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冠心病知識大全】冠心病的發展歷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冠心病知識大全

內容提要

1、冠心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

2、對冠心病的最初認識

3、冠心病診斷技術的發展史

4、冠心病的藥物發展史

5、我國的冠心病發展史

冠心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

幾年前,美國科學家對50多具古埃及木乃伊進行了CT檢查,發現幾乎半數的木乃伊存在「動

脈鈣化」,提示他們的動脈有「粥樣硬化」,也就是說這些木乃伊可能存在冠心病。

在一位3500多年前,名叫Ahmose-Meryet-Amon公主的冠狀動脈CT圖像上,可以清晰地看

到,這位40多歲的公主,左右冠狀動脈都有嚴重的鈣化,也就是說這位按現代標準看還很年輕

的公主,患有嚴重的冠心病。如果她能找到一位現代的心血管醫生看病,醫生十有八九會建議

她做「心臟搭橋」或「心臟支架」手術。雖然科學家們還不能確定這位公主的死因,但這位公

主很可能是死於「心肌梗死」。

Ahmose-Meryet-Amon公主正在進行CT檢查

1972年,我國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病理學教授彭隆祥,對2000多年前的馬王堆辛追夫人古屍

進了行解剖,發現這位肥胖的老婦人食道里有食物殘渣,小腸里有138顆甜瓜籽,膽囊里有結

石,冠狀動脈有粥樣硬化斑塊。彭教授推測,辛追夫人患有冠心病、膽結石等疾病。也許2000

年前的某個夏天,她吃完甜瓜3個小時內,冠心病突然發作引起了猝死。

馬王堆主人辛追夫人復原像

然而,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時期內,心血管病都是一種非常少見的疾病,世界各國的古代醫

學書籍中幾乎沒有對「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可靠記述。1768年,英國醫生Heberden才

首先詳細描述了「心絞痛」的癥狀。100多年前,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心血管病才開始在歐

美國家流行。

因此,心血管病常被稱為現代文明病。

對冠心病的最初認識

1768年,英國的Heberden首先使用心絞痛(angina)一詞。

1773年,英國的Hunter首先描述了心肌梗死。

1910年,俄國人Obraztsove和Strazhesko首先描述了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其中3例屍檢發

現存在冠狀動脈血栓,因此提出了心肌梗死可能與血栓相關。

1912年,美國的Harrick描述了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及病理改變,提出冠狀動脈內血栓可能是

心肌梗死的病因。

1923年,Mackenzie提出心絞痛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疾病使心肌供血不足所致。

冠狀動脈內血栓

冠心病診斷技術的發展史

對於冠心病的診斷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進步。

1901年,荷蘭的Einthoven首次在人體描記到心電圖。

1903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弦線電流計心電圖。

1930年,美國的Wilson應用心前導聯診斷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從而使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

有了客觀標準。

1942年,Master首先應用標準化二級梯運動試驗誘發心肌缺血,此後多年這項試驗被作為診

斷心肌缺血的標準方法。

1949年,Holter發明了動態心電圖記錄裝置,於1961年應用於臨床,用於監測患者日常活動

中的心率和心律改變。

1954年,開始應用血清酶檢測診斷急性心梗。

1956年,應用踏車運動試驗評估心臟的功能。

20世紀70年代初,Bruce應用分級活動平板運動試驗檢測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1976年,開始應用心肌酶(CK-MB)診斷急性心梗,提高了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

20世紀90年代,血液肌鈣蛋白的檢測進一步提高了急性心梗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Einthoven及弦線式心電圖機

冠心病的藥物發展史

1、硝酸酯類藥物

1867年,Brunton首先應用亞硝酸異戊酯緩解心絞痛。

1875年,Murrell報告了應用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的經驗。在此後的近百年中,心肌梗死的治

療以嚴格卧床休息、鎮痛和硝酸甘油為主,住院病死率約30%。

1962年,Lown應用直流電復律技術(電除顫)治療嚴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1964年,Julian在英國、Day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個心血管病監護病房(CCU)用於監護急性心

梗患者,使急性心梗住院病死率由過去的30%減少到15%左右。實現了急性心梗治療史上第一

次病死率的降低。

2、β受體阻滯劑

1962年,Black發現了第一個可用於臨床的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並證實其可以減少心肌耗

氧量,從而增加了冠心病治療的新手段。β受體阻滯劑的發現被認為是冠心病治療的最重要貢

獻之一。

3、阿司匹林

1982年,John Vane發現了具有解熱鎮痛作用的百年老葯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此項研究

成果獲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此後的大規模循證醫學研究表明,該葯可明顯減

少心血管事件(心絞痛、心梗)的發生率。

John Vane醫生(右一)獲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4、其他藥物

20世紀80年代,循證醫學興起和發展,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進行了大量的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

驗,為心血管病的治療提供了最佳的依據。

20世紀90年代他汀類藥物應用於臨床。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被指南推薦用於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及穩定性心絞痛的預後。

我國的冠心病發展史

解放前我國居民死因主要為傳染病,那個年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平均壽命不到40歲,冠心病

很少見,因此相關文獻報道很少。

1931年,我國首次報道了冠狀動脈血栓形成。

20世紀30年代,董承琅教授在北平協和醫院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心電圖室,用弦線電流計心電圖

機進行心電圖描記。

解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條件改善,大醫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逐漸增多。

20世紀50年代初,黃宛、方圻教授在北京,陳灝珠教授在上海開展了右心導管術。黃宛教授首

先在北京地區開展了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學調查。

方圻教授(左一)在檢查患者

改革開放以後,國外一些先進技術逐漸引入我國。

1970年,北京阜外醫院郭加強教授完成了國內首例室壁瘤切除術。

1973年,上海中山醫院陳灝珠教授和北京阜外醫院孫瑞龍教授分別在國內首先完成了選擇性冠

狀動脈造影檢查。

1974年,完成了國內首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心臟搭橋手術)。

1985年,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鄭笑蓮教授完成了我國首例冠狀動脈單純球囊擴張術,開創了我國

介入心臟病學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山醫院陳灝珠教授

想了解更多冠心病知識可以微信關注冠心病知識大全:guanxinbing120


推薦閱讀:

TAG:冠心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