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去年今日,品桃花春風
思去年今日,品桃花春風
文/高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唐朝詩人崔護所寫的《題都城南庄》,堪稱千古名詩。
在歷史長河中,屢經大浪淘沙,這首七言詩能夠被傳頌至今,必然有其不同尋常之處。
此詩不僅讀來琅琅上口,而且所描寫的情境優美動人,所蘊含的情思意味深長。
值得讚歎的是,這首詩僅用二十八個字,便寫出了豐富多彩的內容。
詩中有故事。據網路,唐人孟棨(一作孟啟)《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中記載了關乎此詩的愛情傳說:當年崔護考進士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少女,第二年故地重遊時寫下此詩,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詩中有春天。無論桃花還是春風,都是直接寫出了春日的風貌:在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中,滿樹桃花綻放,一派明媚的春光。春意盎然之際,不由令人心神蕩漾,莫名產生種種嚮往。
詩中有青春。人面與桃花相輝映,桃花與春風相依偎,且不論作者當時的年齡,「人面、桃花、春風」等意象足以透露出詩中所懷念之人正值妙齡,應為青春佳麗。
詩中有戀情。此詩首句點名了時間、地點,一看作者就是在寫故地重遊的情景,之後的「人面不知何處去」,充滿了與佳人未能重逢的惆悵。由此可見,曾經的一場美麗邂逅,留下的是刻骨銘心的綿綿思戀。
詩中有哲理。本詩前十四字寫事寫景,後十四字貌似繼續寫實,卻是由實入虛,寫出了「物是人非」的人生哲理。縱然去年的桃樹依然在,春風依舊伴著桃花開,可曾經遇見的人卻會離開,曾經的相逢隨之化為了回憶。
毫無疑問,崔護的這首《題都城南庄》,雅俗共賞,內涵豐富,意味悠長,被奉為經典之作當之無愧。
不管世事如何滄桑,每年的春還會來,每年的花還會開,只是,去年和今日有所不同,縱然伊人還在,卻也常常是心境已改,難以重複往日的情懷。
而自己,又何嘗不是在歲月施展的魔法中,一直在變化著呢?
因此,唐代詩人劉希夷那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深得人心,更加容易引發共鳴。
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論鮮花、河流還是人,嚴格地講,都在時間的作用下,悄然改變,今年今日與去年今日大為不同。
變化,是世間的常理。劉希夷並沒有寫年年歲歲「花相同」,很符合科學道理。
尤其當代社會發展快速,變化更是顯而易見。
我家在山腳下僻靜處,樓前有一條狹窄的馬路通往小鎮的中心大道。以前,每到春天,路邊總是冒出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開滿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到了初夏,還有幾樹令人賞心悅目的槐花芬芳襲人。
如今,隨著附近新建樓房的增加,路邊的自然美景越來越少,那幾棵野生的槐樹早已經被砍掉。
之前的春天,我總是喜歡一路走一路拍,用照片記錄春日的千姿萬態。今年春天,我卻是一路走一路嘆,只能在記憶里把曾經的風景不斷重溫。
不斷變化的除了身邊的風景,還有自己的心。
有一些熱情已經如煙散去,有一些希望卻又不斷萌生。彷彿痴心未改,卻又別有情懷。變與不變,一起並存,居然毫無違和感。
不由想起唐朝詩人白居易著名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人生自當如此。
對於個人而言,假定人生中所有的打擊如野火無情,那自己就要做「春風吹又生」的堅韌小草——根基在,決不輕言放棄。
一旦時機到了,生命就能煥發新的生機。
即使去年的人面已不在,希望也如桃花一樣繼續開。
當年通過自考拿下大學文憑,屢敗屢戰考研的時候,我曾經在書桌旁貼了自己寫的話來作自我激勵:「努力在,希望在;希望在,努力在。」
後來我把這句話修改為:「生命在,希望在;希望在,努力在;努力在,希望在!」
人生是一個過程。有些東西肯定會變,例如年齡,例如心境;有些東西則不能變,例如努力,例如真誠。
默默望著窗外的南山,對比著去年今日的不同,想像著桃花春風一起笑的情景,縷縷詩意開始如滿樹的嫩芽一樣在我的心中滋生。
原來,一個人過了不惑之年,照舊可以做做青春般飛揚的夢。即使不去面朝大海,也能享受春暖花開……
(寫於2018年3月12日)
推薦閱讀: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