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便便,很多人都覺得好臟好噁心。吃喝拉撒,有誰不便便?其實便便的正常與否可是與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的,便便的次數、形狀、氣味、顏色、重量,便便的時間、便便時的感覺以及便便時的伴隨癥狀等等,這是觀察了解我們身體健康狀況以及疾病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內容。
「正常大便」應該長什麼樣子?
第一類
一顆顆的硬球,難以排出
第二類
形狀類似香腸,表面凹凸,較堅硬
第三類
形狀類似香腸,表面有裂痕
第四類
條狀,較細長,柔軟且易排出
第五類
塊狀,斷面清晰,柔軟且易排出
第六類
糊狀,鬆軟不成形,浮於水面
第七類
水狀,無固體塊
第一、第二類意味著便秘
通過便便關注自身健康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結直腸癌是我國城市第二大高發癌症。
正常的便便直徑是2-3厘米,長度約15cm,無臭無味。人或動物的食物殘渣排泄物-便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正常的便便水分是約為70ml-80ml的,重量約100克。外形和香蕉是非常相似,稀便便存留的時間短,常呈酸性,可刺激肛門周圍皮膚。正常的便便多呈黃色或淡黃色。
有臭味,因吃食物不同,如吃含蛋白質豐富食物的便便,有臭味、稍硬、成塊,色稍淡呈棕黃或淺黃色;吃碳水化合物豐富食物的便便,呈棕綠色,惡臭味,軟或半液體狀,酸性,某些藥物也可改變便便顏色。
排便前直腸是空虛的。當便便充滿直腸刺激腸壁就產生便意。早上或早飯後定時排便符合生理要求,這對預防肛管直腸疾病是有很有意義的。應該養成起床後或飯後排便的習慣,除非環境不允許,就不應當有意識地抑制排便。
正常人的排便差異很大,這與個體差異、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有關。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1次,但大多數人(約佔60%以上)每天排便1次。人體內的腸道總是在不斷地蠕動著,有氣體從肛門排出,就會放屁。屁雖臭,但放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需要,它對人的健康有利。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不放一個屁,這對健康很不利。一年到頭絕不放屁的人,就肯定是胃腸道出了毛病。
便便的排泄雖屬於大腸的傳化功能,但其調控也與腎的氣化作用密切相關。腎氣充足,氣化正常,二便通利,開合有度;腎虛氣化失常,則可出現便便不通或滑落不禁等症。故說腎司二便。傳統中醫認為腎主五液,腎氣充實則津液足而便便滋潤,腎氣虛衰則津液竭而便便燥結;同時腎亦主元陽,腎火充實則火可暖土而便便實,腎火衰微則釜底無薪而便便稀溏。
便便與疾病
觀察便便的形狀,也能及時了解一些疾病信息。
正常的便便應為圓柱形,較軟,異常的形狀包括:太硬、太爛甚至黏液或水狀。間隔應是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便便干硬是因為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都吸幹了。腹瀉者排出的爛便,是由於腸蠕動過快,來不及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導致的。
柱狀便見於習慣性便秘;羊糞粒狀見於痙攣性便秘;扁形帶狀便可能由於肛門狹窄或肛門直腸附近有腫瘤擠壓所致;糊狀便見於過量飲食後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狀便見於食物中毒性腹瀉及其他急性腸炎;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粘凍便見於慢性結腸炎或慢性菌痢。
如果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否大腸黏膜出血;若紅色稀便中混有黏液、膿液,應檢查大腸黏膜看看有無炎症;如果是柏油樣的便便常常是由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另外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會出現柏油樣便型;如果便便變細或變扁,可能是直腸潰瘍。
便便如何排
1、勿蹲廁所太久,每次坐在馬桶上的時間一般不要超過5分鐘,尤其不要一邊蹲廁所一邊看書看報看手機,這是極不衛生的習慣,最易形成便秘的的壞習慣。
2、清洗肛門,排便完畢時,最好輕輕地將肛門清洗乾淨。這點相當重要。有些衛生紙很粗糙,有些則含刺激性的化學成分。每次便便後用溫水沖洗肛門,特別是對有痔瘡者是大有益處的。
3、多運動,勿長時間端坐不動,不要連續幾個小時坐在椅子上不動,每小時至少起身活動幾分鐘。
為什麼便便變細了?
經常聽說便秘、便稀、便血,但對於便便細的原因,真正了解的人卻並不多。導致便便變細的原因,排除飲食結構或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外,主要有三種情況:痔瘡、直腸癌和直腸息肉。
痔瘡:痔瘡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了,發病率也很高,故常有「十人九痔」之說。主要癥狀為便血、如果伴有血栓會發生疼痛,同樣痔核增大後可導致便便變細。
直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癥狀。直腸癌患者的便便常伴有血液及粘液,與濃液有粘連,而且便便習慣改變,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便便的次數增多,便便細小,肛門常有刺激癥狀,常想便便(里急後重現象)。直腸癌患者還會出現全身癥狀的改變,如短期內明顯消瘦、貧血等。
直腸息肉:泛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
推薦閱讀:
TAG:便秘 | 腹瀉 | 痔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