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摸索實踐,斷舍離讓我看見什麼

「斷舍離」在中國流傳已經快7年了,我最初看到這本書時還是五年前,逛書店時常常看到,以為是關於佛學的書籍,所以沒有引起太大的興趣,直到出了國,看見國外很多youtuber做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視頻,才逐漸關注起來,極簡主義者的家讓人覺得很舒服,物品精緻簡潔,家裡像是處處留白的藝術館,我很嚮往,所以才仔細的讀了「斷舍離」這本書,尤其對於有形世界對無形世界的影響和物品對人的意識的關係部分特別有感。

空間對人的影響真的比我們知道的大得多

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風水學,當然那是研究山水星辰等自然環境的科學,是古人用來建造城池,選擇帝陵的學問,為的是富饒一邦,造福子孫。但那也是一門研究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無形能量場的科學。其中的深奧不是我這樣的外行說的清楚的。可是我卻相信,我們的家也會有這樣的無形能量場的存在,它會在以一種你看不見,甚至感覺不到的方式影響著你的生活,其實也沒有那麼深奧,就像一個普通人來到一個環境清爽優雅的空間,會覺得身心舒暢,而在一個壓抑雜亂的空間感到煩躁沮喪一樣,人還是那個人,也許也是在同一個小時內,任何情況都沒有改變,但你這個人就是會被這個空間而影響,你的頭腦和身體會自動接收到那些不好的能量,甚至在你還沒有意識到這是怎麼一回事之前。對空間的感覺不僅僅是成年人才有,就連還不很會講話的小孩子都有,做父母的人大概都知道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秩序感敏感期,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為孩子設置一個井然有序的空間環境,讓這個孩子對這個空間內物品的擺放順序,方式,位置都是熟悉的,物品的位置是穩定的,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變來變去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出孩子的安全感,專註力,獨立性和秩序感。而如果一個人一直在一個雜亂無章的環境中長大,這種對安全感,專註力等等的破壞就會進入他的潛意識,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但自己本身又很難意識到,即使意識到,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要如何糾正。

要改變你的潛意識從空間整理開始

說起「潛意識」,有一本書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約瑟夫.墨菲寫的叫做《潛意識的力量》。書中用大量實例描寫了人們如何利用潛意識的力量去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將潛意識描繪的有如神一樣,無所不能。而且書中的許多概念也和吸引力法則不默而合。歸根結底,就是人需要運用正面積極的潛意識去讓自己現實世界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一個人要是本身的潛意識就已經壞掉了,怎麼辦,況且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潛意識這個東西存在,根本察覺不到自己的潛意識有什麼問題。而斷舍離這種通過收拾物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的內心的方法,其實就是一個人可以察覺和修正自己的潛意識的最簡單可行的方式。看看家裡堆積如山的物品,在整理取捨的時候,用幾秒鐘想一想,它和我相配么?我是值得擁有更好的,還是只配廉價的物品,我為什麼囤積這麼多物品,我在擔憂我的未來么?我在害怕缺乏么?還是我壓根不想面對它們,我為什麼不想面對他們?我為什麼一定要留下這些帶有記憶的物品,我想留下的究竟是什麼?我為什麼買了這麼多不再那麼喜歡的東西,我到底知道我喜歡什麼嗎?我會選擇么?我會忠於我的選擇么?每個人都會有一些難解的問題,其實就是源自對自己的不了解,對自己身體里的那個真實的自己不了解,所以通過對自己物品空間的慢慢梳理,真的可以越來越看清自己,同時把那些潛藏在潛意識中的負面,傷害,猶豫隨著那些堆積的物品一起清理出去。

堆積不用的物品會損耗你的精力

生活中要面臨的選擇已經夠多了,而我們卻還要在上百件衣服中選一件,在幾十個杯子中選一支,我們要選擇口紅的顏色要和衣服搭配,還要選擇自己的皮鞋配的上哪個包包,如果你的這一切擺放整齊,一目了然還好,不然你還要動用你的體力去上下翻找,激起空氣中不知道多少的灰塵,這些精力的消耗真的是無形的損失,更可怕的是,那些你花重金購買的卻不再喜歡的物品,處理掉實在是捨不得,放在那裡就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你,那是你做的錯誤選擇,你沒眼光,你管不住自己亂買東西,你是不個沒有自控力的人。然後你還得拚命找借口去安慰自己。好累啊!你知道嗎?把這樣的物品處理掉,真的會讓你忘記責怪自己,而且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東西,你不會再去想購買它,你會覺得它已經是我淘汰過的東西,我已經知道它不適合我了我,當你所用的物品都是你精挑細選過的,你在購物的時候會更加慎重,因為你知道不是隨便什麼東西都配得上自己。生活的一點一滴其實都在消耗你的精力,只是我們深陷其中已經麻木,可你的身體和大腦卻還像一部自動化的機器一樣,為你日以繼夜的工作著。就像一部電腦,它要為你從100件衣服中檢索出一件滿足標準的,它的後台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比對,計算,人腦也一樣,只不過它不為你察覺,一切在自然自動的進行著。將物品精簡,可以減少選擇的難度,輕減過後的房間也會減少打掃的難度,一目了然的物品擺放,不僅讓人賞心悅目,精神愉悅,也減少了翻找時的焦急煩躁,精簡過物品後,你會對你可以支配的所有物品了如指掌,這種掌控感同樣會映射到內心,讓你覺得生活一樣掌控在自己手中。漸漸擺脫混亂,混沌,麻木和無力的感覺。

人,從來無法真正「擁有」物質界的東西

生活的一次變故讓我覺得,人的一生真的沒有什麼東西是你真正擁有的,物品也好,人也好,都只不過是暫時供你使用而已,中國人自古就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樣的說法,可實在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完全忽略物質的追求,我覺得歸根到底,在今天這樣大家都吃的飽穿的暖的時代,我們對物質追求其實是想滿足精神的需求,幸福快樂,安全感,認同感,自尊感,甚至優越感,為了這些精神上的滿足,我們可真是成了物質的奴隸。然而,外在的東西,真的能滿足這些心理需求么?如果真的可以,佛教就不會誕生,所羅門王也不會寫出《傳道書》,張國榮更不會選擇自殺,其實,終其一生,你會發現,真正能讓自己滿足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自己知道如何取悅自己而不是他人,自己才是自己的宇宙,所有外部的相,其實都是自身投設的呈現。斷舍離,就是讓你在對物品的斷與舍的不斷循環中,發現我們沒有那麼依賴物質,擺脫對物質的慾望。

斷舍離,被大家執行了幾年下來,一些問題也出現了,有人覺得這是對物品的浪費,扔掉之後會後悔,還要再買回來,也有人覺得斷舍離會讓你覺得窮酸,還有就是在中國,物質的豐富也不過二、三十年的事情,甚至一些當年曾經經歷過大饑荒的長輩們都還健在,我們就在這裡大談特談扔東西,真是大逆不道,敗家至極呀。這裡我有點心得,我覺得算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斷舍離。

只從自己做起,不強迫家人,隻影響他們

我們絕對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我們的觀點,對物品的保留是我們祖輩留下的傳統,是從前貧困生活經驗的積累與總結,根深蒂固,很難改變,我們只能從自己的物品,房間開始,而且絕對要做到減少購買,讓家人看到你在環境變得整齊有序的同時,在購物上更加節制,慎重,有品位,會選擇而且更加珍惜你所購買的東西。這些外在的改變才會使家人理解你的行為,不是一時興起的敗家行為。才會影響他們開始思考其中的原理,跟著你改變。

斷舍離,不會讓你看起來窮酸

有人會覺得,人的面子也很重要啊,我就那麼點東西,人家會不會覺得我是買不起,才整天高喊斷舍離。有錢人可以把極簡生活展現的高大上,因為他們的物品雖然少,可是樣樣都價格不菲呀,我又買不起那麼貴的東西。可是斷舍離,真正倡導的是,把你所有物品中那些你平時捨不得用的東西,拿出來使用,舍掉那些沒那麼喜歡的,你身邊永遠是那些你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東西,慢慢的你和自己身邊的人都會覺得你就是應該使用那種檔次物品的人,物品雖少,卻樣樣精品,給人留下的是寧缺毋濫的印象。我也見過一些人,為了顯示自己衣服多,把什麼品質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只為保證每天一件新衣服,不重樣,可是給人留下的卻是,及其想證明自己,沒有品味,每天只想impress別人。

不要讓後悔,成為打敗你堅持下去的敵人

有些人的斷舍離,一下子用力過猛,把家裡扔空了,發現需要什麼時還要再買,不僅自己自責,還要受那些不認同的人的嘲諷,我的經驗是,如果你是那種想追求極致的人,享受家裡空無一物的感覺,把所有物品分類裝箱,裝到那種不透明的箱子里,用表簽標好,放入車庫,儲藏室或是壁櫥里,總之放到視線不可及的地方,以免干擾自己,每天只取出必需品來使用,三個月下來,剩在箱子中的基本可以扔掉,當然消耗品除外,剩下的衛生紙,香皂還是要繼續使用的。對於服飾,我覺得還是看自己的接受程度來定吧。如果你是個很在意外表的人,或是工作需要,那麼只留下三套衣服,可能真的沒法活了,那麼就增加數量,但要保證是精品,自己最喜歡,最常穿,最舒服的,能夠鬆散的掛在衣櫥中,容易查看,拿取,讓自己打開衣櫥像是來到精品店而不是批發市場。

斷舍離真的是一種可以讓自己和家人受益的切實可行的修身養性的方法,因為它沒有讓你,一下子贊斷慾望,不理塵世了,我們終究是人,能達到那種境界的瞭望千年能有幾人。但它可以讓你在日常的平淡瑣碎中,梳理自己的物品,空間,人際關係,思想精神,最終找到令自己平靜,坦然,滿足的狀態。

空間對人的影響真的比我們知道的大得多

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風水學,當然那是研究山水星辰等自然環境的科學,是古人用來建造城池,選擇帝陵的學問,為的是富饒一邦,造福子孫。但那也是一門研究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無形能量場的科學。其中的深奧不是我這樣的外行說的清楚的。可是我卻相信,我們的家也會有這樣的無形能量場的存在,它會在以一種你看不見,甚至感覺不到的方式影響著你的生活,其實也沒有那麼深奧,就像一個普通人來到一個環境清爽優雅的空間,會覺得身心舒暢,而在一個壓抑雜亂的空間感到煩躁沮喪一樣,人還是那個人,也許也是在同一個小時內,任何情況都沒有改變,但你這個人就是會被這個空間而影響,你的頭腦和身體會自動接收到那些不好的能量,甚至在你還沒有意識到這是怎麼一回事之前。對空間的感覺不僅僅是成年人才有,就連還不很會講話的小孩子都有,做父母的人大概都知道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秩序感敏感期,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為孩子設置一個井然有序的空間環境,讓這個孩子對這個空間內物品的擺放順序,方式,位置都是熟悉的,物品的位置是穩定的,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變來變去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出孩子的安全感,專註力,獨立性和秩序感。而如果一個人一直在一個雜亂無章的環境中長大,這種對安全感,專註力等等的破壞就會進入他的潛意識,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但自己本身又很難意識到,即使意識到,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要如何糾正。

要改變你的潛意識從空間整理開始

說起「潛意識」,有一本書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約瑟夫.墨菲寫的叫做《潛意識的力量》。書中用大量實例描寫了人們如何利用潛意識的力量去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將潛意識描繪的有如神一樣,無所不能。而且書中的許多概念也和吸引力法則不默而合。歸根結底,就是人需要運用正面積極的潛意識去讓自己現實世界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一個人要是本身的潛意識就已經壞掉了,怎麼辦,況且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潛意識這個東西存在,根本察覺不到自己的潛意識有什麼問題。而斷舍離這種通過收拾物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的內心的方法,其實就是一個人可以察覺和修正自己的潛意識的最簡單可行的方式。看看家裡堆積如山的物品,在整理取捨的時候,用幾秒鐘想一想,它和我相配么?我是值得擁有更好的,還是只配廉價的物品,我為什麼囤積這麼多物品,我在擔憂我的未來么?我在害怕缺乏么?還是我壓根不想面對它們,我為什麼不想面對他們?我為什麼一定要留下這些帶有記憶的物品,我想留下的究竟是什麼?我為什麼買了這麼多不再那麼喜歡的東西,我到底知道我喜歡什麼嗎?我會選擇么?我會忠於我的選擇么?每個人都會有一些難解的問題,其實就是源自對自己的不了解,對自己身體里的那個真實的自己不了解,所以通過對自己物品空間的慢慢梳理,真的可以越來越看清自己,同時把那些潛藏在潛意識中的負面,傷害,猶豫隨著那些堆積的物品一起清理出去。

堆積不用的物品會損耗你的精力

生活中要面臨的選擇已經夠多了,而我們卻還要在上百件衣服中選一件,在幾十個杯子中選一支,我們要選擇口紅的顏色要和衣服搭配,還要選擇自己的皮鞋配的上哪個包包,如果你的這一切擺放整齊,一目了然還好,不然你還要動用你的體力去上下翻找,激起空氣中不知道多少的灰塵,這些精力的消耗真的是無形的損失,更可怕的是,那些你花重金購買的卻不再喜歡的物品,處理掉實在是捨不得,放在那裡就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你,那是你做的錯誤選擇,你沒眼光,你管不住自己亂買東西,你是不個沒有自控力的人。然後你還得拚命找借口去安慰自己。好累啊!你知道嗎?把這樣的物品處理掉,真的會讓你忘記責怪自己,而且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東西,你不會再去想購買它,你會覺得它已經是我淘汰過的東西,我已經知道它不適合我了我,當你所用的物品都是你精挑細選過的,你在購物的時候會更加慎重,因為你知道不是隨便什麼東西都配得上自己。生活的一點一滴其實都在消耗你的精力,只是我們深陷其中已經麻木,可你的身體和大腦卻還像一部自動化的機器一樣,為你日以繼夜的工作著。就像一部電腦,它要為你從100件衣服中檢索出一件滿足標準的,它的後台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比對,計算,人腦也一樣,只不過它不為你察覺,一切在自然自動的進行著。將物品精簡,可以減少選擇的難度,輕減過後的房間也會減少打掃的難度,一目了然的物品擺放,不僅讓人賞心悅目,精神愉悅,也減少了翻找時的焦急煩躁,精簡過物品後,你會對你可以支配的所有物品了如指掌,這種掌控感同樣會映射到內心,讓你覺得生活一樣掌控在自己手中。漸漸擺脫混亂,混沌,麻木和無力的感覺。

人,從來無法真正「擁有」物質界的東西

生活的一次變故讓我覺得,人的一生真的沒有什麼東西是你真正擁有的,物品也好,人也好,都只不過是暫時供你使用而已,中國人自古就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樣的說法,可實在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完全忽略物質的追求,我覺得歸根到底,在今天這樣大家都吃的飽穿的暖的時代,我們對物質追求其實是想滿足精神的需求,幸福快樂,安全感,認同感,自尊感,甚至優越感,為了這些精神上的滿足,我們可真是成了物質的奴隸。然而,外在的東西,真的能滿足這些心理需求么?如果真的可以,佛教就不會誕生,所羅門王也不會寫出《傳道書》,張國榮更不會選擇自殺,其實,終其一生,你會發現,真正能讓自己滿足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自己知道如何取悅自己而不是他人,自己才是自己的宇宙,所有外部的相,其實都是自身投設的呈現。斷舍離,就是讓你在對物品的斷與舍的不斷循環中,發現我們沒有那麼依賴物質,擺脫對物質的慾望。

斷舍離,被大家執行了幾年下來,一些問題也出現了,有人覺得這是對物品的浪費,扔掉之後會後悔,還要再買回來,也有人覺得斷舍離會讓你覺得窮酸,還有就是在中國,物質的豐富也不過二、三十年的事情,甚至一些當年曾經經歷過大饑荒的長輩們都還健在,我們就在這裡大談特談扔東西,真是大逆不道,敗家至極呀。這裡我有點心得,我覺得算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斷舍離。

只從自己做起,不強迫家人,隻影響他們

我們絕對不能強迫別人接受我們的觀點,對物品的保留是我們祖輩留下的傳統,是從前貧困生活經驗的積累與總結,根深蒂固,很難改變,我們只能從自己的物品,房間開始,而且絕對要做到減少購買,讓家人看到你在環境變得整齊有序的同時,在購物上更加節制,慎重,有品位,會選擇而且更加珍惜你所購買的東西。這些外在的改變才會使家人理解你的行為,不是一時興起的敗家行為。才會影響他們開始思考其中的原理,跟著你改變。

斷舍離,不會讓你看起來更窮酸

有人會覺得,人的面子也很重要啊,我就那麼點東西,人家會不會覺得我是買不起,才整天高喊斷舍離。有錢人可以把極簡生活展現的高大上,因為他們的物品雖然少,可是樣樣都價格不菲呀,我又買不起那麼貴的東西。可是斷舍離,真正倡導的是,把你所有物品中那些你平時捨不得用的東西,拿出來使用,舍掉那些沒那麼喜歡的,你身邊永遠是那些你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東西,慢慢的你和自己身邊的人都會覺得你就是應該使用那種檔次物品的人,物品雖少,卻樣樣精品,給人留下的是寧缺毋濫的印象。我也見過一些人,為了顯示自己衣服多,把什麼品質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只為保證每天一件新衣服,不重樣,可是給人留下的卻是,及其想證明自己,沒有品味,每天只想impress別人。

不要讓後悔,成為打敗你堅持下去的敵人

有些人的斷舍離,一下子用力過猛,把家裡扔空了,發現需要什麼時還要再買,不僅自己自責,還要受那些不認同的人的嘲諷,我的經驗是,如果你是那種想追求極致的人,享受家裡空無一物的感覺,把所有物品分類裝箱,裝到那種不透明的箱子里,用表簽標好,放入車庫,儲藏室或是壁櫥里,總之放到視線不可及的地方,以免干擾自己,每天只取出必需品來使用,三個月下來,剩在箱子中的基本可以扔掉,當然消耗品除外,剩下的衛生紙,香皂還是要繼續使用的。對於服飾,我覺得還是看自己的接受程度來定吧。如果你是個很在意外表的人,或是工作需要,那麼只留下三套衣服,可能真的沒法活了,那麼就增加數量,但要保證是精品,自己最喜歡,最常穿,最舒服的,能夠鬆散的掛在衣櫥中,容易查看,拿取,讓自己打開衣櫥像是來到精品店而不是批發市場。

斷舍離真的是一種可以讓自己和家人受益的切實可行的修身養性的方法,因為它沒有讓你,一下子贊斷慾望,不理塵世了,我們終究是人,能達到那種境界的瞭望千年能有幾人。但它可以讓你在日常的平淡瑣碎中,梳理自己的物品,空間,人際關係,思想精神,最終找到令自己平靜,坦然,滿足的狀態。


推薦閱讀:

TAG:斷舍離 | 極簡主義(Minimalism) | 自我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