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被「熱心人」「關心」的經歷?大到人生大事,如結婚生子;小到雞皮蒜毛小事,如天冷穿衣。而你在面對這些「關心」時,一般都是敷衍應付或者默默忍受。這導致了他們不停地「關心」你的事情。
你很想跟他們坦露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你不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許他們是對的,你應該像他們說得那樣去做。又或者你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向他人表達。如果是這樣,那我向你推薦《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它主要講述:人們如何感知自己和解讀他人傳遞的信息,如何調整自己,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處理人際關係。
《溝通的藝術》是由兩位作者合著而成的。羅納德·B·阿德勒是溝通領域的專家,著作的主題涉及商務溝通、公共演講、社交技巧等。在1990年的一個溝通會議上,他遇到北肯塔基大學教授拉塞爾·F·普羅斯特。兩人都認為在教學中引入故事片能提高教學效果。基於這個共同看法,他們合作出版了許多教材。《溝通的藝術》便是其中的一本。
《溝通的藝術》是一本教材,內容全面而嚴謹。相比許多溝通類的書籍,它極具系統性。除此以外,書中大量使用電影中的片段來幫助讀者理解,書中有很多插圖,充滿趣味。《溝通的藝術》將溝通的重點放在溝通者對自我、外部信息、關係的認知,指出哪些因素會影響認知。除認知外,阿德勒和普羅斯特還介紹了表達自我的方法,非語言信息和傾聽是如何在溝通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闡述了親密關係以及關係的發展。
認知
1.認識自我
人們是如何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人們認識自我的方式有很多,主要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人格特質。有些人偏活潑外向,有些人則比較害羞內斂。另一種是社會化。與他人的比較和別人的評價促成人們對自我的認識。我們可以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長相。如果沒有他人對比,我們難以將自己的相貌歸納為美或丑。如果我們時常被誇讚漂亮,即使你之前覺得自己不好看也會逐漸認為自己長得好看。
人們對你的評價可能不一樣。對同一種行為,有人用正直勇敢評價你的表現,有人用粗魯無禮評價。你容易傾向於接受哪一個?一般而言,如果沒有事先預估自己的表現,你更容易接受對自己重要的人的評價。也就是說,一個多年好友和一個陌生人同時對你進行評價,你更加重視好友的評價。如果事先對自己的表現有一個預期,那麼我們更容易受到自我應驗預言的影響。
自我應驗預言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抱有某種預期,他的行為傾向實現這種預期,導致最後的結果和他的預期一樣。因結果符合之前的預期,他更加認定自己就是所預期的樣子。圖1展示了自我應驗預言是如何使一個人走向習得性無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