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的力量——盧安克的啟示

文/學峰

有這樣一個德國人,他來到中國之後就不走了,不要報酬的在中國南方教書,最特別的是他的教育思想教法和人生的活法,絕對不是與眾不同,而是驚世駭俗。他的名字叫盧安克。

近日,讀了關於盧安克的一些報道,尤其是央視記者柴靜的《看見》一書中關於盧安克的一章《無能的力量》,讓我了解了盧安克的同時,更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啟示。

盧安克認為,要去理解孩子,去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他說:如果已經理解,然後再去跟他們說一句話,跟反感而去說一句話是不一樣的。他的話揭示了我們很多教育為何失敗的原因,我們總是很粗暴的去管理孩子,而不是去試著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從而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我們總是用相同的方法去教育,這必然產生矛盾,產生對立。更多的時候,我們很粗糙,教育方式不細膩,總是想當然的固執地去執行自己所謂的教育,其實也許是我們的方法錯了,也許是我們想錯了,我們應該去深入了解一個孩子,甚至進入到他的內心去,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也才能做到理解。

當我們從某種意義上理解了孩子,我們也就能夠找到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從而能夠走進孩子內心,也才能施展我們的教育,最終起到教育的效果。我們教育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找不到打開孩子內心的鑰匙,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這就很難真正教育一個孩子了,我們只能採取粗暴的管理方式,犯錯就批評懲罰,這樣固然能夠嚇唬住一部分孩子,但是這不是真正好的教育,而且教育效果不好,對教師和孩子都不利。

柴靜說: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痛苦。換句話說,老師總是生氣,批評打罵孩子,其實是一種無能的表現,表現形式是痛苦,這樣不但氣壞了老師,也誤導了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內心很複雜很隱秘很敏感,當他覺得我們不友善不真誠不合理,或者如盧安克所說:覺得你沒有百分之百地把自己交給他,他就不願意接受你。有時候想影響別人,反而影響不到,因為他們會感覺到這是為了影響他們,他們才不接受。

和孩子們成為朋友,真正知心的朋友,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和他們玩在一起,讓他們覺得你是自己人,這樣才能開始我們的教育。我想,走進孩子內心的秘訣無他,唯有真誠的理解。

盧安克說:如果自己作為老師,想像學生該怎麼樣,總是把他們的樣子跟覺得該怎麼樣比較,是教育上最大的障礙。這樣的想像讓他無法和孩子建立關係。

很多老師總是這樣做,並且,如果學生做不到,達不到要求,老師可能會放棄這個孩子。盧安克沒有這個想像,總是很自然地和孩子們在一起,讀書學習,也一起玩笑打鬧,這樣,反而讓學生有了反應,讓學生很喜歡很接受。

他說:教育就是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事,不管是故意還是不故意。這句話對於我是震耳發聵。這句話讓我深刻的明白了:教育不僅僅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共同經歷一些事情一些變化,這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要珍惜每一個學生,要珍惜每一天的教育時光,因為:

每一天都很重要,

每一天都能發揮作用,

每一天都能帶來變化。

這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事。語言很多時候都是假的,通過行為去學習,一起經歷過的事情才是真的。紀律固然可以帶來秩序,但卻是被動的,只有一個人歸屬於一件事,一群人,一個組織,一個社會,才會有認同和發自內心去照顧它的願望。

文明,就是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做什麼。盧安克的這句話醍醐灌頂般衝擊著我的內心,說實話,我一直沒有深刻理解這句話。我粗淺的理解也就是: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認知自己,改變自己。反求諸己,從自己身上尋找答案。這樣的行為和習慣也才能讓我們走進文明。

作為教師,我們就更要記住要經常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做什麼,反思一下自己,我做的對嗎?哪些需要改進?我該怎麼做?我想這樣也才能讓我們做好教育,當一名負責人的好老師,也才能不誤人子弟。教師的作用太大了,我們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會影響一個人走向成功,也可能引導一個人走向罪惡。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慎重,要經常停下來想一想。

現在的教育和現在的社會一樣,太急功近利。總是來不及打好基礎,就要看見成果。這種想法是拔苗助長,不會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儘管我們也清楚當代中國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盧安克告訴我們,當下我們該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無論外界如何風雲變幻,我們要清醒的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該放棄,什麼該堅守。這真的需要我們每天都要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幹什麼。

改變自己當然很難,如果那麼容易的話,盧安克說:那還要這麼漫長的人生幹嘛。但是反過來講,這就是說:漫長的人生,我們都要去思考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這是通往幸福之路,而且永遠沒有盡頭。

盧安克說:人類大部分的苦都是因為期待的存在。就是我們總是想當然的認為世界應該怎樣,別人應該怎樣,學生應該怎樣,實際上這是我們毫無道理的期待,這隻會讓我們不自由,更無法讓我們聽到自己的心,這是向外求,不是反求諸己。這樣很難解決問題,還讓自己很苦。

他說:腦子裡沒有障礙才是自由。而如何才能做到腦子裡沒有障礙,我想只有深刻的自我反思才能深刻的認識了解自己,從而改變自己,讓自己腦子裡沒有障礙。我們的痛苦、煩惱、憤怒、期待大都來自於腦子裡的障礙,這些障礙阻礙著我們獲得快樂幸福乃至自由。

盧安克對我們最大的啟示並不是一種教育方法或者教育模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活法,一種人生的態度。正如柴靜所說:盧安克給人的,不是感動,不是那種會掉眼淚的感動,他讓你呆坐在夜裡,想:我現在過得這是什麼樣的生活?

當你深入了解盧安克,就會引起你內心的衝突,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對很多固若金湯的常識和價值觀產生疑問。盧安克並不是要打翻什麼,他只是掀開生活的石板,讓你看看相反的另一面。他讓我們體會到了一些從沒想過未曾明白的東西——把自我交付出去,從此就活在命運之中的必然與自由。

盧安克讓我想到了老子,他「無能」,無為,無我,無法,沒有目的,沒有期待,沒有信仰,沒有憤怒,沒有障礙,不去幻想,不做比較,不為名利,交出自我,但是身心永遠翱翔於自由的天地。

對於這樣一個人,我還能說什麼,他的行為就是他的力量。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種令人內心惶然震撼的力量。

最後,我想用柴靜的話來給本篇文章結尾:教育,是人與人之間,也是自己與自己之間發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只要這樣的傳遞和喚醒不停止,我們就不會告別盧安克。

我是學峰,喜歡我的文章,請到微信公眾號:學峰讀書會。我們一起用讀書改變世界。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