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必學: 佛弟子行持六度菩薩行需要注意的障礙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慢業。何等為十。所謂於師僧父母。沙門婆羅門。住於正道。向正道者。尊重福田所。而不恭敬。是慢業。或有法師。獲最勝法。乘於大乘。知出要道。得陀羅尼。演說契經廣大之法。無有休息。而於其所起高慢心。及於所說法不生恭敬。是慢業。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願說障礙、不障礙法。諸菩薩聞,能於後時五濁惡世,於諸世法,不生染著。」
佛告文殊師利:「夫障礙者,貪慾是障礙、瞋恚是障礙、愚痴是障礙,布施是障礙、持戒是障礙、忍辱是障礙、精進是障礙、
禪定是障礙、智慧是障礙,佛想是障礙、法想是障礙、僧想是障礙,空想是障礙、無相想是障礙、無作想是障礙,無行想是
障礙、不生想是障礙。「文殊師利!取要言之——若於諸法有縛有解,當知如是,皆是障礙。」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障礙法?」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
「一切諸法,性無障礙。而諸凡夫,愚小無智,自生分別,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作障礙。所以者何?
「文殊師利!凡愚之人行布施時,於慳眾生,不生恭敬。以不恭敬,便生瞋心。以瞋心故,墮大地獄。
「身自持戒,見犯戒者,而生輕慢,說其過惡,令他聞之,生不恭敬。以不恭敬,故墮於惡趣。
「自修忍辱,以忍辱故,而生高心:『我是忍辱,餘人麁惡』。以是忍故,而生放逸,當知即是眾罪之本。【麁通粗】
「自行精進,於懈怠者,生如是念:『如此愚人,不應食他信施供養,乃至不應受一飲水』。常於己身,而起貢高,卑下他人,
當知是輩,愚小無智。「自行禪定,見亂想者,發如是念:『我常修定,其餘比丘,多諸亂心,說於邪論』。如此之人,
去道尚遠,何能得佛?作是念時,隨所起念,一念一劫,還受生死。受生死已,甫當更修菩提之道。
「自恃多聞,於無名法,以不真智,妄生分別。見有所得,起大憍慢。我說是輩,是大愚痴無智之人。諸覺所覆,非是大人。
「雖復志求大乘之道,作如是言:『我當於世,為最為勝』,而於聲聞小乘之人,不生恭敬,輕慢惡賤,說其過罪。以其噁心,
說麁語故,而墮惡趣。」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應於佛法中,妄宣人惡。」
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師利!於意云何?菩薩豈不於諸眾生,常起慈心,憐愍愛念,不以惡眼而視之耶?」
文殊師利言:「如是,世尊!」「複次,文殊師利!於意云何?菩薩豈當於一眾生,不以聲聞、緣覺、大乘,而度脫耶?」
「不也,世尊!菩薩未曾舍一眾生,而不度脫,常於一切,起平等心。」《佛說凈業障經》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對佛說:「世尊,但願演說障礙和不障礙的境界。讓菩薩們聽聞後,能在將來五濁惡世中,不被一切世間心境著染。」 佛告文殊師利:「什麼是障礙 —— 貪慾是障礙、瞋恚是障礙、愚痴是障礙、布施是障礙、持戒是障礙、忍辱是障礙、精進是障礙、禪定是障礙、智慧是障礙、佛想是障礙、法想是障礙、僧想是障礙、空想是障礙、無相想是障礙、無作想是障礙、無行想是障礙、不生想是障礙。文殊師利,總而言之。所有心境只要有被束縛、獲得解脫。這些心境就都是障礙。」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對佛說:「世尊,為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也是障礙呢?」
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一切心境的本性,並不存在障礙。然而凡夫們由於愚昧、少有智慧,自己生起了區別心。障礙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為什麼這樣說呢?
文殊師利,愚昧人行布施時,對吝嗇的眾生,心不恭敬。因為不恭敬,所以生起了嗔恨心。因為嗔恨心,所以墮入大地獄。
持戒之人,看見他人毀犯戒律,便輕視和驕慢。說他人的罪過,令人聽聞後,起不恭敬心。因為不恭敬,所以墮入惡道。
修行忍辱之人,因為感覺自己能忍辱,所以生起高傲心。『我是忍辱之人,其他人都差遠了。因為能忍辱,所以生起放逸心。要知道,這就是一切罪惡的本源。
修行精進之人,對於懈怠修行人,心存這般看法:『這些愚昧人,不應飲食來自信眾的供養,甚至連一口飲水,也不配受供養。』這人常對自己,貢高我慢,看不起他人。要知道,這人是愚昧、少有智慧之輩。
修行禪定之人,看見他人心思散亂,心存這般看法:『我常修行禪定,而其他比丘多有散亂心,出口說些邪論之辭。 』這人離開真道尚遠,如何能得成佛?
上述這些人,隨自己的起心動念,遭受報應。一個念頭,遭報一劫。歷經劫難後,再回到生死中。受完生死,才剛剛回到菩提道修行中。但這人又依仗自己多聞佛法,以不真實的智慧,對本無名稱的佛法,妄生區別心。看見自己獲得什麼,就大驕慢。我說這些人,都是大愚痴、沒有智慧。他們被所謂的覺悟遮蓋,並非是大丈夫。雖然也志求大乘佛法,稱言:『我將在世間,成為最得勝之人。』 但對聲聞弟子、修行小乘之人,不恭敬,輕慢嫌棄他們,述說著他們的罪過。因為這人以噁心,說粗話,所以墮入惡道。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對佛說:「世尊,菩薩不應妄加宣說,他人在佛法中犯下的罪惡。」 佛言:「是的,是的,文殊師利。菩薩豈不是對眾生們,常生起慈心、憐愍、愛念嗎?豈不是不應以惡眼看眾生嗎?」 文殊師利回答:「是的,世尊。」 「還有,文殊師利。如果因為只有一個眾生,難道菩薩就不用聲聞法、緣覺法、大乘法去度脫了嗎?」 「不會,世尊。菩薩未曾放棄度脫一個眾生。菩薩常對一切眾生,生起平等心。」 佛告文殊師利:「好比良醫們,能夠治療許多病,不論是對國王、大臣、長者、居士、還是貧民們。良醫常會想:『如何才能使眾生,免除痛苦,遠離一切病呢?』 文殊師利,菩薩也是這樣,常對眾生起大悲心,平等對待。《白話解摘錄》
推薦閱讀:
TAG: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