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定醫院診斷出中度抑鬱症,但覺得診斷過程不太可信,怎麼辦?
前段時間自己發覺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也查詢了不少資料,初步認為自己應該是輕度的。
這周特地到安定醫院做檢查,掛的抑鬱科,一開始護士讓我去精神科排隊做門診,大夫讓我自己描述情況,我描述了幾句,他說這都是抑鬱症的表現,之後給我一堆單子讓我去檢查。包括眼動測試,心電圖,心率異常檢測,血樣常規檢查以及上機做了幾套心理測試。這幾張單子里,血樣常規中紅細胞平均容量與血小板評論體積比標準值低,自主神經系統平衡處於極不平衡,還有就是心理測試的結果問題比較大,如圖。然後抱著這些結果去排抑鬱科普通門診的隊。是個年輕醫生,我把那些檢測結果遞給他,他就掃了幾下,然後開始讓我自己描述情況,一邊飛快地在電腦上打字,沒有任何引導,只是讓我自己想。說了不到10分鐘,他判斷我是中度抑鬱症,並給我開藥,說我這個情況至少得服用一年藥物。我問他那些檢查了兩小時的結果是幹嘛用的,他大概說只排除生理鬱積用的。我承認自己確實有點不甘心,做了兩小時檢查,最後醫生也沒認真看,也沒提到,讓我覺得醫生主要憑藉的是我的主觀描述來確診的,還有就是原本以為會跟我探討抑鬱的根源,我怕自己忘記了,專門列了幾頁自己分析的心理問題與抑鬱癥狀,都沒能用上。我也糾結,也許是自己這兩天狀態稍微好一點,心裡又開始懷疑自己究竟到沒到藥物治療的地步,因為自己一直覺得自己身體不好,尤其是腎臟,因此經過這個不是令我很滿意的診斷過程就更排斥吃藥了。
這兩天心情是好一些了,但還是不太敢出門見半熟不熟的人,而且對外界環境產生了虛幻感,以及很多年前自己對其他環境的感受。總而言之,我很糾結,之前把很多希望寄托在了治療抑鬱症上,比如改變社交恐懼,改變無故緊張等等。但經過這次診斷又猶豫了,一方面是覺得醫生診斷得有點不嚴謹,一方面是懷疑自己是否也刻意誇張了自己的情緒,還有就是實在很排斥吃藥。 另外就是,自己開始抑鬱情緒已經十幾年了,經常分析,覺得自己的抑鬱主要是由於成長環境與父母因素,不知道依靠心理諮詢能不能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但費用高得跟父母說明,又抗拒與父母進行交流…… 覺得自己有點無葯可治了。。。最後還是得感謝那個年輕大夫,我說我不想吃藥,覺得自己自制力還挺強的,他說你作為一個老病人,還不知道這個的反覆性么,不要總是一個人挺著。 沒拿葯,但從醫院走到公交車站後,回想起他的這句話,瞬間就在車站淚崩。
原創: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抑鬱症的發病機理及治療
這是我在網上義務接受無償公益心理諮詢給出的答覆,裡面的心理醫學的知識不忍棄置湮沒,冒昧無理群發給大家分享,可能是對健康朋友的騷擾與不尊重,希望大家包涵:抑鬱症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單相抑鬱症,另外一種是雙相抑鬱症,也稱為躁鬱症,兩種疾病的患者各占抑鬱症患者的一半左右,這兩種病性質與治療方法完全不同,但是表現卻非常相似,一般經驗不足的醫師很難區分,很容易造成誤診,必須要專業醫院專業醫師才能準確判斷,所以建議一定要去較為正規的醫院去找經驗比較豐富的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人為什麼會患抑鬱症?
五羥色胺讓人情緒安詳穩定,如果分泌不足就會產生抑鬱情緒,表現為情緒低落痛苦、自卑自責,感覺前途沒有希望,產生自罪心理,覺得對不起別人,還有人表現為失眠多夢,思維變得非常緩慢遲滯,記憶力與工作能力降低等等,而且容易產生攻擊性,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讓人感覺精力旺盛、情緒飽滿、感覺振奮,如果缺乏則表現為快感缺失,心情不愉快,沒有精力,沒有精神與動力,思考遲緩,學習能力變低,反之,如果過剩則表現為情緒過盛、脾氣大、攻擊性強。單相抑鬱症患者五羥色胺分泌不足,同時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足,表現為疲憊無力,情緒低落,沒有動力、精力不濟,自卑、自責、自罪,悲觀失望,而雙相障礙患者大腦五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分泌不足,但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卻分泌過剩,導致大腦神經傳導迴路發生紊亂失調,表現為攻擊性強且精力旺盛,這些都是患者先天的基因問題造成的。更通俗一點說:馬牛鹿羊這些草食動物五羥色胺分泌充足,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足,所以安詳平靜、溫柔善良,而虎狼鷹豹這些肉食猛獸五羥色胺分泌較少,大腦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旺盛,所以導致它們情緒不穩,有著兇狠暴戾的攻擊性,這樣解釋應該比較簡單通俗了。
抗抑鬱劑能夠治療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抗抑鬱劑能夠調節人腦的上述神經遞質的濃度,從而改善人的情緒與感受。
有很多抑鬱症患者以為自己之所以會出現不開心、自卑自責等等心理癥狀是因為以往的經歷特別是挫折、傷害等造成的,其實不然,這些都是患者天生的掌管大腦神經生化活動的基因造成的,好比艷陽天下的一塊窪地上的一灘水浸潤了下面的砂土,從表面上看來,砂土被濕潤是因為這一灘水,但是為何其他地方的砂土卻是乾燥的?你會說:那是因為其他地方沒有積水。沒錯!但是之所以窪地上會有積水,那是因為窪地天然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它比較容易積聚水流,換而言之,遭受同等強度的雨水(挫折),平坦的地面(正常的健康人的大腦)比較容易能夠排瀉雨水(抵禦平復傷害與痛苦),而低洼的地面(有著天生抑鬱質基因的大腦)比較難以排瀉雨水(抵禦平復傷害與痛苦),反而比較容易積聚雨水(傷害與痛苦),所以從表面上看,嚴重的抑鬱(窪地濕潤)來源於事件(雨水),而從最深層的根源來分析,嚴重的抑鬱(窪地濕潤)根源於導致影響情緒的若干種神經遞質缺乏或不平衡的基因(窪地天然的物理特徵——天然容易聚積雨水),而抗抑鬱劑能夠改善這種基因缺陷造成的神經遞質的缺乏或不平衡,從而改善患者的抑鬱癥狀。
心理諮詢對抑鬱症或躁鬱症效果不太好,抑鬱症治療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助,心理治療方法中效果較被公認的方法為認知行為療法,但只適用於中輕度抑鬱症,程度較重的抑鬱症還是要請專門的精神科醫生開具處方葯進行有效治療,否則抑鬱症反覆發作或病情遷延會導致大腦神經細胞受到難以逆轉的廣泛性損傷。很多行業外的患者擔心抗抑鬱葯有副作用、成癮性、依賴性,甚至外行地以為抗抑鬱葯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這完全是杞人憂天,其實不僅不用擔心抗抑鬱葯會對大腦造成傷害,而且恰恰相反,抗抑鬱葯會有效保護滋養大腦神經細胞,修復抑鬱症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的廣泛性損傷,會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與思維效率,而且既不會成癮也不會有依賴性,至於副作用而言,新一代的抗抑鬱葯的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且可以通過醫師調配或搭配用藥加以解決。有少部分患者經過多次更換藥物,治療效果也不理想,這種稱為「難治性抑鬱症」,這種患者比例大約為20%,但是即便是這小部分患者,其中相當一部分並不是因為藥物不適用,而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藥物配伍(需要聯用多種藥物,往往需要醫術非常高明的權威醫生才能準確把握),所以絕大多數抑鬱症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總而言之一句話:抑鬱症,建議吃藥效果最好!
抑鬱症是非常複雜的疾病,「難治性抑鬱症」需要多管齊下,針對病根精準靶向治療,很多情況下,必須要著名的精神科大夫才能治好,如果孩子被確診為「難治性抑鬱症」,建議在「好大夫網」上找著名精神衛生醫院的著名精神科醫師進行治療,說難聽點,讓水平不高的醫師治療「難治性抑鬱症」,這是誤了孩子一生、毀了孩子一生!抑鬱症與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特別是單純型精神分裂症)癥狀表現非常相像,以至於一些經驗缺乏、水平不高的精神醫生把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精神分裂症誤診為抑鬱症,導致病人病情延誤、越治越糟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不用多言。
對於有著強烈自殺衝動的重度抑鬱症患者,無抽搐電休克療法(MECT)是遏制自殺意念與衝動的殺手鐧,無抽搐電休克療法(MECT)又稱為改良電痙攣治療、無痙攣電痙攣治療,是在通電治療前,先注射適量的肌肉鬆弛劑,然後利用一定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引起患者意識喪失,造成患者大腦神經遞質活動與神經連接通路的快速(有益)變化,從而達到無抽搐、無痛苦而治療精神疾患的一種方法。
網上外行電影往往因為外行無知,過度渲染了電休克療法的可怕,極大地誤導了觀眾,其實現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在無抽搐電休克療法情況下,患者根本就沒有什麼感覺,根本不會產生痛苦,基本上跟睡一覺差不多,無抽搐電休克療法雖對有強烈自殺意念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效果顯著,但也不應單獨使用,應與抗抑鬱藥物配合使用。醫生很忙的,一天挂號的那麼多,哪有時間跟你一聊聊半天?又不是心理諮詢師,你花幾百塊錢,他這一個小時就跟你聊,就你們倆不會有別人打擾。致郁原因什麼的應該和諮詢師去聊而不是精神科醫生,題主和有幾個答主都誤會了,況且本來抑鬱就應該吃藥諮詢雙管齊下的。做那些檢查確實是為了排除軀體疾病、確定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抑鬱,最後所有量表都是輔助,不能拿著量表就確診了的,不懂咱先多了解下好嗎。
2018年7月29日
精神狀態已經到了自己無法調節的程度,明天我媽陪我去看,我已經做好準備了,希望不要住院治療,自我認知還是有的
2018年7月30日
1點30還是沒睡著,失眠連續超過3天了,有困意了,打算睡覺
下午3點到醫院,直接插醫保卡挂號不用排隊,掛的普通精神科,和醫生面談後,辦理入院,押金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