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移民懟一懟關於加拿大並不那麼真實的傳說

回想辦理移民那段時間常有同事,老同學,朋友會來和我談談他們感興趣的關於移民加拿大的話題,少不了談起大家從各種渠道聽聞到的關於加拿大的方方面面的各種新聞舊聞。

有趣的是這些傳言有些聽起來很童話,有些聽起來很暗黑,還有不少聽起來很絕對且非常誇張,甚至還會有多有互相矛盾的地方,讓我這個還從沒有到過加拿大的人覺得雲里霧裡,摸不著頭腦,一邊準備這登陸一邊心裡按各種節奏打鼓。

如今在多倫多已經生活了許久,有了空閑再回頭琢磨琢磨那些當年聽到的傳言,想到有趣之處有時也會不知不覺的笑出聲來,今天就以親身感受給大伙兒撥雲見日,懟一懟那些流傳極廣的關於加拿大的那些並不那麼真實的傳說。

傳言一

加拿大完全是西方飲食天下,中國食材極其少見,中國人去了必須每天逼迫自己吃漢堡披薩,油膩難以下咽,中國胃苦不堪言。

有時候看電視節目裡面的留學生和新移民在海外就是靠速食麵來解決一日三餐,常有人對鏡頭吐槽已經吃了多久速食麵或者外賣披薩之類的陳詞濫調來博同情。給人的印象好像出國後中國人就完全切斷了和原先食物鏈的關聯,完全到了一個陌生的星球。

拜託這個從《北京人在紐約》那個年代開始用了幾十年的套路電視人可不可以改一改?隨著移民加拿大華人的增長和打拚,單多倫多一個城市就遍布了不下六十家大型華人超市,不單單提供國內東西南北中直供的各地食材,還有豐富的港台,日韓,東南亞食材可供選擇,也就是說在這裡不但可以找到自己熟悉喜歡的食材,而且國內超市買不到的東西這裡也可以輕鬆買到。

由於物美價廉,選擇多樣,搞得很多老外都跑來華人超市買菜買肉買活鮮,有一次去超市買菜時里一個白人大胖子很靦腆的跑過來用英語問我可不可以幫他在貨架提供的上百種麵線中幫他找到"Dan dan noodles",一邊不停表達謝意還一邊說旦旦面太好吃了,他都快饞瘋了。

我完全理解他的苦衷,別說讓他一個老外在讓人眼花的諸多品種里選出他要的那種麵條,我自己第一次站在豆腐貨架前也是發矇,國內通常最多不過三五種豆腐可以選,這裡卻有老豆腐,嫩豆腐,滑豆腐,芒果豆腐,荔枝豆腐,板豆腐,鮮豆腐......十幾種豆腐。

就算生活在這裡自己不會下廚也不是問題,隨便哪裡都能找到各地風味的華人餐館,什麼生猛海鮮,西北小吃,東北殺豬菜,上海小籠包,香港早茶,選擇多到讓人會犯糾結症。

如果華人說自己在加拿大吃不好,那問題肯定不在加拿大身上,因為這裡匯聚全世界各地的移民,提供不止中餐,還有豐富的日韓,歐洲,中東,南美,東南亞的地道餐食可供選擇,簡直是世界美食集散地!作為一個吃貨,如果可以生活在多倫多和溫哥華這樣的加拿大城市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傳言二

第一代移民必然註定埋沒於加拿大社會底層,一輩子找不到像樣的工作,只有第二代開始才有可能融入社會,生活有所改善。

努力且思路正確的人無論在哪裡都不會白白辛勞,並不是加拿大沒有提供給人民平等的工作機會和上升途徑。在加拿大工作和國內工作如果有區別的話,那就是加拿大僱主只看中你能實際貢獻的價值大小,如果在靠國內喝酒唱歌,文山會海拍領導馬屁一路平步青雲的話,移民到了加拿大肯定會一蹶不振,因為這些國內算得上過硬的本領在這片土地上毫無價值,不客氣的說這也是很多人迴流的原因之一。

我見過也有很多第一代大陸移民短短數年就從入門菜鳥職位升到總監級別的管理層,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工作都很勤奮,思想開放包容,只接受吸收中西文化中的精華,而且絕不在學習的路上止步。

所以不要說第一代移民肯定如何如何,作為新移民多想想自己應該怎麼調整自己,學習新技能,尊重了解別人的文化,讓自己成為可以為這個國家創造價值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用一文不值的高傲自尊的殼封起來活在對過去的回憶里去對抗外界,只有這樣幸運的女神才會向你投來欣賞的目光,好的機會才會觸手可及。

傳言三

加拿大幅員遼闊,收入又非常高,隨便打個累脖工擁有幾套豪大的洋房都不是事兒!

好多次聽一個老同學講過她有個叔叔在加拿大中餐館炒菜,買了好幾套房子,每年休假至少一個月,而且每次休假都會開著大皮卡去森林打獵,遊山玩水還能帶回滿滿一車獵物,輕鬆瀟洒的不得了。

也聽了不少類似某某人到加拿大做了普通護工或者翻譯,一人靠工資輕鬆供起兩套大房子,自住一套,出租一套的故事。讓人內心無比嚮往,似乎不需要什麼努力打拚,在加拿大就可以輕鬆過上高質量的腐敗生活。

事實上呢?在加拿大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雖然收入相差不如國內那麼懸殊,但區別還是很大的,在大城市一個有經驗的IT 工作者時薪一兩百加幣也不罕見,但大部分的體力勞動者收入還是在法律規定的最低時薪附近徘徊,安省不過$14而已,而多倫多一輛汽車一個月的保險就要幾百塊。

加上加拿大整體物價逐年水漲船高,單單應付生活成本對很多加拿大中的收入階層來說就已經幾乎耗光了每周發下來的薪水,這也是為什麼20%加拿大家庭都是零存款的原因。

而且在加拿大的朋友心裡都很清楚,如果語言能力不是很好只能給當地的華人公司工作的話,收入就更堪憂了,很多掛著經理頭銜的職位也不過稅前四五萬塊(西人工廠普通工人的平均收入),如果夫妻二人總收入在六七萬以下,在多倫多這樣的大都市裡不要說買獨立屋,能供起公寓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且體力工在加拿大基本都是時薪,想休長假就意味著損失那段時間的收入,哪裡來的收入去供每個月幾千塊的房屋貸款呢?所以我很懷疑同學那個靠炒菜謀生的叔叔是不是真的活得那麼輕鬆瀟洒,還是我來了一個假的加拿大。

傳言四

加拿大物價極高,所有床單被褥,鍋碗瓢盆都應該從國內帶過去,否則根本買不起,只能去撿路邊人家丟出去的垃圾回來用。

出國前裝行李的時候,岳父走過來說剛才樓下碰到一個鄰居,她孩子就在加拿大,說一定要裝上床單帶去加拿大,說那裡床單非常非常昂貴,一般人買不起。我當時就笑了,實在想想不出來加拿大人民都買不起床上用品,直接躺在床墊上睡覺是什麼情形!

事實上,同樣品質的東西加拿大普遍比國內便宜很多,尤其是生活用品,國內幾千塊的衣服這裡幾十加幣搞定,國內兩千多一雙的皮鞋這裡還不到一百加幣,一台50寸左右的日本原產高清電視遇上Bestbuy搞活動三百多加幣就可以搬回家,至於床上用品,在winner全新的五件套不過三四十加幣,國內同樣的只怕要至少翻上數倍!

吃的東西也是超便宜,我的家鄉大連超市裡一斤生牛肉差不多至少要四五十人民幣,這裡品質更好的加拿大本土牛肉幾乎就是大連物價的一半而已。所有的商家都是全年搞活動,各種打折促銷,如果辦了會員卡,等到免稅日,或者辦理了消費返現的信用卡,那就更省錢了。

所以說如果是新移民首次登陸,除了日常用藥和輕便的洗漱用品換洗衣物以外完全沒必要帶任何其他東西,至於笨重的傢具之類的,更是不如國內就地處理掉,除非是祖傳的重要物件,否則這裡用國際運費就可以買一套更好的了。

傳言五

能移民加拿大的人要麼高財富,要麼高學歷,實在沒有前兩條,就只能祈禱自己有魔鬼身材和高顏值從而傍上前兩者或者金髮碧眼的老外才可能移民了。

小時候聽相聲也好,看電影也好,凡是海外親屬回國探親必然都是衣錦還鄉,到處給窮親戚們發紅包,送金戒指,似乎形成了一個印象,海外華人都是彬彬有禮且富可敵國。

到了加國才發現其實海外華人群體的社會結構並非想像中的那麼整齊劃一,雖然有不少高學歷高財富人士,但整體上仍然是個複雜階層組成的社會結構,有人每天在風景如畫的高爾夫球場揮杆,也有人在黑暗嘈雜的工廠車間做體力工;有人名校畢業出入金融區寫字樓,也有人偷渡過來沒身份只能靠現金工作度日。

有人學會了像加拿大當地人一樣禮貌的為別人扶門,積極做義工捐款;也有人去超市裡佔便宜吃買櫻桃,大街上吐痰高聲打電話。無論華人身處哪裡,個體間的巨大差異都是永遠存在的,不要簡單的去標籤化加拿大華人,因為我們不一樣,不一樣。有人投資移民,有人技術移民,有人親屬投靠,有人偷渡來加,不管什麼途徑,經濟實力如何,個人素質如何,都在這片土地上頂著加拿大華人的標籤共同生活著。

傳言六

加拿大和美國都是居民區距離超市非常遠,所以買菜只能一周出去買一次,生活遠沒有國內方便。

加拿大居民區和商業區的確在規划上不會像國內一樣混雜,不可能夏天傍晚下自家樓就能直接擼串喝冰啤,再抱個大西瓜回家。但也不意味著很不方便。

多倫多大部分居民去商業區開車五到十分鐘就可到達,而且商業區非常集中,基本上購物可以一站式購齊。而且營業時間非常長,Superstore,Walmart 之類的大型綜合超市通常營業到晚上十一點,Shopper甚至有很多都是24小時營業的,可以說加拿大一般社區購物買菜非常方便,如果你喜歡,每天下班去買點新鮮蔬果回家也是平常事兒。

話說我自己家在一個很安靜的靠大片森林和湖邊的社區,絕非地處鬧市,吃過晚飯如果想散步走去商圈也不過十幾分鐘的距離,商圈裡集中了多家大型超市,電影院,餐館,加油站,診所,甚至還有大型的寵物用品和手工用品超市。

傳言七

加拿大英語法語是官方語言,語言不通的話寸步難行。

也許在別的國家華人移民語言能力對生存來說是個大問題,但在加拿大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溫哥華和多倫多這樣華人社區規模極其龐大的城市,很多華人老移民一輩子都不認識一個英文單詞,單單只會講廣東話,但完全沒影響他們從年輕到年老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不論是去銀行,警局,商場,餐館接受服務還是打各個公司的服務熱線電話,都有普通話和粵語的服務,ATM上也提供專門的中文界面供華人方便操作。

更有多如牛毛的中文報紙雜誌免費領取,還有普通話粵語的華人廣播和電視台,耗不誇張的說,如果從國內帶了足夠的資金移民加拿大的話,住到華人社區,可以不說英語也在加拿大享受一輩子的高品質生活。

超市標識為中英文,完全無視法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存在感。

傳言八

加拿大人口極少,出門幾小時不見得能看見另外一個活人和你同時空出現在大街上,大白天想找人問個路都沒機會。

我自己是非常不喜歡擁擠喧鬧的環境的,所以移民前最開心的就是趁休假的時候能跑去人非常少的熱帶海島,享受那種開車一兩個小時對面也遇不見另外一輛車的感覺。以為加拿大作為世界第二大國,卻只有區區三千萬人口,估計應該人口稀少,再見不到人山人海的情景了。

但事實卻和想像相差甚遠,因為加拿大人集中生活在加美的邊境線上,所以加國南部開車只要道路所及,到處都是城市村鎮和民宅,即便是偏遠的森林和湖邊,也都已經被度假屋霸佔了風景最好的位置。即便像愛德華王子島這樣的偏遠省份,如果用google map去看的話,居然早都被開發的沒有一塊原始的大片森林保留地了。

雖然人口密度和國內不能相提並論,但如果想見識那種電影和紀錄片里的無人的加拿大景觀,還是只能驅車千百公里去加拿大北部才行。況且加拿大人平日里也是特別愛熱鬧,各種活動一個接一個,什麼排骨節,音樂節,電影節,大蒜節,社區活動多如牛毛,甭管什麼季節,總能看見一大群加拿大人以這樣或者那樣的借口聚在一起忙忙活活的傻樂。

傳言九

加拿大就是個苦寒之地,除了冬天就是冬天。

加拿大地理位置偏北不假,冬天如同俄羅斯一樣的北方國家比較漫長也不假,但加拿大人又不都是傻子要跑去這個國家最冷的地方居住,絕大部分加拿大人都居住在國土的南方。西邊的溫哥華冬季非常溫暖,很少會到零下,連房前屋後的青草在冬天都會顯得更綠了。

多倫多到了冬天經偶爾會聽到體感溫度達到零下二三十度之類的報道,其實完全是危言聳聽,體感溫度不是真實溫度好不好,通常這種情況也不過最多零下十幾度而已,對於來自北方的中國移民來說冬天這個溫度很正常很正常好么?對來自內蒙,東北,西北的朋友來說這算是很溫暖的冬天好么?

所以說加拿大絕對不是除了冬天就是冬天,其實是除了冬天就是夏天,因為春天和秋天在這個國家極其短暫,拿今年為例,多倫多從冬天的大雪到夏天的高溫過渡期只有一天。也好,要麼冬天玩雪,要麼夏天玩水,春秋兩季實在沒什麼用處,就直接刪除好了。

傳言十

加拿大白人至上,其他族裔只能做二等公民。

加拿大歷史上如同所有西方國家一樣,白人曾經一度是以唯一開化文明群體自居的,其他族裔受到打壓和排擠。 (如今這世界上有些國家依然如此,這裡就不點名批評了)但加拿大早已脫胎換骨,多元文化和諧並存已經成為這個國家引以為傲的主流文化,而且不是僅口頭說說而已,國家制定了嚴格細緻的各種法規來保證每一個加拿大人無論膚色如何,文化背景如何,都能自由快樂的生活在這個國度里。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在美國的外來移民必須要活的像一個地道的美國人那樣才有機會參與競爭,而來加拿大的移民則毫無此類煩惱,只管好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好,在這個國家裡沒有人要去強迫你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放眼世界,華人移民能享受到如此適宜的移民環境的國家並不多。在加拿大,你受不受別人的尊重很大程度上卻決於你個人的言行是否得體,和金錢勢力無關,和民族背景無關。

老話說的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留言傳聞飛來飛去,如何做到去偽存真?只能以自己內心的標準去考量,以親身感受去體驗了。

那些年的那些傳言,親愛的朋友們,你們信了么?

——轉自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TAG:移民 | 加拿大移民 | 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