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友誼的誕生與消逝 | 榮格與弗洛伊德

那是1907年,榮格與弗洛伊德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通信後,終於在維也納見面了。榮格曾在自傳《回憶·夢·思考》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我們是在下午一點鐘時見面的,然後實際上便一口氣進行了十三個小時的交談。弗洛伊德是我所遇見過的第一個確實重要的人;在我那時的經歷中,沒有任何別的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比。」

這段雖短暫,但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的偉大友誼,即將緩緩拉開序幕。

01當榮格遇到弗洛伊德

初次見面時,他們一口氣暢談了13個小時。

在這次會面之前,兩人曾分別在各自的世界裡,猶如平行線一般過著幾乎沒有交集的生活。那時的弗洛伊德雖然因為精神分析理論名聲大噪,但卻是個在學術界不太受歡迎的人(Jung, Liu, & Yang, 1988)。而當時的榮格則在蘇黎世的伯戈爾茨利精神病院工作並進行著對詞語聯想(word association)的研究。

當榮格在1903年第二次捧起弗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並第一次認真地閱讀時,歷史的齒輪開始轉動了。榮格發現,弗洛伊德所闡述的壓抑機制,與榮格當時對詞語聯想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當榮格對病人進行詞語聯想測驗時,障礙的發生可能源自激發性詞語對於病人心理上的創傷或矛盾的觸發,但這種聯繫是病人本身沒有意識到的,榮格的觀察和弗洛伊德的理論都說明,這是壓抑機制的作用。

如同伯牙遇到子期,榮格在激動的心情中給弗洛伊德寫下了第一封信,弗洛伊德也回信表達了自己對於榮格的感謝及被理解的欣喜,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終於在1907年實現了上文中提到的那次會面。

02 從摯友到「父子」

「弒父動機」為二人關係的破裂埋下種子。

1909年,弗洛伊德和榮格受邀前往美國進行講座,兩人這趟美國之行持續了7個星期之久,在這期間,他們每天都聚在一起並互相分析對方的夢。在那時,弗洛伊德和榮格的關係已經從單純的摯友、學術夥伴逐漸變為了如「父子」一樣的關係。

榮格曾在1908年給弗洛伊德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想請你允許我用兒子對待父親的身份,而不是平等的身份,享受這份友情吧。我認為這樣的距離對我而言更加恰當和自然。」(Freud, Jung, & McGuire, 1974)而弗洛伊德也曾多次暗示榮格,表示他將他看作是自己的繼承者(Jung, Liu, & Yang, 1988)。

然而就是這種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日後二人的決裂埋下了種子。就在這次美國之旅的某一天,榮格與弗洛伊德在一起吃飯聊天。席間,榮格談起了當時在報紙上讀到的一篇關於「泥煤沼屍體」(即一種史前人的屍體在沼澤中自然木乃伊化的過程,曾在丹麥、瑞典等地被泥煤採挖者意外掘到)的報道。榮格對屍體的興趣引起了弗洛伊德的不快,並認為這是榮格盼望自己早日死去的「弒父動機」的表現,甚至因此突然暈了過去

與此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1912年,在一次於慕尼黑舉行的心理分析大會期間,榮格曾公開反對會上有人對於仇父情結的否定態度,並認為去除父親所留下的印記的行為不僅不值得批評,還含有對父親的尊敬。聽到榮格的這些話,在一旁的弗洛伊德突然昏了過去。榮格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他的知覺恢復了一半,而我則永遠忘不了他投向我的眼神。……他瞧著我,彷彿我是他父親似的。……這兩次暈倒的共同原因顯然是父殺子的幻覺所造成的。」(這裡的「父殺子」應為譯者的筆誤,按語義此處應為「子殺父」——小編注)(Jung, Liu, & Yang, 1988)

03分道揚鑣

不同的理論主張使兩人最終決裂。

在美國之旅之後,弗洛伊德和榮格的關係便開始惡化。在榮格看來,二人開始走向分歧的導火索,是某次榮格為弗洛伊德解夢時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榮格正在幫弗洛伊德分析他的一個夢,榮格希望弗洛伊德能提供一下關於自己私生活的補充性細節,從而幫助他更好地解釋這個夢,但弗洛伊德卻「十分懷疑地」看了榮格一眼,並說:「我可不想拿我的權威性來冒險。」這件事深深地刺傷了榮格。他事後在自傳中曾這樣評價:

「……這時刻,他便完全失掉其權威性了。這句話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腦海里,隨之而來的,我們的關係的結束便已可預見了。弗洛伊德已把權威性置於真理之上了。」(Jung, Liu, & Yang, 1988)

對於二人之間的分歧,多年來研究者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討論。但不可忽視的是,榮格和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論分歧便是他們對「性」和「靈性」(包括宗教和神秘事物)的不同觀點。首先,在對待性的態度上,榮格不同意弗洛伊德將一切歸因為性慾或「精神性性慾」的態度。弗洛伊德曾對榮格說:

「親愛的榮格,請您答應我永遠不放棄性慾的理論。這是一切事情中最根本的。我們得使它成為一種教條,一座不可動搖的堡壘。」(Jung, Liu, & Yang, 1988)

在榮格看來,弗洛伊德對待性的態度和他對待宗教和靈性的態度形成了矛盾:他一邊批評著「神秘主義的爛泥沼」不夠科學,一邊又將「性的形象」立成了上帝一般的存在,創造了一種教條。榮格十分不贊同弗洛伊德對於「性」的過分關注,同時,弗洛伊德將權威性置於真理之上的態度也讓他在榮格心中的權威性一步步倒塌。

而在弗洛伊德看來,榮格對於神秘事物和靈學、宗教等的「著迷」是毫無道理的。榮格在自傳中曾提到某一次他和弗洛伊德一起親歷神秘事件,即榮格所說的「催化性客觀現象」的故事(Jung, Liu, & Yang, 1988)。當時弗洛伊德正在批評未卜先知和一般性靈學是「胡說八道」,突然間,兩人身旁的書架發出了「砰」的一聲巨響,榮格向弗洛伊德解釋這就是所謂的催化性客觀現象時,弗洛伊德依然不相信,但榮格預言還會有另一聲巨響,稍後,書架果然又發出了同樣響亮的聲音。

雖然由於這個故事是從榮格自己口中說出的,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弗洛伊德和榮格在研究態度和重點上的分歧已然暴露無遺。

同時,二人儘管都推崇用夢來探究人的心理的工作方法,但他們對於「夢」的態度卻不盡相同。正如申荷永老師在去年於「簡單心理·心室」舉辦的講座中所說的:「在弗洛伊德看來,夢是通往無意識的忠實道路。由於潛意識是被壓抑的,所以夢可能會有偽裝。」但榮格卻始終無法贊同弗洛伊德認為夢只是一個「表面」的看法。在他看來,「夢是天性的一個部分,它根本不懷有欺騙人的意圖,而是盡其最大能力來表達某種東西。」(Jung, Liu, & Yang, 1988)

這段偉大的友誼,終於走到了盡頭。1913年,弗洛伊德在給榮格的信中這樣寫道:

「……我認為是時候結束我們之間的私人關係了。對此,我並不認為我會有什麼損失,因為很長時間以來,我對你的感情就只剩下過去殘留著的失望了;但我想你大概會收穫頗豐吧,考慮到你最近在慕尼黑所獲得的成就(在1913年的國際精神分析學代表大會上,榮格及其追隨者曾公然挑戰弗洛伊德的權威——小編注),失去這段和另一個男人的親密關係可能會讓你的科學研究更加自由。」(Freud, Jung, & McGuire, 1974)

在兩人分道揚鑣之後,弗洛伊德和榮格都各自在學術上有了新的成就:弗洛伊德的研究在晚年有所增加,並不斷致力於推翻自己過去陳舊的研究;榮格則從與弗洛伊德的分歧處開始發展自己的學說,最終以原型和集體無意識等理論為核心,創立了榮格分析心理學。

看完弗洛伊德和榮格的故事,你有怎樣的思考呢?在你心中,誰的成就更有影響力呢?歡迎大家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觀點~

在這裡,我們想與大家分享由」Aeon Video「製作的關於弗洛伊德和榮格故事的短視頻:「Philosophy Feuds: Freud vs Jung」,本文中截圖均來自該視頻。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方觀看視頻。

視頻封面

04:05Philosophy Feuds: Freud vs Jun

對榮格心理分析感興趣?

這門由申荷永老師親領的榮格心理分析專業入門課正等待你領取

掃描圖中二維碼,或點擊原文查看課程介紹

????????????

References

Freud, S., Jung, C. G., & McGuire, W. (Ed.). (1974). The Freud/Jung letter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igmund Freud and C. G. Jung (R. Manheim & R. F. C. Hull, Trans.). Cambridge, MA, 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ung, C., Liu, G., Yang, D. (1988). Rong Ge Zi Zhuan: Hui yi·Meng·Si kao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Shenyang: Liaonings People Publishing House.

最後,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

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

尋求心理幫助請直接添加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微信:jdxlzxzl,給你最溫暖的心理支持。


推薦閱讀:

TAG:分析心理學 | 弗洛伊德 | 榮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