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女兒給父母買房養老?

我家只有兩個女兒 ,我和姐姐均在外地工作,姐在離家車程距離一小時的省會,我在隔壁省會,父母一心想挨著住,由於我比較會照顧人並且經濟條件稍好,媽媽特別是想挨著我住,由於生活習慣衝突越來越多,父母對我兒子教育的干涉,對原生家庭痛苦的不時回憶,諸多不和諧讓我不想住一起了,他們又住到我姐家,同樣造成了困擾,他們口口聲聲老了自己回老家,但只是一種示威和捥尊,痛定思痛我掏全款在我姐的城市給他們買了房子,他倆感情不好想分房睡,我買的兩室一廳。買房前嘴硬說以後要回老家,天知道他們的以後是啥時候,買房後他們沒有表達任何感激就入住了,並且我爸爸逢親戚就說房子小,導致了我心中扎了一根刺,回想成長路上,上大學時我爸家書給我訴苦如何艱難供我上學,我則必須拍胸口保證以後會回報他們,我大學經濟上摳門的習慣到現在仍然如影相隨,我買房結婚他們沒給過任何一分錢,因為急於離開原生家庭,眼界也不夠的我,根本談不上選擇愛情,匆匆找了個農村家庭的大學師兄,他家的狗血故事暫不提,買房就像在我和父母之間立了一堵牆 ,再也回不去以前的時光了,就像一次性付清了欠他們的債,不想和我父親有什麼聯繫了,他算隱形的扼殺了我對愛情追求的可能,和母親也不再親密,五味雜陳的感覺


我們這裡,不管給老人買什麼,房子,金貨,這些可以拿回來的,父母百年以後還都是子女自己的。

至於還債,自己心裡踏實了就別想其他了。

他們跟外人說房子小,也許是另一種炫耀。

父母給予孩子的只是生命,其他都不能再要求,要求高了就是為難自己。

他們只是不會愛,不懂愛,沒有智慧,但父母肯定也是在用他們認為的最好的方式在給予愛。只是他們很笨拙,不懂方式,也許他們的父母也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去愛。

而我們,有機會接觸更先進的社會,有學識,一切的成長都要歸結於自己。

原生家庭的鍋,不再提,多看向自己,你就會成長,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給父母買房是最應該的,分開住,少了很多爭吵,大家都清凈,況且房子以後還是你的呀!我覺得挺好!


如果有條件和必要的話,應該買。

我現在就非常後悔沒有早點在我或我弟的小區買一套;

我家情況:父工人有退休金今年81,母務農75歲,姐弟三人,我是老大。89年畢業後上班、成家,94年有了自己的小房子,自00年後,兩個弟弟都在市裡買了房,父母也跟著進城,給誰帶孩子住誰家,10年後,一直住在我小弟家,幫著帶孩子。13年,我買了一個小面積房子,17年收房,但父母嫌遠不願意單獨住。

今年春節商量的,等小弟家孩子上了四年級,父母在我們三家輪住。

禍起初六,小弟查出肝癌晚期,弟妹帶弟弟外地看病,父母帶小侄女住我家,大侄女住校。

擔心時間長了我老公會有怨言,畢竟父母年邁,有些生活習慣不是太好。

我公公和婆婆(續)就住在我們樓下

現在買房吧,房價太貴,父母年邁單獨住不方便,兩難

如果時光能倒流,買個一個小區的房子就好啦。


我覺得您現在思維走向了偏激,您現在只是覺得父母讓你的生活不舒服,以至於有些厭煩他們,然後就開始回想過去,從中找一些理由來增加自己的這種想法,那你是否想過他們曾經帶給你的快樂呢?說實話,第一丈夫是你自己選的,這你都賴父母我也是無話可說,我只感覺到了你的自私,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覺得父母這裡對不起你那裡對不起你,你是否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過,是否想過他們小時候為什麼會那麼對你,是否想過他們現在想要的是什麼

請不要什麼事都推給原生家庭,他們沒有對不起你,你的父母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知道怎麼對你是最好的,怎麼讓你永遠幸福,他們盡了自己的能力我覺得就是對你最大的愛了


確保房產證上是你的名字,這麼介意少見面,付點贍養費就行,留好轉賬記錄,各自過自己的生活。

你有自己的經濟實力了,不需要在意這些了,實在怕他們打擾,搬家換工作不告訴他們也行。

只要你自己看的開,沒什麼過不了的。


有段時間我終於對我爸媽做的事情和自己和解了。因為結婚後家庭很幸福。但是一但和他們在一起就糾紛特別多,我爸媽是那樣永遠別人錯自己沒問題的那種人。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利益最為重要。小時候我就一直夾在中間。現在他們準備離婚了……我以後算是完了,我媽沒有生存能力,沒出去上過班,我和我爸我媽在三個不同的城市……但凡以後有什麼病啊,痛啊,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現在才畢業幾年,我爸借光我的存款,我媽要我在老家跟她買房……說真的……我覺得我比樊勝美還慘點~


童年的痛苦記憶,不要說經常看到父母,就是偶爾一個電話聽到她們的聲音都會勾起。從小就想和父母買斷關係的人特能體會到樓主買房的複雜心情。我也給父母買房了,買在老家,希望他們好好居住在那裡,永不見面。能嗎?肯定不行。

世界上不要臉的父母太多了,老了感覺到自己難,想這樣想那樣,可是從不想想年輕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樓主要記住哦,我們並不是很壞的孩子,我們也沒有必要努力去成為世俗中的孝順者。我們已經儘力了。暫時忘卻他們,我們加油吧!


推薦閱讀:

TAG:女兒 | 父母 | 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