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 我絕不畫我沒見過的東西

門道提示:農曆五月初二

說到齊白石,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 他畫的蝦了吧。基本上他畫蝦是一絕這件事毋庸置疑並且家喻戶曉。記得小時候就在書上看到過他的畫,恨不得把那隻畫活了的蝦從書里捉出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齊白石老先生和他的畫。

齊白石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起初他跟著外祖父學習讀書識字,常常用習字本、賬薄紙作畫。後來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齊白石畫蝦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徵。

他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40歲後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齊白石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里養了幾隻長臂蝦,置於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也因此而變,蝦成為齊白石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

齊白石筆下的鐘馗、壽星、仙佛一類作品,也是農民們聊天時嘴邊上的對象。這類作品,是齊白石的戀鄉情結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以農器譜傳吾子孫」的願望,是一種有異於「詩書傳家遠」的農民意識的自覺的表白。當齊白石畫《白菜辣椒》時,不僅有感於紅與黑的對比,同時也為「牡丹為花之王, 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而憤憤不平;齊白石在有關畫白菜的題句中,所表示的「不是獨誇根有味,須知此老是農夫」,「不獨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正是《農耕圖》中的那位老農的自白。也是齊白石對本色、本質毫不掩飾的自我肯定。

欣賞他的畫蝦、山川、草木、雞鴨魚蟲,會當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來畫的。作品《齊白石日相呼》中的兩隻小雞就是兩個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作品《自稱》中的鼠兒就是生活中喜歡稱體重的小孩!把青蛙的一隻腿用草拴住,看它怎樣地呼叫掙扎,本身就是齊白石早年的惡作劇。齊白石作畫思維方式和做詩的思維是一致的,和齊白石在詩歌中把春雨梨花視作垂淚送別人,和"梨花若是多情種,應憶相隨種樹?」的詩句,是一樣的構思方法。它不僅是擬人的,而且是傾注著情感的擬人化方式,也是齊白石的精神寄託。

畢加索曾說:「齊白石真是中國了不起的一位畫家!中國畫師多神奇呀!齊白石用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游魚。「

齊白石從來沒有入仕願望、懶於應酬、不管閑事、與世無爭、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在藝術的體驗之中,沉浸藝術故鄉里。齊白石的鄉心、童心和農人之心的流露和藝術中的鄉土氣息,根源於齊白石的勞動生活。


推薦閱讀:

TAG:國畫 | 畫家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