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跑步受傷概率這麼高?

很多人開始跑步,或是為了減肥,或是為了健康,或是為了參加比賽......但是跑著跑著,各種傷病就找上門來了。

據一項調查統計,中國超過1/3的跑者曾出現膝蓋受傷,約1/5的跑者曾出現腳部或腰部受傷,約1/7的跑者曾出現腳踝受傷或足底筋膜炎,幾乎沒有傷病的跑者僅佔15.7%。全馬完賽者中跑步傷痛發生率甚至高達90%以上。

跑步為什麼會受傷?

用一位教練的話就是:當你的能力不夠就貿然提速或者增加跑步距離時,傷病自然會找上你。

簡單來說就是:過度使用身體導致傷病。由於跑步知識的缺乏和非理性地跑步,使得很多跑者非常容易受傷。

如果你是這樣跑步的,不受傷才怪呢。

1、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就去跑,容易受傷

有些人並不適合把跑步作為鍛煉身體的運動,比如下肢關節發育異常,如膝內翻、膝外翻、髖部發育不良、腳踝等部位有病變,或者有足底疾病的人,特別是馬拉松比賽,對參賽者身體狀況有較高的要求。幾乎每年的馬拉松比賽都會有參賽者猝死,猝死的人大多數是心臟功能出現了問題,而自己卻並不了解。

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了解或者不確定,以為不就是跑步么?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的,那往往會埋下健康隱患。

2、跑前不熱身,跑後不拉伸,容易受傷

很多跑者普遍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覺得時間緊,所以出門就跑,忽略跑前熱身準備,跑後也不做拉伸而急著結束。跑前不做準備活動,會明顯感到肌肉處於僵硬狀態,越跑越累,還很容易跑岔氣,跑步效率不高,也起不到鍛煉的效果。跑前熱身,能讓肌肉「預熱」起來,這不僅能夠跑出更好的狀態,還能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運動損傷。

跑後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可以選擇慢走5分鐘,然後做一些拉伸動作。充分的全身拉伸,不僅能放鬆一直處於緊張運動的肌肉,避免過度緊張,造成肌肉和膝蓋酸痛,影響下一次運動,還能讓肌肉的線條顯得更好看。

3、增加跑量過快,強行提速,容易受傷

很多跑者為了追求成績,比如全馬跑進330或者300,於是沒日沒夜的累計跑量,一個月跑200公里都算是少的,多的能到500-600公里。在身體還未適應跑步節奏和強度之前,就過度地增加跑量、增快速度,留給身體恢復的時間不夠時,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傷病。

即使是大神也會遇到這種情況。運艷橋曾說過,他在跑步中受過兩次傷,都跟增加跑量有關:一次是2017年首馬231完賽後,一看成績這麼好,他就瘋狂愛上了跑步,跑量特多,結果到了冬天,就引發了骨膜炎,一直到春天才好;一次是為備戰全運會,他練得比較狠,一方面加大了跑量,一方面加快了速度,加量加得太多太猛,結果導致了十字韌帶損傷。

所以即使追求PB,也是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科學地去訓練,注意循序漸進,不僅能保證身體健康,還能使里程和速度自然而然地增長。

4、身體疲勞或有傷病仍堅持跑,容易受傷

當我們運動的時候,身體肌肉會出現輕微損傷,被稱之為「微創傷」,在我們休息和恢復的時候,這些「微創傷」能自動癒合,並因此變得更加強壯。如果身體修復的能力和損傷的程度相當,就不會發生傷病。

當身體修復的速度跟不上損傷的程度時,這種運動和恢復之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於是傷病就發生了。

如果你在身體沒有恢復的情況下,仍堅持跑步,受傷就在所難免。所以當你身體出現疲勞的時候,就應該徹底放鬆,給身體足夠的時間來恢復。

還有些跑者忽視身體給出的反饋,即使身體感覺很痛,仍進行高負荷的劇烈運動。這樣的你不受傷才怪呢。在跑步前或者跑步中,如果身體已經產生了可以感知的疼痛,如關節疼痛,或頭暈眼花等身體不適,就要引起重視了。

5、跑步力學不夠理想,容易受傷

由於每個人的跑姿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簡單說你是因為跑姿不正確,所以受傷了。

因為有多跑者的跑姿看起來很怪異,但他的跑步力學做得很好,也就是身體能夠很好的緩衝地面反作用力,那麼也可以做到很少受傷。

不過對於大多數跑者來說,還是要避免這些跑步姿勢:外八字、內八字、高抬腿跑、左右用力不均、彎腰駝背、大跨步跑……

多數跑友所受的傷痛:膝蓋疼、腳疼、跟腱疼、腰疼、背疼等,跟跑步技術不好有著直接密切的因果關係。 因此,剛開始跑步一定要先確認自己的跑步力學是否足夠好,並予以改善。

如果你經常是同一個地方受傷,那麼就要查看一下自己的跑姿是不是有問題。沒有條件找專業教練指導的話,那麼嘗試縮短步幅和增加步頻,因為這樣會讓你落地輕盈,從而減少垂直作用力於雙腿。一項研究表明:落地輕盈的跑者幾乎沒有受傷過。

另外,不要刻意模仿別人的跑姿,如果強行改變自己的跑姿,進入另一種不適合自己的跑步狀態,也帶來跑步傷病的。適合你自己的跑姿才是正確的,這個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也可以請教專業教練。

6、不進行力量訓練,容易受傷

許多跑步損傷,尤其是膝蓋和臀部部位的損傷,主要還是由於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受力不均衡導致的。因此力量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當跑步的一些負荷從關節轉移到了肌肉,強壯的肌肉就會支撐脆弱的關節,疼痛就會減輕,損傷發展也會慢下來。強壯的肌肉還會使關節更穩固,更不容易受傷。

跑步訓練要和力量訓練相結合,相輔相成,才能跑得更快、更遠。力量訓練包括軀幹核心力量訓練、腿部力量訓練(腳踝尤其重要)、柔韌性訓練(主要是髖關節的柔韌性)等。

7、體重過大硬要跑,容易受傷

看到大體重跑友吃力地跑步,真為他們心疼!急於減肥,吃力也強行跑,膝蓋膝關節有時會因為載重多而更脆弱,不堪重負。

減肥初期的跑友不要急於增加跑量和速度,建議先從快走開始,感到輕鬆無壓力後再慢跑,進而到快跑,循序漸進。除了跑步之外,還可以通過其它衝擊更小的運動方式(游泳、騎車等),把體重減到合適範圍,再逐漸增加跑量。

8、總在一種路面上跑,容易受傷

不要總在硬地上跑,場地堅硬,彈性較差,在這樣的地面上跑步會增加下肢關節的負荷。田徑場是日常訓練的最佳場所,不僅可以保證更好的緩衝,也可以避免很多意外,大大減少了損傷。

初跑者盡量在平地上跑步,如果跑越野,則需要做好充分的緩衝,看清路況,速度要減慢,步幅要變小,避免滑倒、踩空,而造成摔傷、扭傷。

9、穿錯鞋子去跑,容易受傷

一雙合腳的跑鞋鞋真的很重要,很多人開始跑步就穿著一雙平板鞋或者匡威的休閑鞋,這類鞋幾乎沒有緩衝,對於跑步新手的保護顯然不夠。

還有一些跑友在買跑鞋的時候沒有選到合適的,特別是新手,尺碼還是按照平時穿鞋的尺碼買。一般來說,選跑鞋最好選擇大半碼或者一碼,這樣不會擠腳,導致磨起水泡或者黑指甲。足部有缺陷的跑者更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

還有很多跑友穿新鞋參加比賽,結果往往因鞋子不合適,磨出水泡、血泡,出現腳趾甲瘀血。去年無錫馬拉松,跑馬女神焦安靜穿了一雙新鞋參加比賽,結果導致大半個前腳掌全是淤血,在30公里處遺憾退賽。

參加比賽,鞋子必須是賽前穿著跑過長距離,多次穿著磨合過的。水平較低、技術和力量較差的入門跑友,應該選一雙緩衝性能較好的跑鞋。還有襪子也很重要,最好穿跑步專用襪,可以減少對雙腳帶來的傷害。

跑步不受傷的5個法則

傷病的預防比治療更為關鍵。不痛的時候不在意,痛的時候再去治療,效果和效率都將大打折扣。所以,小編提醒廣大跑友:認清自己的特點、堅持系統科學的訓練、循序漸進、不要貿然挑戰極限、堅持力量訓練,一定要重視跑後的理療、按摩,防患於未然。這樣傷病才能越跑越少,不會越跑越多。

① 10%法則:一般來說,對於業餘跑者,每周增加的跑量不應該超過上周的10%,跑步循序漸進,可以有效防止增量過度帶來的傷病。

② 2天法則:如果有身體部位連續2天都在疼痛,而且越來越疼,沒有好轉的跡象,那就應該休息了。這個時候,就千萬別再跑步甚至參加馬拉鬆了,不然有可能積勞成疾。

③ 10分鐘法則:跑前10分鐘熱身,跑後10分鐘拉伸,比急著跑步更重要。

④ 談話法則:對於以健身為目的而跑步的跑者,堅持慢跑就很好。如果你在跑步中,能和別人進行完整的對話,那就說明你的呼吸節奏很好,這就對了。

⑤ 500~800公里法則:好的跑鞋,可以讓你足下生風,還能減少傷病的幾率。而一雙損壞的跑鞋,可能也會讓你更容易受傷。當跑鞋使用的跑步里程達到500~800公里時,最好換雙新鞋吧。


推薦閱讀: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