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的質量和類型真的對耳朵聽力的影響差別很大嗎?
最近發現聽力沒以前好了,一直用的是入耳式的耳機,而且以前耳朵裡面有疼過,想知道是不是因為耳機,換頭戴的會不會傷害小點?(平時真的沒法減少使用,所以才想盡量減少傷害)
入耳式導致耳朵不適基本上都是硅膠套的問題。那些地攤耳機一個十幾塊,還能給你配個多好的套呢?
建議多花點錢買個spinfit耳機套,性價比高,只要不丟用一兩年沒有問題。
耳機的質量和類型對耳朵聽力有很大的影響,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耳機的質量和類型決定了你需要多大的聲音才能聽好音樂。
一般情況下,你的耳機的音量要大於環境音才能聽清楚一首歌。如果耳機隔音效果好,那麼就耳機音量就可以小一些,如果隔音效果差,耳機音量就要大一些。
而淺入耳,開放式動圈之類的耳機隔音效果都相當差,如果是出街使用的話非常不建議入手。
雖然開放式動圈往往需要在家用台機。
請先弄明白你耳朵難受的根本原因。是音量過大還是對耳機佩戴感到不適。音量過大造成的問題你換成頭戴式還會有問題。入耳式耳塞主要是硅膠套和腔體的一部分深入耳道。可以換舒適度更高的耳塞套(final e套,comply海綿套)和大廠注重人體工程的耳機。當然也有可能是你的耳道本身比較敏感,這種情況建議不要用入耳和平頭。
先去醫院,其他再論!
首先跟您肯定一點的是,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耳機,長期佩戴,都會對您的聽力造成傷害,建議您適度。
聲音放大得越多,所以入耳式的可能傷害會比較大些,長時間大音量戴耳機是對耳朵有損害的,應該盡量避免。
長期佩戴必然會影響聽力,不管什麼耳機都一樣,而且聽力損傷不可逆,請健康用耳。
你好,有影響的的,耳機最好選質量好一點,耳塞最好選擇軟的。這樣聽的清楚又舒服
聲源距離鼓膜越近,振動越強烈,聲音放大得越多,所以入耳式的可能傷害會比較大些,但是長時間大音量戴耳機始終不是一件有益健康的事情,應該盡量避免。
後果很嚴重 提防耳機造成聽力損傷
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更多生活樂趣的同時,也不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作為年輕一代最為喜愛的隨身聽就是其中一類產品,為什麼這麼說?請往下看。 最近,貴州某高校一畢業生在求職面試時,考官把問題說了3遍她都沒有聽清楚,結果失去了工作機會。醫生診斷,這位學生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聽隨身聽造成聽力疲勞。 目前,大學校園裡正流行一種快速提高英語聽力的方法,即在睡覺時戴著隨身聽聽英語。一些學生對此趨之若鶩。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時間長了會嚴重損害聽力。 類似這樣損傷聽力的事情在國外也屢見不鮮。 搖滾樂和隨身聽都傷耳朵 兩年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音樂史教授皮特?傑弗瑞博士聽完一場搖滾音樂會後,發現樂隊爆炸性的演奏讓他患上了耳鳴和失眠,他4%的聽力受到損傷。於是,皮特一怒之下將樂隊告上了法庭。 皮特案件引起美國社會廣泛關注。美國醫學專家抱怨,美國的娛樂表演越來越吵了。 1998年,美國醫療協會雜誌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6至19歲的青少年中,15%的人有聽力受損的癥狀。專家驚呼,美國人比預想的提前了20年開始變聾,聽力受損的青少年越來越多,許多40多歲的人的聽力狀況就和70多歲的人一樣。專家認為,導致聽力受損的罪魁禍首就是噪音。 除了噪音,隨身聽也是傷害聽力的禍首之一。正常情況下,聲音經過一段距離才能到達耳朵,這中間聲音中的高頻部分已經被空氣吸收。如果聽隨身聽,傳聲器就壓在耳朵上,所以耳朵吸收了全部頻率的聲波,對聽力傷害很大。使用隨身聽還會造成耳朵在適應較高聲音的過程中,對聲音層次感覺的靈敏度降低。既使音量沒有改變,聽者也會覺得聲音逐漸變小。因此,聽者很容易把音量調到使聽力可能受到損傷的程度。所以,長時間使用隨身聽後,應讓耳朵休息一會兒,避免聽覺疲勞。
運動最好也別用隨身聽。因為有氧運動使得血液流向四肢,內耳更容易受到高聲的傷害。瑞典人做過一項研究,證明進行有氧運動時聽隨身聽對聽力的傷害比平時增加一倍。 附註: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人耳本身對突然巨大的聲響具有保護的機制,但是當運動時,會影響這個保護機制的啟動,造成聽力的損害。 噪音如何傷及聽力 聲音傳進耳朵首先引起耳膜震動。中耳內連接著耳膜的三塊骨頭(三根聽小骨)把震動傳給內耳的耳蝸。 耳蝸充滿液體,與感受聲音頻率的發(毛)細胞相連,發細胞把震動轉化為電子信號,傳給大腦。感受高頻信號的細胞在外耳蝸,感受低頻的緊隨其後。 大多數人每天都接觸達到危險水平的噪音,但一般時間都不長,不會造成聽力損害。聽力損害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如果長期接觸噪音,儘管每次時間很短,也會造成聽力下降。 樂器和電鑽一樣,同樣可能傷害聽力,演奏者和聽眾都得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研究表明,令人愉悅的音樂造成的聽力損害較輕,但長期接觸高分貝的聲音,不管是音樂還是噪音,都會造成聽力損傷。噪音能引發的感覺神經聽力損傷發生在內耳,當高能量聲波震蕩耳蝸內的液體時,會過度刺激並引起發細胞死亡。 對此,專家形象地打了個比方,當我們聽音量高達110分貝的搖滾樂時,如果我們能給發細胞拍照,那場景就像用大□子在麥田裡滾壓,發細胞就是那些可憐的麥子。當負責接聽某一頻段聲音的發細胞受損後,該頻段的聲音就聽不見了。 保護好自己的耳朵人們在接觸音量較高的音樂後,會出現「臨界值提高」(聽力閾值提高)的現象,即以前聽見的低音現在聽不見了。專家建議聽完熱烈的音樂會後用如下方式來測試一下聽力:聽音樂會之前,把收音機的音量調至剛剛能聽清楚的位置。聽完音樂會後,再次打開收音機,看看是否仍然能聽清楚該位置的聲音。如果不能,那麼說明你受到了短期的聽力損傷,要趕快去看醫生。
人們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聽隨身聽時,為把周圍的噪音蓋住,往往把音量調得很高,所以專家建議不要在大街上使用隨身聽,如果非聽不可,建議使用封閉式或耳塞式耳機。 專家還建議,在噪音環境下,比如聽搖滾音樂會時,要戴上抗噪音耳塞,以防止損傷發細胞。經常聽音量較高的音樂或接觸噪音的人應當定期檢查聽力,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損傷,定期檢查能夠保證受傷的耳朵得到及時治療。 1 數據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受試者為山西醫科大學95級在本院的實習生140人280耳,其中男60人,女80人,年齡21歲~25歲,平均年齡23.7歲。受試者均符合以下條件:1無任何耳科疾病史、家族史; 2無耳毒性用藥史;3無耳外傷史;4無耳源性併發症及眩暈史;5主訴無聽力障礙。其中使 用耳塞型耳機102人(實驗組),主要通過耳塞型耳機自學英語、收聽電台新聞、音樂等節目。根據每天使用耳機時間又將實驗組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從大學1年級到4年 級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機在1h以下者41人,收聽時間0.60h±0.21h, 實驗2組每天收聽1.0h~2.5h者61人,收聽時間1.87h±0.55h。不使用耳塞型耳機的38人為對照組。 1.2 方法:全部受試者在隔聲室內進行測試。隔聲室符合ISO8253之規定,按照GB7583-87規定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純音聽力計為FA-18型臨床診斷聽力計(儀器已按GB4854-84進行零級校正)。測試頻率為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和8000Hz,聲強檔次為2.5dBHL。如果測試的氣導聽閾值在25dBHL以上時,則加試骨導,並再進行此頻率的韋伯試驗。統計學方法採用t檢驗。 2 結果 結果顯示:使用耳塞型耳機者全頻段聽閾均有提高,與非使用者 相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01);且短時間使用者與長時間使用 者之聽閾 除250Hz外,其它頻率均有差異(P<0.01)。提示:使用耳塞型耳機可導致雜訊性聽力下降。 3 討論 3.1 從表1可見,實驗組在8個頻率的平均氣導聽閾值均高於對照組(P<0.001 )。且實驗組4000Hz以上高頻區聽閾升高幅度明顯大於低頻區。收聽耳塞型耳機1h~2.5h者聽閾較<1h者除250Hz外, 其它各頻率均有差異(P<0.01),說明使用耳機時間越長聽力損害越嚴重。3.2 常接觸雜訊可引起4000Hz的聽力首先下降〔1〕。通過觀察認為:過量的、非雜訊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耳蝸的損害,造成雜訊性聽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耳蝸器官受到長期、過量的刺激後,細胞組織代謝紊亂,供血、供氧不足,致使其末梢感受器損害。本組測試證明:過量刺激不僅僅首先損害4000Hz這個頻率,也可以損傷其它高頻區。問題的嚴重性在於由於受損的是高頻區的非語言頻率區,因而受損者常無自覺聽力障礙,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1〕。該部分聽力受損者在隔聲室做堵耳試驗,結果有13. 2%的人有耳鳴存在,有的呈金屬撞擊聲,有的為噴氣聲,有的為鈴聲等等。而此人群已往未覺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城市環境嘈雜之故。在校大學生為一特殊的青年群體,由於學業任務較重,外界的娛樂接觸 、信息接受很少,在學校環境的制約下,僅依靠使用耳塞型耳機接受外界信息及學習外語,致使耳蝸長期受刺激,導致雜訊性聽力下降。其問題之嚴重應引起學生、家長、社會及有關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雖然以上使用了較多的專業用語,有些難懂,但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點:使用耳塞的確對我們的聽力有影響,而且視你的使用時間、音量大小而定,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因此小編不得不在此告誡各位,慎用耳塞,注意音量!音量,音壓,聲音種類。大音量,壓力很大,很吵的曲子不管什麼耳機也救不了你的耳朵。換一句話就是你的偏好影響最大,耳機大型開放式當然會舒服一點,但還是整體還偏好影響更大一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好。愛好導致選擇耳機差異巨大
聽的音樂是什麼類型的也很重要,無論用什麼耳機,或者不用耳機用音箱,天天最大音量聽重金屬,耳朵照樣費。
世界上本沒有能影響聽力的耳機
但是因為有了能影響聽力的使用方法
耳機也就能影響聽力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