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和其他心理方面的缺陷和原生家庭環境有直接的關係?

我的童年過的很不快樂,我認為這跟我小時候家裡的環境和氛圍有直接的關係。小時候家裡總是吵架,父母經常鬧離婚,媽媽和奶奶相處不好,我的童年過的簡直可以用動蕩不安來形容,媽媽很強勢,其實我不是特別了解她,她又很獨斷專行,遇見什麼事總是嚷嚷,我已經算是比較聽話的孩子了,可她總是經常吵我,數落我,學習成績不好也經常數落,看個電視也不能開心的看,但我知道,她很愛我,只是她的方式不好,她的失敗教育方式直接導致我成長為一個特別內向、特別自卑的人,以至於過了多年後的現在(我也做了媽媽),我和母親的相處也不是特別順利,雖然她不吵我了,但我們意見經常不統一,她現在又把當年教訓我的那一套用在了我弟孩子的身上,我看著很是心疼,不想我的侄子深受其害,但我阻止不了她……雖然我的母親上過學,接受過文化知識教育,但我認為,她真的不懂什麼叫教育……我現在也做了媽媽,我真的要把我全部的愛都給我的孩子,為了孩子,我也要努力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不吼不凶是最基本的,要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


性格和其他心理方面的缺陷與成長環境有直接關係。

尤其是嬰幼兒時期乃至兒童時期。俗話說三歲看老,就是如此。

三字經有言:人性本善。荀子又持觀點曰性本惡。貌似兩點相悖,其實不然。

話要聽全,三字經里所說是: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而荀子所說的惡,乃是「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不事而自然謂之性,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偽,慮積焉、能習焉而後成謂之偽。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

兩個觀點看似不同,實際都是在強調後天,教養積習的影響。

其實從一個看爛的韓劇《藍色生死戀》中就可以發現,富裕良好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恩熙,和憋屈在不安貧窮暴躁的母親哥哥下長成的崔芯愛。DNA決定了兩人的天賦,後天卻決定了兩人的性格。即使在後來兩人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無所有的恩熙卻依然溫柔善良不計得失,原本擁有一切的芯愛則患得患失,急躁不安。

如果媽媽當時回頭看一眼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題主所說的原生家庭,原生的話,是指最初的,也就意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兒童時期,家庭則是指生活環境。所以我贊同題主的觀點,對於題主這種渴望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良好且充滿愛的家庭環境非常贊同。

但良好的成長環境又是怎樣的呢?我想大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穩定。成長環境的幾個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點我想就是穩定,尤其是嬰兒時期。媽媽的肚子里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會說胎教很重要,孕期的媽媽一定要被好好的對待。杜絕一切聒噪和傷害。其實就是說要穩定,胎教音樂也一般以舒緩的音樂為主。成長期間也是如此,孩子怕生,和哭鬧(最初的哭鬧)都是因為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擔憂。所以一個安靜富足的成長環境尤為重要。

2. 自由。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孩子開始攀爬、觸摸、啃咬。這時候已經脫離了父母的掌控範圍。愛子心切的寶媽寶爸們容易,謹小慎微,保護過度。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龍生九子而不同。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自我生命的延續,把自己的願望期望強加給孩子,這是一種禁錮。無異於給一個天生愛自由的李白,扣上了鐐銬子。

3. 干預。過慧易夭,慧極必傷,過猶不及。過多的自由容易是孩子完全脫離掌控,你不知道他在哪裡,接觸了什麼樣的人,收到了什麼樣的啟發與指引。所以在適當情況下進行干預,即為教。

教養教養。目前,我認為只要能做到以上三點已經是極好的了。

2018.9.17

今天看到周懟人的一個句話,「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儘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再認同不過了補充在這裡。

話說前兩天看到朋友圈的一個大哥在教孩子的有感,順便說幾個大家普遍在教育中容易犯的錯誤吧:

1.急躁。所有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學習。在一個成人的角度面對孩子無厘頭的腦洞,好動好奇的小朋友切記急躁,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問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達自己的期望值。

2.否定。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你這孩子怎麼那麼笨呢」「說了那麼多遍、你怎麼就記不住呢?」「孩子他爸,我們孩子不會有多動症吧、怎麼就坐不住呢?」尤其是再說這些話的時候加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嘆息和無奈。孩子便以為我是不是真的傻呢。

很多我們看來有些中性的辭彙,在孩子看來其實刀是劍,一刀一刀砍向孩子好不容易從零開始建立的自尊心。中國有句老話叫「打是疼,罵是愛」,我是不認同的,打是真的疼(孩子身體疼、父母心裡疼)、罵卻不是真的愛。平靜的傾聽,娓娓地道來才是智慧的父母的教育方式。

話說回來,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自己也在學習、也在成長。而成長是一生的課題。

共勉。

推薦幾篇文章:

「寶貝你真聰明」 ——伴隨一生的魔咒 作者:孟書子

我為什麼放棄了北京一流的公立小學?作者:李松蔚


是肯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的。可以甚至說,影響很大。敏感的一些人成長到一定的年齡就會發覺自己的不足缺陷。可是對於那時的我們,無奈與無力交織不斷,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讓自己去改變,去正視那些缺陷,不再因恐懼而畏畏縮縮。而不是不停的埋怨帶給自己這些悲傷痛苦的原生態家庭,我曾經不認為帶來傷害的愛可以被原諒,但是現實卻是如此,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曲折不斷。披荊斬棘,低頭看看自己的傷痕,那是只屬於你的勳章。你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心中理想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經歷過這些,只會讓自己更加堅強,更加懂事,懂得社會的艱辛,知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去取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努力成長為優秀的人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在知乎上問問題大概率不會得到有益的答案。

當你遇到問題時,探索答案的方式有優劣之分,你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你的行為模式。這是針對你問問題的行為。

而關於你問題的內容,我猜測你的母親或者父親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

另外勸你不要過分責怪你父母親對你不適當的教育,他們的行為方式也深受時代的影響。包括他們受到的教育方式,他們身邊人的教育方式,他們能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的難以程度。畢竟那是個文化知識還沒現代這麼容易流通的時代。

最後,我的回答屬於小概率。


有的,原生態家庭對以後工作生活都會有影響,如果後天走入社會,沒有改變的話,影響一生,

關鍵是心理建設這塊,內心安全感和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如果沒有後續影響很嚴重,


有的吧 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真的很重要


有 我也有性格缺陷 取決於我的成長環境。每個人都是這樣吧。你這個 和母親嘛 看不慣就不吭聲了唄 盡量少讓她和自己孩子接觸。為了讓未來某一天 母親仙逝時自己不後悔 只要現在母親舉止行為不突破底線 能善待就善待母親吧。


有關心,關鍵還是在於自己,自己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生態,格局很重要


有,一定有。並且要扭轉過來你需要花費很多功夫


謝謝邀請。

我和你的原生家庭差不多。知道現在我做了媽媽,我才明白他們是愛我,但根本不會約束自己。不會約束自己的情緒。我的母親是不停給我抱怨我爸怎麼不好。我爸被我媽說的不是人。我小時候同情我媽,恨我爸。等我當了母親,爸爸來幫我帶孩子。真正了解爸爸,特只是個普通沒太大本事的男人。我突然為自己恨他那麼多年感到愧疚。

原生家庭我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絕不讓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想吵回家吵去。

我在找老公的時候是按照我爸反面找的,雖然當時很喜歡另一個男孩。但是總感覺和爸爸像就堅決拒絕。

所以我的性格一大部分就是爸媽造成的。上大學時我最想的就是離開家,越遠越好。

我感覺我哦應該有心裡疾病。但我不停的給自己開解。希望我自己能放過自己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原生家庭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