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與n在現實當中比例如此懸殊,是自然的狀態嗎?早年環境對人格的形成有著怎樣的影響?
理論上,以外傾感知功能為主導的ep兒童在成長中,分化為以外傾直覺為主導的enp兒童和外傾感覺為主導的esp兒童,enp兒童在成長中逐漸分化為entp和enfp兒童,在這分化過程中,會有哪些原因促使他們向著不同的方向進行分化呢?生活中以及影視文學中常有這種情況:一個頑皮天真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成為了一個腳踏實地的穩重內斂的人,對此大家都說,他長大了,成熟了。事實上,真的僅僅如此嗎?身邊和網上都見過很多不典型的人,曾見過esfj和intp之間的人、esfj和isfp間的人、esfj和enfp間的人、也見過介於isfj和isfp之間的人、infp和intj之間的人、infp和istj間的人、infp和enfp間的人、entp和isfj之間的人。
而通過交流和觀察以及一些網友的賜教我發現這樣一點,像esfj的intp家教嚴苛,isfp和enfp家教也很嚴,是否是嚴苛的環境的壓制使得intp功能倒置,isfp是否被迫開發了影子功能?enfp本就有外向與人親近的一面,如果對此加以引誘和壓制,是否會產生家長希望的變化?還有有趣的一點是,像intj的infp那哥們兒,父母雖然也很嚴厲但是一個是entj,一個是istj都是講道理的人,並且對他有很多培養,他自己也能感受到父母嚴厲背後柔軟的愛;而變成enfp的infp是個妹子,她的父母是enfp和esfp,他們不斷的帶給她鼓勵、樂趣和陽光。
是否存在一種可能:弱勢的n型人在面臨現實環境時因難融於世的夢幻般的抽象而受到打壓,但自身實力不足以對抗外力堅持自我,而被迫受到同化?而剩餘的經過篩選的n型人則得以體現出高智慧,高創性的人格優勢?而這種情況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們認為n在方方面面都是好的,以至於出現了所謂的『拜n神教』。如果是這樣,那可真是「s居中n兩邊,一在黃土一在天,高者登天為龍鳳,低者流離虛幻間」了。
貌似目前的所謂n里也有不少或矯情離群或盲目跟風的s,也有一些在高開放環境下學習並提高了抽象能力的s,ns之間是否在一定條件下存在某種置換反應?
還有有趣的一點,n與s主要是認知方式的差異,由此對三觀的塑造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貌似很多人喜歡把人品優劣之類的問題都與人格混為一談,怪哉…
我是intp,現在在逐漸向intj轉變。
目前在寫小說,從初中開始寫故事,一直堅持到現在。除了寫小說,我還畫油畫。但這些暫時都不能帶給我足夠的經濟支撐,這些都遊戲而已。
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炒幣。加密貨幣,比特幣。畢業之前接觸到股票,之後通過股票接觸到幣圈。當然在我看來,炒幣也只是一個遊戲。
我為什麼沒有被轉變,是因為我早早地自覺了。我自覺到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而我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堅守了這一點。我知道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個正經的工作,但實際上他們沒有想那麼多,只要能賺錢,把零花錢給他們,父母就不會多說什麼,更何況我比普通的畢業生賺的錢多得多了。
你需要有一點足夠支撐自己生活的基礎,要活下來就需要金錢。有了金錢,才能開始自由。我其實非常痛恨那些所謂的組織機構一類,單打獨鬥習慣了,加上性格上的特立獨行,讓我懶得把時間浪費在別人身上,也懶得做什麼「為社會做貢獻」的事情,那些都是謊言。
人的一生就在騙局裡面,唯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嘗試著去打破這個騙局。
回顧人類的進化,狩獵時代面對威脅時的生存方式不是開戰就是逃跑。這種應對方式不需要使用太多的直覺,更多的是實際操作。我們面對不熟悉的事物最先是用懷疑的心態看待它,過後才去了解它。S首先出現,N後來才被利用。每個人都是感知和直覺並存,S型有直覺,N型也不是單純活在頭腦里的人,人門只是偏好使用其中一個功能罷了。S傾向務實操作,他們堅守崗位完成文明的基本任務。N傾向概念思考,他們在基礎上做出改善和創造新的概念。
為什麼小時候天馬行空的傢伙,長大後變得規規矩矩?偏好S或N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這就好像在問皮膚變黑是因為黑色素變多還是因為接觸到紫外線。都有。
榮格說過人格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一套靈活的適應性策略,這些策略是隨著我們的本能或DNA所沒有預見到的東西而形成的。物種的生存方式是專為環境敏感構建而不是由基因決定的。功能偏好是種自我認同,沒有人天生就會自我認同,家庭氛圍和內省感受都會影響其偏好。大多數的人都在適應它們所認同的社會角色的要求,他們無意識的傾向某種功能以利與他們在工作和愛情中取得成功。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敏感的文化中所以人們不太可能以直覺的方式發展。S多過N並不能證明S在生存上的策略佔優勢,相反的,大多數人已經適應了文化感知規範,並相應地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從根本上來說,多數人選擇了阻礙最少的那條路。N型之所以罕見是因為他們成功的跳脫出各種各樣的約束。
Nature loaded the gun. Nurturing spun the cylinders and pulled the trigger.
帶領人類前進文明的人物都符合N型人的思考模式,他們人數雖少,世界也沒有因為N和S懸殊的比例而停止發展。假設世界多數人是N,很多人都在規劃一個漂亮的花園,可是很少人願意去種植花朵。想像空地變花園是一瞬間的事,在現實里把空地變花園有那麼容易嗎?
小至家庭,中至企業,大至國家,決策者(帶領改變的人)都少過聽從者。我認為這樣的比例很好,這樣核心思想才不會被分散,才能減少實踐時的分歧。一個理想需要很多人實踐/幫忙才能把它化為現實。這世界對以任務為導向的S的需求比以概念為導向的N還來的大。如果倒反的話…
TAG:人格 |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 INFP | INTP | INT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