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急性心肌梗塞:知道這些,才能與死神賽跑!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冠狀動脈急性閉塞,血流中斷,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壞死,臨床表現可有持久的胸骨後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並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電圖的改變,屬於一種突發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的癥狀

疼痛:為此病最突出的癥狀。常發作於安靜時,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久,有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用硝酸甘油無效。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

休克:約20%患者會伴有休克癥狀,多在起病後數小時至1周內發生。病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甚至昏厥。

心律失常:約75%-95%的患者伴有心律失常,多見於起病1-2周內,而以24小時內為最多見,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現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而猝死。

心力衰竭:起病最初幾天易發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煩躁、不能平卧等癥狀。嚴重者發生急性肺水腫,可有紫紺及咯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後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開始即可出現右心衰竭。

全身癥狀: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增快等。

還有些患者癥狀可能較輕,甚至為無癥狀,是在事後的休檢做心電圖時才被發現的。

急性心肌梗塞誘因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於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

斑塊破裂的誘因有很多,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暴飲暴食、寒冷刺激、長期便秘、吸煙和大量飲酒等。高血壓也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誘因之一,可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時間有規律

急性心肌梗塞初次發病的高峰通常在上午,最初可能只是感覺到胸悶、陣痛,稍微活動就會加重,休息一會就會好轉。但是各種癥狀都要警惕,包括牙痛、胸部痛、背痛和手臂內側痛(一般在左邊)。另外,頭暈、出汗、噁心、呼吸困難和手腳發軟都是危險信號,再加上疼痛,就需要立即採取措施。

老年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多發生在夜間或清晨。老年人的血液較為粘稠,夜間血液流動速度慢,因此更容易出現血栓。而早晨是高血壓的高峰期,一些常見疾病如猝死、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都容易在清晨爆發。與一天中的其它時間相比,這個時間的心臟病危險程度增加了40%,猝死危險性增加29%,中風風險增加49%。

發病後日常護理需注意

急性期患者應卧床休息,患病後3天需在他人協助下給予流質飲食,可選米湯、菜泥、藕粉、去油肉湯等。每天進食總量1000毫升-1500毫升,分5-6次給予,以避免一次食入量過大而使膈肌升高,加重心臟負擔。此階段禁用牛奶、豆漿、濃茶、咖啡、濃肉湯等對胃腸有刺激性或脹氣的食物。

日常護理時應注意定期排便,保持大便通暢、減輕心臟負擔。不要因為不習慣於卧床大便造成便秘,避免因進食減少而發生便秘,多吃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潤腸通便。

恢復期後,應防止複發,其膳食原則是維持理想體重 ,肥胖者應控制總熱量攝入,使體重減輕,避免飽餐,因為飽餐可誘發心肌梗塞。另外,還應控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含膽固醇多的食物如肝、腎、腦、蛋黃、松黃蛋、墨鬥魚、鯉魚 ,以及含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如肥豬肉、肥牛羊肉、牛油、羊油、黃油、冰淇淋等均宜少食。

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狀態下洗澡。患者在洗澡時,水溫應與體溫相當,水溫太高會導致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會引起心腦缺血。而洗澡時間太長,人體會在悶熱、不通風的情況下體內代謝水平會增高,發生缺氧、疲勞的癥狀。

如何防止心梗再複發

飲食宜少食多餐,以清淡、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少吃肥肉、動物脂肪、動物內臟、蛋黃、海鮮等,多吃新鮮蔬菜、瓜果、瘦肉、魚類、豆製品等,少吃甜食。男性患者尤其應戒煙、忌飲烈性酒,忌暴飲暴食。

應注意適度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注意避免情緒激動過度興奮,盡量避免生氣、爭吵、怒惱等,要愉快樂觀。

心梗存活病人在恢復期第一個月內運動時最好有他人陪伴,不要單獨活動。防止過度勞累,避免超負荷的體力和腦力勞動。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按時服用醫生開的藥物,不可自己私自停葯,定期去醫院複診檢查。

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首先應讓患者停止任何主動活動,平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5分鐘可重複使用,有條件的話可以讓患者吸氧。若含服硝酸甘油3片仍無效,或疼痛持續超過20分鐘,應立即呼叫救護車。


推薦閱讀:

TAG:高血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