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會有兩個家。
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和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家,這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
後來,長大後的我們,因為相愛,和自己的另一半結婚,重新組建一個新家,這就是我們的新(再)生家庭。
我們都生長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從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到漸漸地長大成人,不斷受到原生家庭中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
這些家庭成員,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我們在與他們的相處過程中,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雖然,接受過教育的我們一直被強調,人有獨立的意識,獨立的思想,也擁有獨自行動的主觀能動性。
但人更是環境的產物。
實際上,我們雖然看似獨立,但我們的意識、思想、行為模式其實都是由接受、吸收、整合環境中信息的碎片,逐漸拼湊出的一套新的認知體系和應對方式。
而原生家庭,對於當初那個,還未長大成人、充分接觸外面世界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環境。
?
原生家庭是怎麼影響我們的?
現在的我們,已經長大,對小時候的記憶和印象,也只剩下一些難忘卻模糊的片段。
所以我們很難通過回憶,去發覺原生家庭是怎麼影響我們的。
而現在,我們與原生家庭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原生家庭對於現在的我們,就如同空氣,我們雖然與它關聯在一呼一吸中,但卻習以為常,察覺不到它的存在與影響了。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兒童的行為來覺察到。
如果你有心去觀察一個3~6歲左右的幼兒,可以發現他的行為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幼兒在與其他孩子,成年人接觸時,會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
他看到別的孩子跑,他也跟著跑;
他看到大人笑,雖然不懂發生了什麼,他卻會跟著笑;
他對於「鸚鵡學舌」的遊戲樂此不疲;
他甚至會學著老人慢慢走路,佝僂著腰。
我們成年人,習慣於把行為賦予意義。我們看到孩子這樣做,會覺得這個孩子好動、調皮、搞惡作劇,會判斷孩子的行為是被允許,還是不被接受的。
但實際上,孩子這樣做,僅僅是在單純地模仿行為本身而已。
而我們賦予行為的意義的做法,本身也是一種行為,也會讓孩子模仿。大人們認同的意義,也漸漸成為了孩子認同的意義。
那麼,我們究竟從原生家庭繼承了什麼?
最明顯的,我們生活習慣,幾乎都來自於我們的家庭。
比如一個習慣乾淨整潔的母親,容易教導出一個同樣喜歡環境乾淨有序的女兒;
一個習慣把東西隨手亂放的父親,會帶出一個不拘小節的兒子;
有運動計劃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會養成鍛煉的習慣。
我們對事物的偏好,同樣大都源於原生家庭。
譬如一家人都喜歡吃辣,那家的孩子長大後也無辣不歡;
一個來自於書香門第的孩子,通常也會對文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音樂世家的子女,很早就對音符韻律耳濡目染。
原生家庭會影響著我們的三觀。
對人生目標有著不懈追求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也會擁有自己的理想抱負;
信仰耶穌的父母,帶著孩子做禮拜,讀聖經,孩子也會成為小小基督徒;
而經商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能認識到金錢的作用和價值。
家庭主要成員的個性,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原生家庭的框架,決定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父母脾氣火爆,他們的孩子脾氣也很難太好;
父母消極悲觀,孩子也不可能天真樂觀;
父母經常否定批判自己無法接受的,現實中卻存在的事物,對於這些事物,孩子也會從內心封閉抵觸。
總而言之,原生家庭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
影響的廣度,幾乎無所不包,影響的深度,幾乎難以撼動。
一個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原生家庭的環境中,和家庭成員相處,通過不斷地模仿與被認同,形成表現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及理解世界的認知模式。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些話雖然通俗,但其背後就是這樣的道理。
在古代,由於公共教育體系不完善,資源匱乏,能夠影響孩子的教育,幾乎全部來自於家庭。
在這個時期,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尤其明顯:
農民的兒子幾乎都是農民,木匠的兒子通常也是木匠,甚至父子的脾氣秉性,完全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這是因為,在當時的家庭中,父親是一家之主,家裡的頂樑柱。
父親的行為會得到家裡所有人的認同,幼小的兒子模仿父親的行為時,也更能得到家人的認同,導致兒子會很像父親。
但我們現在的時代,在孩子長大後,需要上學,會交朋友,會有老師教育。
在和他們的相處中,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模式,會受到一定的衝擊。
看到別人的一些行為,我們無法理解,我們會想:
他怎麼能這麼做?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會這樣?
然而卻沒認識到,他們其實和我們成長的方式完全一樣,只是各自的原生家庭不同。
在他們的原生家庭影響下長大的他們,必然是這樣的。
當然,有些衝擊,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
然而總有一些從原生家庭帶來的東西,和現實衝突,影響我們在新環境立足,讓我們無法忽視。
有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位女士,工作能力很強,在公司深受上司認可,同事歡迎。
然而,每當她面臨升職的機會,她都會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甚至突然生病,把原本可以輕易做好的事搞砸。
然後,即使公司仍願意繼續用她,她也會引咎辭職,換一份工作,重新開始這個過程。
對此,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也知道為了前途,她不該這樣。
但每次面臨這個時刻,她又難以避免地重複這個過程。
她感到十分困惑和痛苦,為此,她求助了諮詢師。
在諮詢師的引導下,她走進了自己的內心,發掘出了影響她一生,但自己又不堪面對的經歷:
小時候,她會做一些自己認為很棒、很出彩的事情,比如畫一幅畫,學一首歌,考一個高分,然後展示給父母看,期待得到他們的認可和表揚。
然而,父母卻永遠認為,她的成績根本不算什麼,甚至還對她的成果百般挑剔,從來沒有給過她任何讚美和鼓勵。
無論她多麼努力,她都得不到父母的欣賞,內心失落、痛苦、煎熬著。
突然有一次,她考砸了,她預料會被父母責罵批評,也真的被批評了。
但這時,她覺得內心特別輕鬆。
因為相比於做得好得不到承認時內心的失衡,做得不好而被批評反而合情合理,期望與現實終於平衡了。
從此以後,每次考試,她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考砸。
現在她的經歷,也為了達到她內心平衡的強迫性重複。
而那段經歷深埋在她心底,長大成人的她,雖然也想證明自己,但卻已經失去了成功的勇氣。
原生家庭的影響已經造成,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在泰國,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
一條細細的鐵鏈,就能拴住千斤大象。
為何如此?
因為訓象人在大象還很小的時候,就將其用那條鐵鏈拴住。
那時小象力氣弱,它掙脫不了,在嘗試多次之後,它漸漸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掙脫這樣的束縛。
即便現在,它長大了,力量也很大了,曾經的小象的心靈仍然住在它巨大的身軀里,依然覺得沒法掙脫那條鐵鏈。
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原生家庭里不恰當的模式就像那條鐵鏈,小時候弱小的我們,依附於它,又受限於它,那時我們無力去掙脫,只能接受它,認可它。
雖然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具備了更強大能力,能跑得更快,飛得更高,也能變得更優秀。
然而,我們的內心卻沒有隨著身體的成長而真正強大起來。
我們因為痛苦而壓抑,因為不堪面對而逃避,因為成長而遺忘,那條鐵鏈,變成了隱形的鐵鏈。
雖然看不見,但它束縛著我們的手腳,讓我們處處受限,讓我們在成為自己的路上,走得如此艱難。
但是,請別忘了,我們長大了,不再需要依賴原生家庭,我們都可以是強大而自由的。
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往,童年的我們無法面對的痛苦,現在的我們,只需要一點勇氣,在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指導下,其實本沒有那麼可怕。
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勇敢翱翔吧!
弄明白了我們和原生家庭的關係,看清楚,走出來,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如果要建立新的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仍是不可忽視的。
接下來幾期,我會談到原生家庭和親密關係,敬請關注!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如果你也遇到情感危機,卻又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
別忘了還有我,可以給小緣發私信講講,陪你一起打破困境!
為你籌謀劃策、排憂解難,你可以勇敢奮力前行。
你累了,便做你停下來歇息的小枕頭。
盾開只為緣 ,緣盾兩性情感護航專家,陪你守護愛、收穫愛!?
推薦閱讀:
TAG:婚姻 | 原生家庭 | 兩性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