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風物誌——淺論《山海經》是真的嗎?
眾所周知《山海經》是一本上古奇書,其內容博雜包羅萬象,天文地理,鬼怪神靈,鳥獸魚蟲,奇花異草無所不有,為我們後人描繪了一個荒誕不經而又精彩紛呈的上古世界。
而在那貌似滿紙荒唐的字裡行間,卻總會在不經意間讓人產生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真實感來,這種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的奇妙特質,引得從古到今無數人為之痴迷,一心想要窮究其中的奧秘。
許多人在讀過之後,都不禁會發自心底的問道:《山海經》是真的嗎?
是啊,世界上的志怪神話這麼多,為什麼偏偏《山海經》如此與眾不同。這本上古奇典穿越數千年的時光來到今天,雖飽經滄桑但卻仍舊熠熠生輝,僅僅在其上貼上一個「光怪陸離荒誕無稽」標籤是否過於淺薄和武斷?
於是我一直在想,難道就不能從一個更加浪漫而又不乏理性角度來重新審視它嗎?
某次一個網友給了我很大的靈感,他說:」好的玄幻,需要一個科幻的內核。「
我覺得他說的很對,因為雖然同樣是幻想,但玄幻是基於腦洞的腦洞,而科幻則是基於現實的腦洞。前者天馬行空不受限制,但後者立足現實讓讀者更加有代入感,因此如果能將二者優長相合必定迸發出令人驚艷光芒。
有意思的是這個理論似乎正與讓人感到虛實難辯的《山海經》隱隱暗合。
那麼在《山海經》那光怪陸離荒誕不經的表象之下,是否在真的存在一個所謂「科幻的內核」可以用來解答這一切的迷團呢?
循著這個思路推導而下,我發現許多或明或暗的線索都指向了一個字——「氣」。
那麼「氣」究竟是什麼呢?
之前我已經粗略的探討過《山海經》中所說的「氣」,並非是指空氣、水氣等尋常之物,而應該是道家所謂的能夠造化萬物的「元炁」,也可以理解為通俗小說里的「真氣」或者「靈氣」。
道教把「氣」說的非常神秘,說它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潛心修鍊來體悟它的存在,總之玄而又玄,扯了幾千年都沒人說得清楚。
但我覺得可能《山海經》里已經給了答案了,只是我們一直沒有往上面細想。
還記得大荒北經里提到過的那句經文嗎,「有繼無民,繼無民任姓,無骨子,食氣、魚。」
這段短短的經文包含著什麼信息?
按照一般的解釋,「繼無民」能通過「食氣「代替了「食物」,言外之意無非是指「繼無民」這個種族的人擁有神性。
但我們反過來想「食物」是什麼,食物是能量啊!
需知所謂「生物」都不過是一種能量體而已。
我們人的一生無非就是由一種質能轉化為另一種質能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和「火把」沒什麼區別,所以人們才會說「生命如火」。
因此根究起來,二者之間真正的區別僅僅在於,生物會用「食物」給自己「添柴」,而火把不會。
所以既然「食氣」可以代替「食物」,那麼反推回去」氣「就必然是一種能量。
同理,既然繼無民以食氣代替部分食物(他們尚需食魚)就能近於」鬼神「,那麼再次反推不正說明」鬼神「就是純以「氣」為食的某種「生物」嗎?
我想這其中的邏輯應該不會太難理解吧。
當認識到「氣」和「鬼神」之間的可能的關係之後,以此推而廣之,《山海經》中各種所謂的「光怪陸離」的現象就並非不可解釋了。
我們知道現在的地表上的生物圈,其基礎是擁有葉綠素的植物和藻類這樣的自養生物,因此歸根到底地表生物是以太陽能為核心能源的生物群,所以從前人們曾認為「陽光」是生命必須的根本要素。
然而後來人們在陽光無法到達的深海海底,發現了以嗜熱、嗜酸的厭氧菌類為基礎的熱泉生物群落,終於明白「陽光」並非不可替代。
因為獲得能量的來源有別,熱泉生物群的生物有著與地表生物迥然不同的生存形式和怪異的外表。通過考古研究,人們還發現在數十億年前不以陽光為能量來源的厭氧菌才是地球的主宰,所以它們又被稱為「古菌」。不難想像假如厭氧菌這類「古菌」能夠一直統治地表並延續至今的話,必將發展出一個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態圈來。
由此我們是否可以作出如下判斷——能量源決定了生物的形態。
即然:太陽能→地表生物。
地熱能→熱泉生物。
那麼把「氣」和「鬼神」代入進去,是否就可以得到:
「氣能「→」鬼怪神靈「呢?
當我們從「能量」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這個世界時候,就發現一切的問題都變得有趣起來。
想一想我們人類做為地球生物中的一員,為何能在短短數千年的時間裡就擁有了對其它生物壓倒性的優勢?
是智力,是火,還是工具?
其實是根本原因因為人類擅用」外力「,也就是擅於運用外部能量為我所用。
人生在世概括起來四個字」衣、食、住、行「。
其中只有」食「是人類作為生物所必須的,我將之稱為」第一能量「。
而除此之外的」衣、住、行」,則是人類用來替代或協助獲得「食「這一第一能量的,所以我將之統稱為」第二能量「。
除了人類,絕大多數地球生物只能利用「第一能量」,僅有極少數擁有偶爾利用一點「第二能量」的能力。
相比之下人類所能調用的「第二能量」,遠超自己所必需的」第一能量「不知多少個數量級。
正因為可以調用的能量遠超地球上已知其它所有的生物的總和,所以人類統治了這個世界就成為了必然。
同理,在人類社會當中,某個人,某個組織,某個國家所能調用的能量越大,誰所擁有的實力就越強,誰就能控制整個人類世界。
因此,所謂」政治經濟「無非就是能量的生產與調動而已。
扯的有些遠了,我們繞回來繼續討論。
有句俗話叫作:「體大力不屈」,意思是在不借用外力的情況下,生物之間要想要獲取優勢,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設法增加體積和重量。
道理很簡單,因為在單位能量密度相同的情況下個體越大自然就能量越大。
但假使突然有一種密度更高能源可供生物利用呢?
那樣話的生物間的力量對比就必然不再是由體重來決定了。
我猜想「氣」就是這麼一種更高級的能量,我們可以將之稱之為「第三能量」。
這個猜想非常適全用來解釋為何」鬼神「形形色色,並沒有統一外形外貌。
因為」鬼神「之所以遠比一般生物來得強大,不在於他們原本是什麼生物,而在於他們是否可以利用「第三能量」,也就是能不能「御氣」。
其實《山海經》真正與現實相異的只有兩大塊,其一是地理的差異,其二就是讓人眼花繚亂的鬼怪神靈。
除此二者普通的礦產植物鳥獸魚蟲都與現實無異。
而關於地理上的差異,實際在整體宏觀上是和現實世界是沒有區別的,南方溫暖、北方寒冷、西方多河流源頭,而東方則是大片的水域(沿海)。差異只是體現在細節上,無論河流走向還是名山大川位置總是無法和現實一一對應。
但這些差異完全可以理解為因為古人知識匱乏無法準確描述所帶來的誤差,而且數千年間許多河流的走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點毋庸置疑。並且由於《山海經》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地理上的權威典籍,不能排除後人不求事實「據典而名」可能性,後世山川地名與原書無法一致並不奇怪。
唯有「鬼怪神靈」的存在才是《山海經》與現實的根本差異。
可只要將」氣能「→」鬼怪神靈「這個猜想代入其中,一切與之相關的問題就變順理成章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有可能在上古乃至更久遠的時代由」氣「這種第三能量的廣泛存在,導致了」鬼神」這類超級物種的出現。
簡單來說就是:《山海經》中「氣」多,而現實中「氣」少。
這或許就是那個屬於《山海經》的「科幻核心」吧。
我知道這樣的推理非常粗陋並不嚴謹,但我的目的只是為了拋磚引玉,希望藉此使大家繞過從前某些思維上的定式。
好今天就扯到這裡吧,我是申姜子,一個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民間《山海經》愛好者。
PS:
小試驗:如果從「能量」的角度來重讀《黃帝內經》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