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話很少,不喜歡和父母說話包括姐姐親戚等等,有時候會和同學朋友說說,但是也比較少,怎麼辦?


我之前也是這樣,話少也不喜歡別人話多,甚至有些抵觸和人說話,跟長輩更是瞪眼睛靠眼電波交流,現在好多了,挺喜歡熱鬧的,愛說話了不少,雖然不是特能說,但在不抵觸和人交流的基礎上也喜歡和人說話了,家人也挺喜歡我現在的樣子,自己也感覺和家人真正融入到一起了。

之所以有轉變,是因為換了工作換了環境,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之前的工作接觸的人少,而且不喜歡那個呆板的環境,不喜歡之前的人,礙於情面不好表現出來,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沉默寡言不喜交談,別人越覺得我沉默我越沉默,惡性循環,在人群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被忽略的感覺說實話不太讓人舒服,表面裝著不在乎,其實心裡特不好受的。

然後一狠心一跺腳換了工作,換了新工作開始不是很適應,因為不善交際顯得很內向,周圍的人有比較照顧我的,當然也有不僅不照顧還喜歡找茬的,新工作接觸的人很多,什麼鳥人都有,一旦在這種環境中內向就顯得老實老實就顯得好欺負,還有你如果只有一顆好心沒有一張好嘴,你為別人著想,別人把你當軟柿子,不僅不記你的好,而且憋著壞水算計你,所以話少會被當成老實人,老實人就被呵斥打壓直至被團體邊緣化。

這是很現實的,所以得放下心裡的羞怯不要怕別人笑話你話說的不好,別人的水平也未必有多高,說話有水平的人也不會笑話你,別人比你強的也不過是多了一點不要臉的精神,第一要敢講。

第二就是得學會聽別人講話,要在別人一起聊天的時候,你得去耐下心去聽,你要知道別人在講什麼,他們為什麼會一起大笑,碰到聽不懂的可以事後問一問,這個時候有的人會給你解釋有的人會無視你,無視你的人不必跟他生氣,找別人再問一問就可以了,當你知道別人聊什麼了也知道怎麼參與話題了,你會發現聊天挺有意思的。

多聽別人講,有的人跟麻雀一樣嘰嘰喳喳雖然話多但沒啥營養,但也不是值得學習的對象,多聽會講話的人怎麼去講,怎麼在不同的環境下運用語言發揮能力,能用話把事情處理妥當的人最值得去學習,多聽多去琢磨消化掉,慢慢你的語言水平就會有提高。

第三,就是會做場面。場面就是做事體面,比如別人請你吃飯,吃了人家的飯事後什麼話也不說也不回請,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這是很不禮貌的,如果你不會說場面話沒關係,得把禮節做到位,你回頭給他送點東西也好再回請一頓也罷,或者替人家買一次單,即使不說話事情也到位了,人家也會心裡知道,以後有活動也會拉著你一起玩,如果一點表示都沒有,人家一起玩以後就不帶你了,會被孤立的,有事也不會替你說話出頭。不會說話就多給點實際的東西,有一句話錯不了,禮多人不怪,給就完事兒了。

第四,大部分人都挺上道的,禮節就能處好關係,但排除不了有的人不上道,不守相處之道,你對他不錯他還讓你難堪不給你好的反饋,對待這類人不要客氣,該懟就懟,但說話不要偏激不要發生肢體衝突,要有理有據的回擊,不要膽怯不要軟弱,不要怕跟人鬧,你要用行動告訴別人,你的原則底線是不容侵犯的。你不膽怯,會贏得尊重。

第五挺重要的,要學會幽默,要學會熱場,這一點慢慢學,我個人也做的不是很好,學會以後很容易贏人氣攢人緣,這對你將來賺錢發展很有幫助。

就說這麼多吧,親身感悟出來的東西,還有很多需要不停的成長去積累,這方面的學問挺深厚的,就以我的淺見說這些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喜歡就不喜歡唄,彆強求,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內向,所以才有多種多樣的人吶


看你自己喜不喜歡現在這個狀態 喜歡就不管 不喜歡就改變 多說話 使自己變的外向


人的評價維度大體上可以有兩個大的分類:性格和品質。

我們常說的性格,比如內向外向、活潑文靜,很大程度上是與先天因素有關係,並且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

而品質則相反,更多的時候品質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比如,勇敢、誠實、正直、善良等。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認清並接納自己的性格,以及不斷培養自己的品質。


從你發這個問題來看,還是希望與他們多說話的

找對話題,就會容易了

你可以與他們聊聊你感興趣的人或事,如某個鄰居、某個池塘,某段事……甚至可以聊聊他們對你的看法……


不喜歡就不喜歡,不愛說就不愛說。

沒人規定話少是個錯啊。一般話少的人做事很專註啊,話少會有更多時間留給自己思考啊。

這是我室友給我看的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我也算是做到了,

現在送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推薦閱讀:

TAG:朋友 | 人際交往 | 父母 | 同學關係 | 親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