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義務分擔父母的各種煩惱嗎?

父母常會用「孩子是爸媽的小棉襖」這類的說辭來論證孩子應該為父母分憂的觀點,但我個人對這個很抗拒,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不如意強行說給孩子聽,把孩子當成傾訴的垃圾桶。大家怎麼看呢?


是有義務的,但主動權卻在家長手上。

1:強制性分擔。 父母心情不好了就會訴苦,抱怨,他們會抓住你讓你分擔,他們會將你從想分擔直接折磨到不想分擔,從不想分擔折磨到連和他們說話的心情都沒有,再極端點的,就是只要孩子和父母共處一室,就會神經緊張,提心弔膽的擔心他們不知何時就張口大吐苦水。孩子沒有選擇的餘地。

2:主動性分擔。心疼父母,為他們緩解壓力。這時候父母也會很高興。家庭氛圍很好。

3:想主動分擔,但父母不願孩子憂心。孩子和父母都會理解與關愛。父母的壓力會大些,但家庭氛圍也很好。


當你父母給讓你照他們說的做時候,美名其曰為你好的時候,然後再給你補一句你不是我兒子么。大概就是你那個時候的感覺。


如果孩子還是未成年人,還需要父母的照顧,那麼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來分擔父母的煩惱;假如說孩子已經成年了,或者已經成家了,那麼他(她)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父母也願意接受幫助的情況下去分擔父母的煩惱。但這個不是義務,而是親情。


前提是有能力幫你分擔才行


謝邀,對於父母的憂,孩子更無能為力好吧。


我自己覺得沒有義務,但是還是希望有權利的hiahia


在孩子沒有成年之前,不需要,除非孩子特別早慧,能自動了悟和體貼父母的辛苦,但也不要跟孩子說太多,只要督促他好好念書,就好了。

在孩子成年以後,可以讓孩子知道一些家庭的狀況,但僅僅是讓他能理解,並不需要他去分擔經濟或情感上的負擔,依然讓他把學業放在第一位。

在孩子成熟以後,父母也快老了,這時候告訴孩子,父母想為他做的和能為他做的,都已經儘力了,之後要靠他自己了,請他能夠獨立面對自己前方的道路和風雨,砥礪前行不要退縮。


會給孩子解說,讓孩子了解,理解,但不會讓孩子分擔。

成年人了,自己的事自己解決。


小時候 聽到最多的 是母親的抱怨 咬牙切齒埋怨父親 埋怨命運 告訴我家裡沒收入 沒錢 沒錢 (實則不是 她給自己買東西很大方 ) 我很焦慮 也很敏感。現在和她也不親。親不起來。也許真有煩惱 可是你為什麼要十歲的我知道你們大人間那麼多的事情。?


看國外的電影,幾乎所有不好的事情,父母都會瞞著子女。


如果你們是個民主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一直是朋友,可以傾訴,但要適度,這個建立在孩子能理解的基礎上。


我覺得這要看程度和方式。如果父母真的是一味的傾吐自己的心裡負面情緒,那麼是有問題的,畢竟父母年紀大,孩子還小,不一定能夠很好的消化這些負面情緒,說不定會造成一些心裡負擔,影響孩子人格和性格形成。但是作為一家人,要有有效的溝通是必須的,每個人都有煩惱,任何一方在聽到別人的煩惱和難處時,都應該給予理解以及支持,這是家庭存在的意義。當然,夫妻之間彼此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過於依賴孩子的確有點問題吧。

以上都為個人的一點想法。


至少在他懂事之前不應該告訴他我們的煩惱,在他慢慢懂事之後可以跟孩子分享、聽聽他們的看法……


我理解的「孩子是父母的小棉襖」的意思是孩子可能會說一些暖心的話讓父母覺得開心和幸福,說這話的時候父母不一定就是處於心情煩躁的時候。而分擔父母的煩惱可以理解為:在父母心情煩躁的時候給予他們作為子女的理解和安慰,讓他們儘快走出抑鬱情緒。所以,在我看來,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我覺得父母和孩子應該像朋友一樣交往,不是說有沒有義務,而是說,我跟你親密,你也願意聽我訴說,所以我跟你說我的煩惱。

別用義務這個詞。


一部分吧,能給他們排解的就多排解下,但主要還是他們自己能夠想得明白,大部分工作生活麻煩還是得他們自己解決吧,不是我們想幫就能幫得到的。總之給他們傳遞快樂的能量是一定要的。


家長有沒有必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說給孩子聽?孩子有必要了解父母生活和工作的煩惱嗎?

多多認為是應該的。如果家長有意把生活中的艱辛隱藏了,故意不讓孩子知道,在很多時候,這些美好的「假象」,會讓孩子喪失了抗挫能力。父母和孩子談談家庭的情況,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例如,不管家庭條件好還是差,每個家庭的錢財和收入,都是大人辛苦工作換來的,這點,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上一天班,讓孩子了解工作的辛苦;還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下家庭的開支情況,比如,有房貸要還、有車貸要還,還有上學的支出等。

當然,家長也一定要告訴孩子,雖然工作辛苦,雖然家庭有一定的負擔,但爸爸媽媽一直在努力,而且努力並幸福著。這都有利於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堅強。

為人父母,一味的抱怨是無益的,僅把孩子做為情緒的垃圾桶,只是讓家庭中充滿負能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自己面對問題的樂觀與努力。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難不要躲,更不要拖,因為困難就像彈簧,你越是害怕它,不敢面對它,它就變得越強大。反之,勇敢地想辦法去解決它,才能征服它,讓它越變越小,直至消失。


「小棉襖」是暖心之說,父母有沒有享受小棉襖的福氣,也源於他們自身的造化了。


曾經挺煩的,可是後來想想,小時候他們應該有時候也覺得我很煩,特別是我媽,拖著那~~~么大一個肚子,但是還是把我養大了。

想想我們可能是他們最親近最信得過的人了,除了我們也沒處可以說,就讓他們說吧,不用聽進耳,必要的時候嗯兩聲就好了。

個人覺得,可能真的是個義務吧。風水輪流轉,煩了他們十幾年,現在到他們「報復」了,能怎麼辦?受著唄,能當他們棉襖,也挺開心的。

他們教會了我溫柔,別無可報,只好報以溫柔啦。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事在人為。生活中其實很多事都像水一樣,是流通的,我們也不需要保持一種極端的態度。我覺得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最好的狀態是「共同進步」,作為孩子你可以傾聽,你可以提出你的有建設性的意見供父母參考,畢竟人無完人,父母也不是聖人,但溝通的時候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見機行事,採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孩子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