的每一個細節,就像熟悉他家的客廳一樣,你讓他感到親切、放鬆,他就會經常光顧。咖啡館的客人,還真的跟其他客人情況不一樣。咖啡館,不會一下子熱到排隊等位置的,除非你用了僱傭人排隊這樣拙劣的手段。所以,咖啡館,需要慢慢養店,不斷調整服務狀態,讓客人逐漸沉澱下來。老客人積累下來,還會帶新客人,或者介紹新客人進來。慢慢地,咖啡師以及咖啡館老闆與常客之間,形成了一種類似朋友的關係,咖啡館的經營就算走入正軌了。
咖啡館客人的沉澱,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就可以達成的。在一家新店開出時,我往往建議我的學生,做至少1個月的試營業,以便調整產品和服務,多傾聽來自客人各方面的反饋,發現自己的長處,查找自己的不足,然後做出正確的判斷,進行調整。
事實上,聽取反饋,不是隨意聽從別人的所謂「建議」。咖啡館投資者、經營者是你自己,最終做成什麼樣,是由你自己決定的。當初我的第一家店開業後,很多朋友建議我做餐,做酒吧,做民宿……什麼樣的建議都有。這些建議,不管是隨意說的,還是真心為你考慮的,99%你過濾掉就可以,有點置身局外的閑聊,甚至是有「毒」的,如果你的耳朵根軟,只會讓你迷茫,亂了初心。
曾經杭州有家小咖啡館,很多客人去消費時,建議老闆做點餐。經不住別人的再三建議,他加了餐。加上餐,發現廚師難找,且成本太高,賣餐增加的盈利,還不夠發廚師工資。關鍵是,那些建議他做餐的人,並沒有常來消費,反而大眾點評增加了幾個餐太難吃的1、2星評價。小廚房也改造好了,他騎虎難下。最後辭掉了廚師,由他老媽每天起早做好幾個菜,用保溫盒帶到咖啡館。那菜色,味道怎麼樣,我不知道。但可以猜到,一個有點小情調的咖啡館,讓一個農村來城市幫忙做飯帶孫子的老太太燒的菜,顏值高不到哪裡去。我相信,老太太更不專業。6個月後,店關了。
任性五:明明是餐廳,非要叫咖啡館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憑空多了很多咖啡館。但是,你進去一看,其實,90%還是餐館,菜味、煙味、霉味……啥味都有,唯獨沒有咖啡味。
我們現在習慣於外出用餐的時候,先看下美食平台推薦和點評,每個城市,你去搜下看看,很多咖啡館的官方微博以及一些美食評價上獲取的信息,這家咖啡館的「牛肉麵」相當好吃。明明是餐館,或者直接說是一個麵館,為啥要叫咖啡館?這真的是一種諷刺。
這種誤導,我認為反而會給自己的經營帶來了尷尬。你是麵館,人家知道一碗面,貴不到哪裡去,還能進來消費。你說是咖啡館,想吃面的人,望而卻步。你說是咖啡館,人家想進來喝一杯、或者談個事情,可進來鬧哄哄、亂糟糟,氛圍不對。你到底是什麼?誰知道呢。有人說生存更重要。你想有咖啡館的體面,又不願意麵館那麼市井,這想法是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