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

功夫手三分鐘小兒推拿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在手及前臂上選取穴位進行推拿。推拿者首先要判斷疾病的部位與性質,然後選取適當的穴位,按一定的順序,通過推、揉、運等手法進行操作。

1.推法

  即用指面著力於穴位上,做直線移動的手法。

推法可分為三種:①補法:向心推(天河水穴除外),如補腎水穴,由小指尖推向小指根。②瀉法:離心推,如瀉肺金穴,由無名指根推向無名指尖。③平補平瀉法:又稱清法,即來回推,如清新板門穴。

2.揉法

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按住某一穴位,不離開穴位本身,帶動穴位處的皮膚、脂肪、肌肉等揉動,做左右、上下或順﹑逆時針方向旋轉。

3.運法

即用推拿者的左手端平被推拿者的左手(通常以推拿左手為例來講述),用推拿者的右手拇指指腹,從某一穴位開始,做弧形或環形運動至另一穴位,反覆循環操作,最後在終止穴位處停下。

4.分法

  即兩拇指指腹由選定的穴位向兩側平行分推,比如分推陰陽穴;或用一側拇指指腹由選定的穴位向單側平行分推,比如分推陽穴或分推陰穴;或用雙手掌面平行向兩邊分推,比如分推前胸﹑後背,反覆操作。

13.上三關穴

  位置:前臂橈側,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作用:補陽氣,活血化瘀,散寒氣,發汗,退熱(寒邪引起)。

  此穴性熱,體內有火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2~10分鐘。

推上三關穴

14.大腸穴

  位置: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線。

  作用:止瀉,清大腸熱。

  手法:來回推(清法)

3 ~ 1 5 分鐘, 用於有些腸熱,但腸熱不是很明顯者;

  離心推( 瀉法) 3 ~ 1 5 分鐘,用於腸熱很明顯者。

推大腸穴

15.小腸穴

  位置:小指尺側緣,自小指尖到小指根呈一直線。

  作用:止腹瀉,利尿,去心火。

  手法:離心推,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小指根推向小指尖5~15分鐘。

推小腸穴

16.下六腑穴

  位置:前臂尺側,從肘橫紋至腕橫紋呈一直線。

  作用:涼血,止血,解毒,退實火引起的發熱,消炎,消腫,化熱痰等。此穴性寒,虛寒證者忌用。

  手法:離心推3~10分鐘。

推下六腑穴

17.一窩風穴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作用:發汗退熱,祛外邪。

  手法:左右揉3~10分鐘。

揉一窩風穴

18.新陽池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一窩風穴上1寸多,橈骨和尺骨相交的凹陷中。簡易

  取穴法:用中指的中間指節從手腕關節正中向小臂背面量起,新陽池穴距離一窩風穴正好是中指的中間指節的長度。

  作用:利水腫,清腦,止頭暈、頭痛,降顱內壓,降血壓,通便。

  手法:順時針揉2~10分鐘。

揉新陽池穴

19.外勞宮穴

  位置:手背中,與內勞宮相對,手背第3掌骨的1/2處。

  作用:補陽氣,止腹痛或關節寒痛,收斂陰水。此穴性熱,體內有火者忌用。

  手法:順時針揉3~10分鐘。

揉外勞宮穴

20.二人上馬穴

  位置:手背無名指、小指掌指關節間的凹陷中。

  作用:利尿,利濕,補腎陰,能把「火」往下引。與熱性的穴位搭配,可以補陽利尿;與涼性的穴位搭配,可以清熱利尿。

  手法:順時針揉或上揉新陽池穴 下揉3~15分鐘。

推薦閱讀:

TAG:針灸推拿 | 健康 | 兒童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