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年輕爸爸媽媽們選擇自己帶孩子反而會被當成是異類?

我在兩個月前迎來了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很想自己帶孩子,所以辭掉了工作,做了個全職奶爸。因為日常我和愛人管孩子比較多,所以我老媽(做為孩子的奶奶)自然抱孩子的機會少了很多,今天她對我抱怨起來,說她周圍的年輕人全都是讓奶奶爺爺姥姥姥爺帶孩子的,就我們非要自己帶,說我真是個另類!

我就很納悶了!父母帶自己的孩子,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即便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是說『子不教父之過』的。

有很多年輕人沒精力沒辦法自己帶,或者自己懶得帶,選擇讓老人帶,這我也理解,但總不能本末倒置,讓想自己帶孩子的父母變成異類吧?

現在到底是怎麼了?是這個社會有毛病了,還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個問題只是因為你媽想帶或者看不過去你作為男人不工作帶娃,所以拿這個不存在的問題來向你提要求

社會可沒說你是異類

只是你媽說的話想讓你以為你是異類

你的思想也沒有跟不上大眾

只是跟不上你媽說這個話背後的含義

那麼,是不是現在年輕爸爸媽媽們自己帶孩子會被視作異類呢?

根本不是

很多爸媽真的想自己帶孩子來著

多半是現實壓力太大不得已讓長輩幫忙而已

讓長輩幫忙帶娃明明是不得已的Plan B

只是在高房價、高養娃成本的現實壓力下喘不過氣拚命工作的爸媽實在太多了!

所以放眼望去,選擇Plan B的人特別多

所以

「是不是」首先不成立

「為什麼」就更不知所云

單看家庭和育兒這個問題,年輕爸媽自己帶娃,可以這麼說,不僅不是異類,還被人所羨慕,可以沒有焦慮和壓力的自己陪伴孩子成長,真的是值得稱讚的一件事呢!尤其是爸爸!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沒有公婆,但我和我爹家住的很近,我大女兒上幼兒園,二女兒是白班月嫂帶,晚上我和我老公自己帶兩個孩子。我是覺得這樣很正常的,後來漸漸發現不光別人不這麼想,連大環境都不是這麼配置的。

首先很多人的想法里,我爹家是複式近三百平還帶一空中花園,我們一家四口完全可以住到我爹家,然後把我們自己的房子租出去(一百平左右租金約2000/月),平空多一筆收入,三代人之間還能相互照應。

甚至一部分人覺得,我爹媽兩人住這麼大房子幹什麼?人奮鬥一輩子不就為了孩子么?我又是獨生女,自然應該我們住複式,我爹媽住小房子。

這就叫沒邊界感。彷彿我爸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他的。我從小在邊界感很合適的環境長大,後來發現周圍像我們這樣有邊界感的家庭只佔少數。我從小是我奶奶帶大的,我爸媽一直給我奶奶交撫養費,我媽全家都很感激我爺爺奶奶,從來沒有「孫女本來就該爺爺奶奶帶」的想法。現在聽說一些人竟然反過來了:要麼讓公婆帶孩子,要麼讓公婆給錢養孩子,似乎爺爺奶奶天然就對孫子有義務。

我承認這個現象很大程度上和中國托幼機構的缺失有關。無法通過市場獲取,只有通過家族內部了。但我認為這只是部分原因。比如我小時候雖然也是在奶奶家長大,但我父母從未認為「這是他們應做的」。相反,他們相當於是花錢請了高級保姆、早教專家,只不過這兩個保姆和早教專家是我的爺爺奶奶,這也是我父母當時唯一能找到的幫手。既然是幫手,那就應該分清責任範圍。人家幫了你,你要麼給錢,要是關係太近不方便給薪水,至少應該記得這份情,而不是視作理所應當。

我爸也常幫我們帶孩子(月嫂提前下班或請假、幼兒園放學後我們下班前),而且他特別特別愛孩子,帶孩子對他是一種享受,我兩口子也沒規律性的給他錢,但我和我老公心裡都很清楚他這是「幫忙」而非「義務」。我婆婆已經不在人世,公公下落不明,我和我父母也從沒覺得他們沒能進到帶孫女的「義務」而有任何抱怨。

然鵝,我懂題主的困惑,因為這個大環境確實不是為我們這種想法的人配置的。我身邊的朋友,哪怕是學歷很高、很重視家庭的人,大部分也把「女人和丈母娘/婆婆帶孩子,男人在外工作回家睡書房」作為常態。甚至很多男人常駐外地,女人和老人在老家帶孩子。我原來以為現時代中國人已經不這樣了,工作以後才被這種常態驚訝到。

這種常態引發一個後果,就是我們家常常和大環境節奏無法和諧搭配。舉個例子:領導一個電話過來讓我男人去應酬,我老公如果說「我在看孩子呢,兩個孩子(加起來不到五歲)都在家我老婆一個人看不過來」或者「我老婆在寫基金,我在看孩子」,人家領導根本就無法理解:你媽或者你丈母娘幹嘛吃呢?什麼?你丈母娘出去玩了?!她能出去玩居然不幫你看著孩子讓你干正事?

是的,帶孩子不是正事,這種後勤工作交給退休在家沒什麼事兒乾的老人就好了。什麼?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居然不是為帶孫子而活的,這像什麼話!我老公在北美放過全職爸爸這事兒傳出去估計更奇葩了,居然放著好好的position不要了去帶孩子,找老人來不就行了?在北美全職爸爸一樣受人尊重,但是在我國,很多老人的職責似乎只剩下「帶孫子」,他們個人的schedule完全得不到尊重。

我和我男人回國工作後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這還是在高校,如果在重視利潤的企業還要嚴重的多。

我在國內生老二的時候,身邊只有老公陪著,後來還叫來了月嫂(我老公一開始不願意的,認為私人病房這種私人場合來了外人不自在),仍然發現居然忙不過來。最極端的時候,一個被叫去干這個一個被喊去交那個費,我一個人掛著吊瓶連上廁所都得按鈴叫護士。我們的大環境都是默認一個產婦有一個後勤團的。

所以我理解答主的困惑,也希望答主不用繼續困惑下去,每個人過法不同。我和我老公從老二一出生就自己帶,包括出去各種旅遊,看到別人一大家子帶著一個寶寶,一群人給拎著毯子保溫杯的前呼後擁伺候著,我就替孩子覺得心累(似乎也沒有這個資格和必要替別人心累哈哈)。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過好自己的就好。至於與大環境的格格不入,走一步看一步調整著來就是了。


你又不是被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當成異類,是被你媽媽當成異類好不好。老人和你的觀念不一樣,你竟然就懷疑現在的社會了。這個思維方式我真的是服。。。


不要相信父母的舉例說明。

她現在想孫子這樣說,要是讓她帶孩子,過兩天累了又會跟你舉例子你看誰誰誰家都是小兩口自己帶孩子誒,我老夥伴們都約我去旅遊我都去不了,巴拉巴拉。

我媽有段時間情迷廣場舞,還參加各種比賽,然後讓我負責接送她給她拎包,我稍有猶豫我媽就給我舉例說隊里的老太太們都有孩子接送,就她沒有,言語間透著委屈,結果我跟著去接送十來回吧,一個傳說中的支持廣場舞事業的兒女都沒有,只有我一個司機兼看包兼端茶倒水兼化妝兼場務,我成了我們小區有名的孝女。

以上,

建議你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要被外界的話語動搖。


你不是異類,我見過不少你的同類,其中不乏事業有成的精英人士。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認識不少外匯交易員,前後有兩個交易員(皆男性)朋友,都在職業發展的黃金年代,為了家庭而放棄了年薪百萬的事業。一方面,因為交易員這個職業,可以私下單幹,另一方面,因為高收入,他們早早比同齡人提前實現了財務自由。80、90後這幾代人的成長環境和他們的父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們不再盲目膜拜為國家、事業奉獻一生的精神偶像,取而代之的是接受「工作永遠都是做不完的,錢永遠都是掙不夠」的人生現實。於是乎,知道遵從本心,勇於取捨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條件允許,我相信不少人都會這樣做。


推薦閱讀:

TAG:育兒 | 家庭 | 孩子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