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技巧:歌唱家控制氣息的秘密,你一定想不到是怎麼做到的!
歌唱家是怎麼控制氣息呢?
氣息支撐點的控制,也可以說是氣息的支持,主要是讓我們的氣息有很好的依靠。如果氣息控制得好,整首歌就會唱得很完整,很流暢和連貫; 如果氣息控制得不好,就會很容易漏氣,無法很好地控制氣息。
有的同學在唱的時候,一句都沒唱好,就沒氣了,感覺氣用了。這其實就是氣息的支撐點失去了力量,無法繼續支持氣息了。
我們要感覺氣息就是伴隨發聲吐字過程中像流水一樣把字音送出來的河流,每個字音就像一條小船,這條河流是汩汩流淌的,永不停歇,要養成沒有氣息就不發聲的習慣。在歌唱的時候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為了唱而去唱,才去想到氣息,一定要覺得沒有氣息就不能發聲。
在說到氣息支撐點的控制的時候,不能不提到的是橫膈膜,橫膈膜是胸腔與腹腔之間的一塊肌肉。氣息的支撐不僅僅光靠橫膈膜,它是需要整個腰部,包括後背脊樑來支持的。但是,在歌唱中氣息的支撐點最主要的還是橫膈膜,它在呼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從外面是看不見、摸不著它的,而且我們也幾乎感覺不到它運動的方向和力度的變化。但我們可以通過腰腹部肌肉的運動看到它運動的方向和力度的變化。在沒有發聲的時候,橫膈膜是放鬆的。
它是一個向上凸起的半圓形肌肉,當我們吸氣的時候,橫膈膜就擴張,逐漸地拉緊、伸平。這時胸腔也會向外擴張,肋骨也會隨之挺起,肺部就裝滿了空氣。在深呼吸時,胸部的擴張會很大。
空氣經過氣管及支氣管,最後才到達聲帶。吸的氣越多,橫膈膜越下降,腹部就會有些突出,這是因為擠壓的緣故。在呼出時,橫膈膜是鬆弛的狀態,腹部的肌肉就慢慢地收縮,這些收縮的肌肉,使腹肌向里與向上推動,將鬆弛的肌肉向上推入,使體內中的吸進來的氣被迫排出,這時候鬆弛的橫膈膜就回到最初的半圓形狀。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橫膈膜,必須要通過慢慢地調節,才能使之非常圓滑。
「丹田」,原是道教修鍊內丹中的精氣神時用的術語,位置處於人體的黃金分割線上。在聲樂中,我們所說的 「丹田」,在肚臍下小腹部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小腹。氣息的支撐點是要控制歌唱過程中所需要氣息流量的大小。當我們唱到高音時,需要氣息的流量也會比較大。這時腰腹部肌肉對抗力度就會減小,也就是不太需要靠橫膈膜的力量,更多的是需要丹田的支撐,下腹收縮幅度就會加大。
「丹田氣」,也是屬於胸腹式呼吸的範疇,它是我國傳統戲曲演員所使用的呼吸法。丹田位於臍下三指處。京劇藝術家程硯秋對丹田呼吸法下了一個定義,他說丹田的控制就是 「氣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輕鬆」,精闢地概括了丹田控制的基本要件。
如果把呼吸器官看作一個風箱的話,那麼橫膈膜就是活塞,而丹田就是這個風箱的拉手。丹田處在下腹部,「拉手」的理解,就是利用這個部位起推動與控制氣息的作用,也就是用丹田操縱氣息。
氣要吸得深,呼氣的力度要大,那麼橫膈對腹腔的壓力必然會增大,下腹肌肉必然會處在一種繃緊狀態,利用這種繃緊狀態,使它形成一個支持點,這個支持點在高音及氣快要用完時,更為明顯。由這個支持點推上去的氣息,在臆想中直通頭頂。傳統戲曲所說的「腆胸」 「拔背」,都是要我們能維持胸部的擴張狀態,以及腰腹的擴張狀態。
氣息的支撐點同時也是決定著我們歌唱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變化的重要部位。高音區、短樂句、弱處理的時候,所需要的氣息流量相對比較小。低音區、長樂句、強處理的時候,所需要的氣息流量相對比較大。我們要知道音越高,丹田的對抗力度越大,收縮幅度越小,氣息流量越少;音越低,丹田對抗力度越小,收縮幅度越大,氣息流量越多。
喜歡參加唱歌比賽的朋友:歡迎關注微信公號【逍遙夢巢海選】(mengchaohaixuan),全國各地唱歌賽事信息,每天準時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