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沖泡是選擇環壁注水,還是定點注水,這一篇講明白!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秋季是村姑陳最喜歡的一個季節。

到了秋天,可以穿及踝的長裙,披散著長發,去江邊放風箏。

或者,穿上飄逸的茶服,帶上茶具,去山頂泡茶。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杯茶香出牆來)

然而,俗事纏身,每到秋天,這種願望總是難以實現,只能留存在想像里。

早晨跟一個茶友聊天,聊起泡茶。

她給我展示了她的泡茶工具,兩隻很漂亮的日式和風飯碗。

大隻的做蓋碗的碗,小隻的做蓋,拿來泡茶。

我一看就覺得這茶泡出來肯定不好喝,水量很難控制,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它倆是做飯碗的,不像蓋碗,專為泡茶設計,有出水口,茶湯倒出來極為順暢,不會因為口小出湯慢而悶出苦茶湯。

果然,不一會兒茶友發圖過來,第一衝,湯色深沉泛紅色,她說,有點苦。

是呀,第一衝就是這種濃墨重彩的湯色,肯定是苦的。

問題出在哪裡?

自然是出在泡茶的工具上。用兩隻漂亮的和風飯碗泡茶,漂亮是很漂亮,但它只和意境有關,卻和好口感無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飯碗,只承載盛飯的功能。蓋碗,才能承擔泡茶的功能。

把不合適的人放在不合適的位置上,會出問題。

用不合適的蓋碗泡茶,必定會泡出口感不好的茶湯。

因為受了這位茶友的啟發,想起最近部分茶友在討論去年的秋白露該如何沖泡,遂泡了一泡2017秋白露,並逐泡拍下了圖片,從注水,到出湯,到茶湯色澤,到葉底,儘可能地還原現場,呈現原貌。

今天的文章,圖片為主,文字為輔。

希望呈現出小人書的那種表現方式,以圖文的形式,把泡茶的全程,做全方位的展示。

這是給所有不會泡茶的讀者的福利,請收藏。

2017白露茶沖泡紀實

準備工作:

1.白瓷蓋碗一個,110毫升左右。

2.2017白露茶一罐。

3.某田礦泉水,燒沸。

4.茶夾一個,公道杯一個,茶杯若干。燙碗溫杯,燒水。稱茶5克。

第一衝。

環壁注水。

由於干度達標,秋白露身輕如燕,沸水注入時,茶葉被沸水浮起來,浮於茶葉表面,只有底層1/2的位置能浸入水中,也就只有這一部浸到水的秋白露,能釋放出物質到茶湯里。

故而,第一衝的湯色是清淺的,像清冷的月光。

喝一口,香氣清雅,有明快的花香,有絲絲葯香。水溫潤順滑。

不常喝白茶的人,會覺得這一泡比較淡。

這一衝,村姑陳個人比較喜歡喝,淡極始知花更艷。

並且,從淡到濃,再到淡,從頭到尾全喝過,才能充分體會一款茶所有的面貌、所有的風情,才能對它有全面充分的認知。

有的人擔心第一衝不幹凈,認為是洗茶湯,要倒掉。我覺得不必。空氣污染如此嚴重,空氣中那麼多細菌,我們尚且天天呼吸得十分暢快,為何對一杯茶如此嚴苛?

等解決了環境問題,地溝油問題,再來對茶提要求吧。

第二沖。

環壁注水。

這一衝,沸水注入後,基本上所有茶葉,都浸入到了水中,除了幾枝特別長,特別倔強不肯屈服的茶梗。

新月色的茶湯里,基本上包含了所有茶葉釋放的物質。但,只是睡夢初醒般的初級釋放,葉片和茶梗上的毛孔們還沒來得及全部打開,只是部分被喚醒,釋放也只是淺表層的釋放。

君子之交淡如水。

剛認識的朋友,交淺,自然不能言深。

這一衝的茶湯,就是這種感覺。

第三沖。

定點注水。

沸後不低於95度的水。

茶葉全部浸入了茶湯。葉細胞大多數打開了,茶梗也有小部分釋放了物質。

表現在茶湯里,我們可以感受到葉與梗的內含物,在茶湯里交織。葉的花香與葯香,梗的膠質與稠滑感,盡皆在湯里找到了蹤跡。

這一衝的注水,不再像前兩沖般的環壁。

這是因為,經過了前兩沖的環壁注水,茶葉和茶梗基本被淋濕了,燙軟了,服貼地沉在碗底,不必再用環壁注水的方式讓茶葉全面浸水了。

另外,環壁容易讓水溫下降,不如定點注水的溫度來得高。而高溫,更加容易讓茶葉的內含物質釋放。

第三沖,像茶湯從青年到中年的過渡期,是即將盛開的花朵,黎明前的啟明星。

請認真喝它。

下一衝,好戲,即將要開場了。

第四沖。

這是一泡白茶最黃金的歲月。當它成為茶渣,被倒進茶桶的時候,唯一能讓它回憶的過往,便是這第四沖的時光。

本沖,茶葉全部乖順地留在了蓋碗底部,且定要高溫的浸潤,方能讓茶葉順暢釋放養分。故只需要定點注水,不需要環壁。

出湯時間一樣是5秒內出水。

出湯手法盡量要快,茶葉的內含物質仍是極為豐富,方才釋放了小部分,還有大部隊留在葉片和梗裡面,若不迅速出湯,留熱水在蓋碗里悶泡茶葉,將會把大量的物質提前釋放出來,當部分物質浸出量過大,會呈現出苦澀味的茶湯,影響口感。

香氣明媚,帶著夏花的馥郁、奔放和纏綿,湯感稠滑柔美,一泡茶最美好的口感,在這裡盡情體現。

茶湯的香氣和口感,在這一衝里達到了峰值。

香氣和湯感,已經到了山頂,接著,就要下山了。

第五沖。

葉片基本上全部被水浸潤了。

在上一衝里偶爾還能見到的、葉片褶皺起來沒浸到水的乾片部分,也基本消失不見了。

葉片細胞都喝飽了水,變得鼓鼓的,茶葉在蓋碗里的體積,也變大了。前兩沖時候葉片和梗還只是佔據了蓋碗底部1/2的空間,到這一衝,基本上冒起來,都到碗沿處了。

葉片浸透了水,就會加快物質釋放。故而這一衝,也不要坐杯,5秒內出水為好。

喜歡坐杯的朋友不要急,下一衝,村姑陳會安排你坐杯的。

準備好手指,手法不熟悉的要挨燙了。

坐杯後,蓋碗是很燙手的。

第六衝。

新燒一壺水,沸騰。

水注入的時候,居基還有「嗞啦」聲,看來存了一年,干度還是很高很標準的。茶存得好,獎勵自己一隻雞腿。

香氣仍是明媚的甜花香,帶著微沉的葯香,湯水稠滑。

到這一衝,一定要另燒一壺水,並且是沸水。

唯沸水,才能釋放出茶湯里的殘留物質。

略坐杯5秒。從水注入到出湯,一共10秒時間。

這樣方能讓茶葉浸潤足夠的時候,釋放足夠的物質。

第七沖。

到這一衝,葉片全部舒展了。

像一個終於熬到中年的人,舉手投足間,全是看透世情的淡然。姿態從容,處變不驚。

葉片們喝飽了熱水,皮膚很有彈性,葉片展現出柔軟的身姿。

看葉底可以發現,葉片表層還是較硬,有略微的脆感。

這是秋白露的特徵,蠟質層厚,葉片厚,沖泡時釋放慢,耐泡度高。

故而,這一衝也要坐杯。20秒。

20秒後出湯,湯照樣很甜,很香滑。但若達不到這個時間,則湯很容易單薄,喝在嘴裡寡淡無味,尤其是抽煙的茶客,喝到這種湯,必定覺得像在喝白水。

第八沖。

坐杯30秒。

坐杯的目的,是把殘留的養分壓榨出來。否則會讓茶淡薄無味。

但也不能坐太久,坐太久,容易泡出咖啡鹼,讓茶湯變苦變澀。

有的朋友一提到坐杯,很高興,就死勁拚命地坐,跟朋友聊天聊得開心,老早忘記還有茶湯悶在蓋碗里。等到想起茶來,早悶久了,倒掉又可惜,只能硬著頭皮把又苦又澀的茶湯喝下去,還美其名曰,這茶勁道,有滋味!!

又苦又澀,果然有滋味!!

我怕痛風,這種「滋味」還是不要也罷。

第九沖。

定點注水。

讓水從頂部均勻滲透到茶葉內部。

像戴了一頂熱乎乎的帽子,茶葉懶洋洋躺在裡面,很舒服。很愜意。枝葉都舒展開來, 不經意間,養分就釋放到茶湯里了。

這次的坐杯時間,是60秒。

茶葉到了強弩之末,只有用力坐杯,才能讓殘存的養分,統統釋放出來。

這樣才不會浪費茶葉。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不辜負。

第十沖。

定點注水。

坐杯2分鐘。

高山茶就是這點好,到最後,坐杯2分鐘,也不苦澀。

喝這一泡茶湯,湯水還是滑的,但滋味卻淡了。

像坐在山頂看夕陽。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結 語

定點注水和環壁注水,是注水的兩種方式。

何時使用定點注水,何時使用環壁注水,要看是哪種茶,比如岩茶和白茶,就要分情況對待。

具體到白茶,村姑陳的建議是,白毫多的茶,身體輕盈,前兩沖環壁注水,盡量讓茶葉及早浸沒到茶湯中,儘早釋放養分。

早釋放,在茶葉仍然鮮活的時候釋放,鮮爽感和香氣能一起出來,抱團呈現,鮮香一體,香鮮撲鼻,高山茶的韻味,才能淋漓盡致地體現。

另外,早釋放,湯水稠滑度與香氣一同沉入水中,芳香分子被稠滑分子包裹,像一瓶香露,芳香分子被稠滑分子包裹,又稠滑又香醇,喝一口,不是咽下的,而是滑下的,這種感覺實在美妙。

後幾沖,盡量定點注水,定點注水能形成一個熱水組成的蓋子,均勻籠罩在茶葉上。像蒸汽一般,讓茶葉均勻釋放,形成可口茶湯。

當然,這種沖泡方式,也不是蕭規曹隨的。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泡茶時的實情做出微調,方才能保證茶湯的口感。

規矩是人定的,但若天賦異稟,自可以視規則為無物。

借用偉人的那句話來做今天文章的結尾:管它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TAG:白茶 | 泡茶 | 沖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