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入門」第一問:你想加入「劍宗」還是「氣宗」?

投資的「價值派」和「技術派」

1/5、「劍宗」和「氣宗」

《笑傲江湖》里的華山派有「劍宗」和「氣宗」的區別:劍宗以練「劍」為本,強調「快」,氣宗以練「氣」為本,強調「強」。

劍宗入門快,進展快,但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難進步;氣宗入門慢,但後勁無窮。

劍宗很講天資,講悟性,所以像令狐沖這樣有個性的人,從氣宗投奔劍宗,立刻功力大進;氣宗是笨功夫,人人只要循序漸進,都能有所小成。

在股市同樣有兩派,「劍宗」是趨勢技術派,簡稱「技術派」,因為是按照圖形炒股,講究快進快出,一劍封喉,所以叫「劍宗」,也有說成「投機」、「短線炒作」、「主題炒作」的;

「氣宗」是價值投資派,簡稱「價投派」,因為是按照企業財務報表和基本面分析為買賣依據,大部分都是中長線投資,故稱為「氣宗」。

「技術派」看圖炒股,入門易,進展快,但很容易走火入魔,很多人用某個方法賺了一兩次,就自以為天才,誰知「風向」一變,立刻「四褲全輸」;

「價投派」要深入研究企業商業模式,要忍得住「遠離市場」的寂寞,所以有「四十歲之後才懂價值投資」的說法。

這兩派在中國的證券市場,同樣是勢不兩立,但跟華山派不同,投資者有很長的時間不斷嘗試兩派的方法,甚至就算你像令狐沖一樣,成了「技術派」的大弟子,也可以忽然倒向「價值派」。

加入「價值派」和「技術派」,這個問題看似基礎,其實每一個投資階段,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再理解。

2/5、價值派:要不要賺市場先生的錢?

在20世紀中期以前,股市上並沒有技術派與價值派的區別,大家都是既按基本面選股,又看圖炒股,直到一個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人出現,他提出了一個叫「市場先生」的理論:

有這樣一位市場先生,他每天都會給股票報價,但這個人很情緒化,他有時報的價格高得令人髮指,有時又低得離譜。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理會「市場先生」情緒化的報價,你自己去搞清楚這樣東西的真實價值。

「市場先生」的理論一出,「價值派」就從舊的股票投資圈中獨立出來,而本傑明?格雷厄姆也成了此派的開山祖師。

而格雷厄姆的得意弟子巴菲特,更是將「價值派」的理念傳播成美國投資界主流。巴菲特進一步認為,公司的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最好的方法是找到那些長期穩定增長的「偉大的公司」,讓自己的錢和它們一起成長。

格雷厄姆還是想「撿漏」賺一點市場先生的錢的,而巴菲特的拍擋芒格更是認為:哪怕「市場先生」開價很正常,只要是偉大的公司,也可以買下來,

從格雷厄姆到巴菲特、芒格,「價值派」的核心理念漸漸清晰:不要賺市場先生的錢,要賺公司成長的錢。

所以「價值派」的絕學是分析公司的內在價值,就是俗稱的「估值」。

估值的方法很多,但都是從一個最原始的方法簡化而來,就是巴菲特最推崇的「未來現金流貼現法」,簡單說,就是未來幾十年,公司能賺到的並且能收回的所有現金,再按「貼現率」折算成現在的價值。

按照這個思路,一家公司估值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公司現在賺多少錢,而是這個錢能賺多長時間,又稱之為「確定性」。那些能長期穩定賺錢的業務,巴菲特稱之為「護城河」,這一類公司,要麼像可口可樂一樣擁有強大的品牌,要麼像運通一樣擁有無形的用戶粘性。

(增長的確定比增長速度更重要)

「價值派」是國外股票投資的「名門正派」,在國內也有大量擁躉,而國內的一批「長期成長型」的公司,比如茅台、格力、恆瑞、海康威視等也驗證了「價值派」可以在中國生存。

但即使是在國外,「價值派」也並未一統天下,因為「價值派」有四大極其致命的缺陷,後面會詳細分析,單說前面講到的一點——門檻太高,你讓一個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去理解商業模式?讓一個五六十年代過來的老股民去理解公司經營?難!

所以,「技術派」看圖炒股的優勢就顯現出來,「均線發散關注,突破壓力位買入,沿10天線向上一路持有,破10天線賣出」,門檻多低啊!

不過,在你選擇「技術派」之前,建議你還是要知道一點「技術派」的理論基礎,不懂理論,你永遠不知道那些技術指標背後的真正含義。

3/5、技術派:理解題材比看懂圖形更重要

「技術派」的理論同樣與「市場先生」的情緒有關。區別在於,「價值派」在市場先生」出低價時買入,出高價時賣出。但「技術派」認為,既然「市場先生」是個神經病,自然不能按常理猜度,高價後,常常還會有更高的價。

但實際上,「市場先生」是不存在的,「市場先生」就是投資者自己,在恐懼時,用白菜價賣黃金,在貪婪時,用黃金價買白菜。所以,「技術派」是一個「接鼓傳花」的遊戲,賺的是其他投資者的情緒的錢,就好像一群人一起去打獵,「價值派」的目標是獵物,「技術派」的目標是一起打獵的同伴。

「技術派」同樣有理論依據,其中最有名的是一本與投資完全無關的「群體心理學」的書——《烏合之眾》。

「市場先生」或者說投資者們為什麼會常常「發神經」呢?《烏合之眾》一書中說: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技術派」發現,上漲的股票天生比下跌的股票更吸引人,所以「市場先生」報了離譜的高價之後,反而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而人群聚集到了一定的數量,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會形成「一致性的盲目行動」,股價會加速上漲,這叫「趨勢加速」,俗稱「突破」。

「技術派」的方法非常之多,其中最主流的就是尋找在圖形上出現「向上突破」趨勢的股票,包括突破前期高點的、不斷創新高的、均線向上發散的,等等,所以「技術派」又稱為「趨勢派」。

那麼,形成突破的「一定的條件」是什麼呢?

是題材。真正的「技術派」高手同樣要關注公司基本面,但他們關注的是題材,而非實際經營和業績。

什麼叫題材呢?比如說,一家公司打算投資人工智慧業務,只要沒有產生收入和實際利潤,或者業務佔比很少,都叫題材。

為什麼題材比實際業績更受大眾歡迎呢?《烏合之眾》認為:

「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

炒股票是炒未來,題材就是對公司未來經營方向的想像——即使很多人明知這些題材兌現的可能性很小。

而趨勢是大眾對題材想像力的圖形化,所以趨勢永遠在題材朦朧狀態中一路向上,在題材清晰後迅速回落。

(為什麼OLED題材能吸引最廣泛的資金關注?)

「技術派」的看圖高手,只是華山派封不平之流的水平,只有分析題材的高手,才能掌握「獨孤九劍」級的技能。

所以「技術派」高手需要相當的天賦,不但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宏觀經濟、產業方向、政策去向、科技風向等等,都需要有所涉獵,而且需要對人性有極深的洞察,敏銳地發現股票趨勢強弱的微妙變化。

上面講的是股市投資最基本的兩大門派「價值派」和「技術派」的核心理念,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投奔哪一個門派,還要結合中國股市的國情,再作一番比較。

4/5、為什麼「技術派」是個人投資者天生的陷阱

個人投資者大部分是業餘投資者,只能在上班之餘偷看兩眼股票軟體,還得時刻準備按「老闆鍵」,而「技術派」需要時刻關注盤面,相比之下,「價值派」可以完全不看盤,只需每天下班後研究基本面的資料,從這一點上看,業餘投資者天生該入「價值派」。

但「價值分析」有四大先天缺陷,導致它至今無法成為個人投資者的主流。

缺陷一,個人投資者想要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只能通過財報和公開信息,但財報並不是實驗數據,它是可以合法或非法調節的。這個問題在中國尤其嚴重,每次有虛假財報堆起來的「白馬爆雷」,都會導致大量的「價值派」倒戈為「技術派」。

缺陷二中國股市的波動太大,也就是「中國市場先生」的神經病比國外厲害,在頂部和底部,「價值派」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2007、2015年大牛市賺錢效應最好的時候,按「價值派」的理論,幾乎所有的股票都遠遠超過了它的真實價值,如果你繼續堅守這一派的理念,勢必要放棄中國股市最豐厚的一段利潤回報。

波動大的特點,也讓那些即使有先天信息優勢的機構投資者,也無法成為一個純粹的「價值派」,像2008、2018年那樣超級大熊市,普通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卧倒裝死,但機構是有平倉線的,股價跌到一定程度,就算是未來的「十倍股」現在也得割肉;

國外也是一樣,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格雷厄姆按照比凈資產還低的「清算價」買進的股票,結果還是腰斬爆倉;芒格的私募基金同樣在70年代的大熊市中被迫清盤,才投奔了巴菲特。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堅守「價值派」的理念,不是靠意志堅定,而是因為他的錢來源於保險公司的長期負債。

相反,波動越大,「技術派」的發揮空間就越大。

缺陷三,「價值派」所關注的有「護城河」的「成長型公司」和「價值型公司」,只是所有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像能源、航運、礦業、機械、養殖等周期型很強的公司,你不能說它們沒價值吧?但它的價值又因為大宗商業的價格波動而很不穩定,賺的時候天下的錢都賺了,虧損時虧到懷疑人生,自然很難用「價值分析」的方法,

(寶鋼近十年的利潤起伏)

中國的股市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都是「垃圾股」,上市公司喜歡通過「資產重組」來逃避退市機制,這就讓大部分股票都變成了「垃圾股——重組——績優股——被重組方掏空——垃圾股」的「類周期股」,變成「公司越爛股票越安全」。

所以一直以來,「技術派」都是中國股市的主流。

缺陷四, 像外匯、期貨、大宗商品這類投資品種,其內在價值無法判斷,自然更不能用價值投資的方法。

從這「四大缺陷」看來,似乎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投奔「價值派」?

可問題在於,「價值派」的四大缺陷都是可以克服的,無非是少賺點,但「技術派」唯一的缺陷卻是無藥可救的——它的投資模型是一個註定失敗的模型。

「價值派」賺的是公司成長的錢,是一個「正和遊戲」,只要投資時間夠長,水平高的多賺點,水平低的少賺點;而「技術派」賺的是其他人的錢,還要賠手續費,是一個標準的「負和遊戲」。

而「負和遊戲」的規則是只要你在賭桌上的時間夠長,大部分人賺的錢都會清零,只要一次致命的損失就會讓你永遠離開賭桌。

就像群眾運動是革命家對革命群眾的「消費」一樣,「技術派」歸根結底是1%的大戶對99%的散戶的獵殺,是老股民對新股民每隔七、八年一次的「割韭菜」,所以,加入「技術派」是90%個人投資者天生的陷阱,也是他們炒股輸錢的原因。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說,我能不能不站隊,集合兩派的精華呢?

5/5、沒有中間路線,但有改良路線

很多人都嘗試調和兩派的矛盾,比如有人說應該「基本面選股,技術面擇時」,有人推崇「技術面選股,基本面買入」,結果都是兩面打臉。

《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在講兩派差別的時候,包括小師妹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氣、劍都很重要,應該齊頭並進,岳不群立刻打斷了這個危險的念頭:

「單是這句話,便已近魔道。兩者都為主,那便是說兩者都不是主。所謂『綱舉目張』,甚麼是綱,甚麼是目,務須分得清清楚楚。」

這是一個最根本的「路線問題」,沒有「中間路線」可走。

比如說,有人研究股票基本面,買入後卻設了一個「技術派」的虧損10%的止損線——「技術派」的理念是越漲越買,一旦趨勢轉弱,就要賣出,「止損」是正宗「技術派」手法;

但「價值派」的理念是,只要公司價值沒變,一定是越跌越買,所以「價值派」常常分很多筆建倉,第一筆買入後跌10%,剛好是買入第二筆的時間。

這兩派在幾乎所有的交易應對上都有根本的衝突,很多人的所謂「中間路線」,其實是兩邊打臉。

不管是「價值派」,還是「技術派」,都能賺錢,但更多人虧錢的原因是搖擺不定,在白馬股上建倉完畢,卻發現題材股雞犬升天,剛割了白馬股,去追熱點題材,卻剛好到山崗上站崗。

兩邊下注的結果就是兩邊的功夫都太淺,做「價值派」時,研究又不夠深,轉投「技術派」,對題材和大眾心事的理解又很膚淺。

不過,沒有中間路線。不代表沒有「改良路線」。事實上,中國的投資高手都不會是純粹的「價值派」或「技術派」。

比如說,巴菲特是長期持有,分享企業增長的收益,但由於中國股市的波動太大,很多「價值派」高手會在長期持有的基礎上,利用市場波動不斷增加或減少倉位,以獲得超過企業增長本身的收益。這在實踐中也被認為是可行的。

此外,「價值派」的立派之本的「估值方法」,本身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概念,跟「技術派」的「題材」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中國這樣一個充斥了大量個人投資者的市場,常常是上半年20倍估值覺得偏高,下半年漲到40倍反而合理了,完全可以借鑒「技術派」的「題材思維」。

前面說的「價值派」四大缺陷,正是要利用「技術派」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所以「價值投資」絕對不是「研究、買入並長期持有」這麼簡單的三步曲。

我1996年入市,按圖炒了20年股,直到2016年,才完全轉向「價值投資」。這個公號的理論是「價值投資需要信仰」,我想講的都是從我這二十多年投資經驗中領悟的價值投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

比如這個系列下一篇我要講的「倉位管理」,它的作用在傳統「價值投資」理念中就被大大低估了。就像決定一場戰爭的是雙方國力的對比而非戰爭本身,「倉位管理」研究的就是如何保證你「永遠不被打敗」,無論是新股民還是老股民,這都應該是自己的投資策略的第一步。

下一篇「倉位管理之投資不敗篇」,不見不散。

?首發於「思想鋼印(ID:sxgy9999)」微信公眾號,講述價值投資的理念和方法。


推薦閱讀:

TAG:價值投資 | 炒股 | 股票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