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讓孩子覺得「我不配」

1、有一種懂事,叫做我不能不高興

有一種被視為「懂事」的教育方式,就是經濟條件比相對困難家庭里的孩子,遇到喜歡的東西,不是不想要,但他們主動放棄,主動拒絕,歸根結底,是長期的思想灌輸,讓他們覺得自己生在這個家庭里,不配擁有這些「奢侈品」。

前不久有這樣一篇微博,是看到一位奶奶因為覺得草莓40塊錢一斤太貴了不給孩子買。有的人認為,那些抨擊這種現象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懂世界上的窮人生活有多難。

站在家長的角度,微薄的工資,確實支付不起40塊錢一斤的草莓,但是孩子想要吃草莓,覺得自己配得上吃草莓,又有什麼錯呢?大多數的圍觀者,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卻沒有真正去想想,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是什麼呢。

父母在不能或者不想滿足孩子願望的時候,常常會說,「你要懂事」,殊不知,他們並不能明白懂事的含義之前,心裡早已種下了「委屈」和「我不配」的種子。

在父母看來,越懂事的孩子,他們越早的認識到自己「不配」。

別人都有的玩具,我「不配」;別人都去的遊樂園,我「不配」;別人都穿的新衣服,我依舊「不配」。

再回到最開始的這個問題就是,買不起一斤草莓,買半斤不行么?買不起半斤,買三兩不行么?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生短短几十年,孩子的童年更是區區幾年。在不那麼懂事的日子裡,每一個「想要」都很難得。人生是一場旅行,並不是一場賽跑。

2、杜絕虛榮,不是從壓抑訴求開始

還有一種,是父母有能力,但不想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攀比和虛榮,所以強制壓抑孩子的訴求。

我從來不覺得訴求和虛榮心是能被壓制住的,是耳濡目染,是生活體驗的共同結果。我自己有過很深刻的經歷,小時候母親怕我養成亂花錢的習慣,所以我一直到小學三年級都沒有零用錢。中午放學回奶奶家吃飯,沒有零食、沒有明星卡、沒有粘牙糖…

那時候我最羨慕的,就是能在學校旁邊小賣鋪「掃貨」的同學,還有中午能在攤位上買盒飯吃的同學,總覺得那個盒飯攤位上的土豆絲,一定是最好吃的東西。

然而在我的不屑努力爭取下,我終於在三年級快要結束的時候拿到了每周10元的零花錢,10年都沒有養成的「亂花錢」習慣,在拿到錢的瞬間就養成了。亂花錢的習慣延續至今,除此之外,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合理規劃金錢的能力。

所以我深知,訴求,無法通過家長理所應當的「限制」去遏制和壓抑,最終只會適得其反。

虛榮更是如此。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當一個孩子的渴望被看見,要求被重視,孩子就會充滿勇氣和自信,長大後願意去爭取值得的東西。

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放眼社會上貪慕虛榮的女孩典範,有幾個是來自條件優越家庭的小公主?又有多少是來自條件平平家庭的「懂事女」?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能夠從父母那裡得到重視和滿足,虛榮的心,就不會被社會或者他人輕易滋生。

想真正的保護他們么?那就「慣著」點吧。

原文來自:《不約客》ID:buyueyork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