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的徠卡相機更新了,徠卡Q2評測

如果說目前徠卡

家族最受大家歡迎的機型,非Q系列莫屬。時隔4年,在推出過N個限量版之後,Q終於迎來了第二代產品——Leica Q2。

相比於前代產品,Q2最大的變化在於採用了4730萬像素的全新CMOS。下文中我們會對這塊新感測器以及與之搭配的Summilux 28mm f/1.7 ASPH. 鏡頭做詳細的數據評測,現在先來看看這台機身上細節的變化。

如果把它和Q放在一起,正面幾乎看不出來太大差別。細節的不同在於對焦輔助燈的位置形狀發生了變化。

操作面板的部分變化最大,左側的操作按鍵簡化成了3個,這沿襲了徠卡M10和CL系列的按鍵布局思路。但相比於全手動對焦系統的M系列,Q2的操作會更複雜一些,所以徠卡在機頂撥輪上又設計了一個按鈕,讓用戶設置更多自定義功能。

既然說到了機頂,那麼除了撥輪的改進,Q2採用全新設計的快門鈕(與Q-P相同),去掉了視頻錄製按鈕。

鏡頭方面,雖然與Q一樣都採用了Summilux 28mm f/1.7 ASPH.的鏡頭,但是因為Q2具備IP52的防塵防滴濺等級,所以微距接環變得寬大了一些,對焦手柄也做了相應改進。

得益於Q2採用了與SL相同的電池,所以機身續航也有了升級。並且因為高像素的原因,這次Q2支持了UHS-II級別的SD卡。

除了以上提到的改變,Q2還採用了新的OLED取景器(呵呵),增加了75mm框線裁切功能,以及支持4K視頻拍攝,連拍速度提升到20張/秒等。

對比來自徠卡官微

【性能評測】

為了作參考,本次CMOS的數據測試部分用規格相近的索尼RX1RM2相機做數據對比相關測試數據如下:

圖像感測器-動態範圍

按照動態範圍定義(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零輸入響應)對兩款機身的理論動態範圍進行測試。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畫幅相同的前提下,動態範圍和實拍寬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關。

由於徠卡Q2沒有手動的長時間快門檔,T門在高ISO下又會有拍兩秒突然自動結束的Bug,故暫時沒有30s長曝測試,待明確如何操作長曝後會補齊。

動態範圍方面雖然徠卡Q2有ISO50,而且也有類似RX1RM2的Dual-Gain(分位點在400~800),但同ISO下的表現相比RX1RM2還是有一定差距,最低ISO下的數值也沒有強過RX1RM2。

圖像感測器-高ISO畫質

高ISO畫質以各個感光度設置下正常曝光的「平場有效像素」作為評價標準。

有效像素的意義: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圖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固定鏡頭相機都是假設鏡頭的T值比f/值低0.2來測試,徠卡Q2算T1.9,RX1RM2算T2.2。

高ISO畫質(有效像素)方面,徠卡Q2相比RX1RM2落後約20%。但是二者的最大光圈通光量差距大約38%,所以實際上徠卡Q2的弱光性能相比RX1RM2來說還會略強一點。

圖像感測器-暗部畫質(寬容度)

我們都知道單純的動態範圍只在畫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機身之間具有直接判定寬容度的價值,對於不同的感測器,實際曝光寬容度還需要進行測試。測試結果以「暗部有效像素」來表示,可以準確反映該相機能達到的實際寬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義與前面「平場有效像素」當中的一致。固定鏡頭相機都是假設鏡頭的T值比f/值低0.2來測試,徠卡Q2算T1.9,RX1RM2算T2.2。

實際寬容度方面這兩台機器比較意外的差不多,總體來說都算是比較好的畫質。

鏡頭-MTF50解析度

註:本測試採用了新版測試流程,和2017年及更早的測試流程相比有較大差別,數據不能進行直接對比。

測試說明:

之前傳統的鏡頭測試都是通過盡量關閉機身校正,甚至較為極端的脫離機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掃描儀、最早我們採用的統一轉接)來獲得「鏡頭本身的畫質表現」。

然而隨著相機系統不斷的電子化,機身鏡頭結合提升畫質的方法越來越成為主流,再糾結於鏡頭的「原生畫質」,很多時候不得不說有些不合時宜。

所以從本次開始我們採用下面的測試方法:

1、都採用原生卡口機身,拍攝RAW文件。

2、解析度測試的時候開啟ACR所帶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內置校正(針對畸變),打開色散校正(針對倍率色差)。如果兩個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則根據標板上的參考線手動校正畸變,根據目視結果手動校正倍率色差

3、在考慮了畸變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對於解析度的影響之後輸出最終的解析度測試結果。原始的倍率色散(關掉能關的校正之後)和畸變數值一併給出,僅供參考(防止色散實在太大在大光比環境下翻車的情況)。

4、軸向(焦外)色散測試保留。

徠卡Q2相對於徠卡Q來說並未更換鏡頭模組,其鏡頭素質表現除了高像素加成之後在中心極限解析度方面有所提升之外跟徠卡Q基本一致。作為一款掃街靜物用途居多的相機,其中心解析度表現令人滿意,但邊緣衰減比較大,而且在收縮光圈之後依然沒有太大改善。

圖像感測器-其他項目

色散

徠卡Q2配套鏡頭的倍率(焦內)色差為:2.25μm

徠卡Q2配套鏡頭的軸向(焦外)色差為:9.33μm

暗角

徠卡Q2配套鏡頭的全開光圈暗角為:1.53EV

*需注意,其它測試途徑的結論表明該結果繫結合機內數字修正產生

畸變

徠卡Q2配套鏡頭的畸變為:-0.22%,幾乎不可見。

*需注意,其它測試途徑的結論表明該結果繫結合機內數字修正產生

【實拍體驗】

操控

因為按鍵布局發生了變化,所以Q2的拍攝操作與Q有所不同。優點在於又增加了一個自定義按鈕可以自定8種功能,缺點是如果你真的設置了這16個快捷菜單,如果不是經常使用相機,很可能忘了它們在哪裡……

所以我的建議是把常用的功能設在一個按鍵上,至於不常用的則放在另一個按鍵上。

另外因為取消了刪除鍵,回放時點擊FN會出現刪除圖標。這個圖標點擊就可以刪除照片,沒有二次確認選項,雖然刪除反應稍微慢一點,但是一定不要連擊!不要問我為什麼給你這樣的忠告……

相比於Q,Q2這次提供了更多的菜單選項,當然依舊是徠卡的風格,翻譯總有讓人不習慣,甚至完全搞不懂的情況。

Q中的「調焦」終於變成了「對焦」,但「對焦模式」還是使用的「調焦模式」。另外「拍攝助手」中的「剪裁」選項,其實指的是是否顯示高光溢出。不過翻譯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習慣就好了……

那麼大問題在哪呢?

問題在於這個神奇的OLED取景器,按徠卡官方說法新的取景器提供了更好的曝光模擬和色彩還原,基本是業內頂尖水準。它的硬體沒得挑,但是品控上卻出現了大失誤。

徠卡Q2的第一批產品一經發售便銷售一空,但在全球範圍內陸續出現了取景器內有「膠印」或污漬的情況。而本次體驗的機器,在取景器內可以看到像昆蟲屍體一樣的東西……

這樣的產品能夠出廠並出現在消費者手中是一件有點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供應鏈出了問題,這批零件為什麼會被接收呢?如果裝配的時候就出現了是怎麼通過質檢的呢?如果出廠的時候沒問題,那會是在哪個環節中摻進雜質的呢?

雖然徠卡承諾會更換一台全新的相機,但如果一開始就管理好品控,應該讓人更舒心一點。這樣的低級失誤與徠卡嚴謹的品牌形象實在反差太大,作為一個粉絲也只能一聲嘆息……

拍攝

儘管看著這款獨一無二的「琥珀」取景器,每一眼都像一場考古之旅。但是為了體驗4730萬像素的CMOS搭配Summilux 28mm f/1.7 ASPH. ,我還是拍了些照片的。

因為像素的提高,在Q2的「數碼變焦」中增加了75mm的選項,以下四張圖分別是同機位下原生的28mm,與裁切的35mm、50mm、75mm對比。

可以看到35mm與28mm的區別並不大,因為高像素的原因,裁切至35mm後輸出的照片仍然有約2998萬像素,鏡頭等效規格大概在35mm f/2左右,所以還是非常有實用性的。

類比之下50mm的輸出像素約為1466萬,75mm下為657萬。這兩個裁切焦段的實用性,完全看用戶意願了……

1/640s;F5.6;ISO100 75mm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拍攝時使用DNG(RAW)格式,那麼即使經過了「數碼變焦」,照片也會保留28mm下的所有拍攝信息,這一點與Q是相同的。

1/1600s;F4;ISO100 35mm

在後期時直接點擊剪裁選項,就可以看到拍攝時的整個的28mm場景,這個非常適合二次重新構圖。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在如今的相機領域,徠卡只剩品牌情懷。電子技術絕對是徠卡的弱項,而拋開光學的因素不談,在M8數碼化之後的徠卡,個人認為最出色的還是其色彩調教。這並不是什麼玄學,不然你現在也不會看到這套模式套用到某手機品牌上……

Q2的色彩模式相比於Q有了提升,機內內置的5個色彩模式都能進行微調。

雖然大多數時候我拍攝照片都會後期,但如果用Q2拍攝一些低反差場景,直出也很好看。下面這張照片是使用近攝模式拍攝的:

1/1250s;F2.8;ISO100

1/5000s;F1.7;ISO100

Q2依舊採用的是鏡間快門,聲音非常輕,機械快門速度最高1/2000s,但是電子快門速度提升到了最快1/40000s(Q為16000s),所以並不用擔心陽光下使用大光圈會曝掉快門。 相反如果在強光下想使用低速快門,Q2也提供了ISO50的選項,配合小光圈可以減少快門速度。

1/40s;F16;ISO50

這支鏡頭的素質延續了Q的高素質,不論是全開還是稍微縮小光圈,中心畫質都有很高的素質表現。

1/1250s;F4;ISO100

對焦方面也是一如既往的好評,基本上也沒有快門時滯,在拍攝一些人文題材上非常方便。另外雖然有一些後期調整,但徠卡表現的紅色層次是我最喜歡的。

1/3200s;F4;ISO100

1/400s;F4;ISO100

1/2500s;F4;ISO100

1/5000s;F1.7;ISO100

至於高感,時間的關係沒有拍攝太多照片。試用下來在目前4730萬的高像素下,ISO6400的細節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使用DNG拍攝會有比較明顯彩噪,但如果直出JPG,觀感上會好很多。下圖是北京鼓樓中展出的文物:

1/250s;F8;ISO6400

視頻方面此次也沒有進行太多的實拍體驗,Q2此次支持4K以及C4K視頻格式,在4K格式下畫幅有裁切,另外還新增了高清格式下的120p升格拍攝。需要指出的是在視頻模式下,Q2有一套單獨的色彩模式。果然色彩調教才是徠卡的靈魂……

【總結】

我個人一直對高像素相機搭配不可換鏡頭的方案持保留意見,但這一定是大勢所趨。

得益於高像素的優勢,與一代產品相比,Q2可以說同時搭載了28mm f/1.7和35mm f/2兩支鏡頭,沒想到Q2是通過這種方式「更換了鏡頭」,但這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絕對是利好。你所要做的就是儘快擴充電腦硬碟容量。試拍時為了保險我採用了DNG+JPG雙格式記錄,拍攝了70多張照片耗掉了接近9GB的內存……

拋開品控的問題,徠卡Q2不出意料肯定會接過「最受歡迎的徠卡相機」頭銜。它擁有高像素、光學素質出色的鏡頭、快速的對焦,不錯的高感,強化了視頻性能並且在此之上還有德國血統加成。

一切都很美好,只是希望徠卡在賺取商業利益的同時不要忘了本心,畢竟你在我心中地位還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TAG:徠卡(Leica) | 相機 |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