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上海4個月了,感到自己既是江蘇人,又是上海人,如果一定要貼一個身份標籤,應該叫『長三角人』。」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常常這麼說。
NO.85
文/捕風者
音/Crystal
圖/地緣谷
點擊收聽本文
一年前,上海徐匯,十七個年輕人相約在這裡碰面,他們多數來自本地,少數來自鄰省江蘇浙江,最遠的也不過安徽,但他們常常以「長三角人」自居。
2018年1月,中國首個跨區域合作機構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滬落地,作為第一批成員,這十七個人將在復興西路一棟不起眼的小房子里開始他們的「創業」,為世界級城市群描繪藍圖。
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由來已久。從1992年建立長三角15個城市經濟協作辦主任聯席會議制度算起,已走過了27個年頭。
「 長三角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管理體系垂直隸屬而水平不隸屬的現狀和共同合作治理體系的缺失導致長三角在治理理念上無法跳出單一管理的圈子。長三角缺乏有效的區域領導機構和協調,加上不合理的政績考核體製造成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地方保護主義屢屢出現,嚴重影響了長三角地區整體的協調發展,進而制約了資源在區域內的高效配置。
這種弊端隨處可見,過去二十年,長三角交通網建設雖取得了重大成就,交通面貌煥然一新。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在一步步凸顯。
由於缺乏完整的區域綜合規劃,航空、鐵路、公路、等不同交通方式間缺乏協調,長江水運不能完全發揮潛力,空港、海港、鐵路站點等換乘樞紐銜接不夠,城際軌道交通與高鐵建設未能充分整合,長三角互聯互通水平提升幅度越來越小,交通建設投資的效果日漸式微,大量資源成為「機制不通,管理缺陷」的陪葬品。
此外,環境問題也不容樂觀。長江三角洲河網湖泊密集,工廠林立,各地只著眼本地河流湖泊保護,忽視長三角整體生態環境,境內環境每況愈下。
太湖正是其中的典型,雖然整個湖區被劃給了江蘇,但浙北的湖州仍臨湖而居,發達的蘇南和浙北每年將數以萬噸的廢水污水排入太湖,最終促成了2007年太湖生態環境的大爆發,藍藻污染盤踞整個湖面不退。
更大的隱患潛藏於各地的產業布局,許多地方忽視自身條件爭相發展高科技產業,稟賦不同而走同一條路,長此以往,產業結構日趨相似,城市互補缺失。
數據顯示,在食品飲料、紡織、印刷、塑料、辦公機械設備等產業方面,「長三角」江、浙、滬三地的同構率竟高達80%以上。過去二十年,長三角並非沒有致力產業轉型與升級,但成效往往不盡人意。
「 長三角人!
自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成立起,多年的積弊開始被逐一破解。
三省一市先後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合作聯盟、青年創新創業合作聯盟、新能源汽車合作聯盟、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聯盟、長三角企業服務聯盟和長三角海關一體化、長三角園區共建合作、長三角農業合作」、長三角高端商務旅遊產品開發、長三角中心城市治理交通擁堵、長三角城市知識產權協作、探索建立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與承接利益分享機制、高速交通發展中長三角經濟區域空間結構塑構等論壇及合作機制。
去年6月,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重磅發布《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長三角力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範區,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成立以來,各地紛紛效仿。
2018年,全國政協委員蔡冠深牽頭提交提案,建議成立跨地域統籌機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為大灣區宏觀發展進行具體規劃,制訂全局性、戰略性和決策性的政策及決議。
除此之外,成渝、西咸、長哈以及中三角等經濟區也在探索建立新的跨區域合作模式,從「白山黑水」到莽莽關中,從天府之地到浩浩長江,跨區域管理方式大有「遍地開花」的趨勢。
「 「長三角省」?
然而跨區域管理的炙手可熱使現有區域管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長三角區域合作體系日益完善,「長三角省」會不會真的走向有實無名、進而取代舊的省域管理體系?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紐約大都市區由紐約州、新澤西州北部及康涅狄格州南部地跨3州的24縣組成,人口1800多萬,是美國東北城市群的核心,早在1898年紐約就和它周圍的四個縣組成了大紐約政府。
無獨有偶,與紐約大都市區臨近的華盛頓大都市區也包含除哥倫比亞特區外的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的15個縣市,華盛頓大都市區所形成的區域組織職能眾多,解決了許多公眾關注的交通規劃和環境保護問題。但不論紐約大都市區還是華盛頓大都市區,它們至今沒有演變成真正的行政區劃,各地仍隸屬各州。
現行省域管理體系源自元朝,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與長三角區域不同,省域不單單是一種經濟載體,更著眼於軍事和中央集權。
元朝實行行省制,一改秦漢以來地方行政區劃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歷史傳統等因素來確定的慣例。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如河南江北行省統轄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但在黃河下游則以沂蒙山南麓為界與中書省直轄區「腹里」相鄰,無險可守。
又如,五嶺地區被縱向切開,以江西、廣東合為江西行省,湘、鄂、桂併入湖廣行省,分設治所於南昌、武昌。於是,五嶺不復為憑險割據的條件,又呈以北制南之勢。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被劃歸陝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門戶洞開,無險可守。
這種巧妙的安排使地方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國家以此牢牢控制住地方。如果「長三角省」代替滬蘇浙皖原有的轄區,則很有可能造成「一省獨大」的局面。
明清時期,江南省盛極一時,範圍囊括如今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縣、湖北省英山縣、浙江省嵊泗列島等地。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每期科考人數就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是當時當之無愧的第一強省。
由於其過於強大,為維持滿清中央統治,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朝廷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市)首字,稱為安徽省。以此免去了後顧之憂。如今長三角地區強於當年江南省數倍,國家為什麼要給自己徒增煩惱呢。
其實,跨省市管理體系在經濟上也並非完美。長三角都是蘇浙皖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一旦析出,就會切斷原本省內發達地區反哺落後地區的「臍帶」,進一步拉大蘇南蘇北、浙南浙北、皖南皖北經濟差距。
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雖大力支持上海成為國際大都市,但囿於長三省仍由三省一市分轄,蘇浙皖仍不會忽視自己省內區域發展,省域與長三角區域雙重管理相輔相成、相互制約,不至於出現「長三角省」後,呈現全力支持上海發展,造成區域凋敝一市獨大的局面,步四川的後塵。
時至今日,長三角地區已經成為了繁榮中國的代名詞,長三角帶給全國的不再是廉價的就業崗位、濃煙滾滾的工廠。而是更加先進的創新思維、管理模式以及高品質的經濟產業。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為跨區域城市合作「打響了第一槍」。
每當夜幕降臨,長三角城市群燈光璀璨、車輛往來不斷。繁華江南似乎再次重現。
參考資料
美國大都市區發展協調管理模式. 靖學青
淺析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問題 . 雲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
簽約作者(200-400元/篇)
徵稿,匯聚百家觀點?mp.weixin.qq.com
更多文章
重慶市為何能取締三峽省??mp.weixin.qq.com點擊進入中國地緣分析?mp.weixin.qq.com點擊進入世界地緣分析?mp.weixin.qq.com
專欄專覽
人文地理?zhuanlan.zhihu.com
TAG:長三角 | 上海 | 江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