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門澤爾與靜力訓練

問:你跟邁克·門澤爾交流過你對極限收縮訓練的看法嗎?(譯註:該問題來源於約翰·利特爾的另一本書《極限收縮訓練法》)

答:是的,早在1980年代末我就跟他說起過,那時我剛開始構思並撰寫有關這套訓練計劃的文章(1989年我在英國版《Flex》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該訓練法的文章),然後,在我們各自出版了自己的書之後(邁克的《HeavyDuty》和《Heavy Duty II:精神與肉體》,我的《功率因子訓練法》和《靜力收縮訓練》,後者時我和彼得·西斯科合著的),也時不時地會談起。你可能也知道,邁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阿瑟·瓊斯的研究的影響,瓊斯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發明了革命性的諾德士訓練機,這些機器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非常流行。邁克花了一段時間之後才開始批判性地分析瓊斯關於高強度訓練的一些理論。直到1990年代初,邁克還接納了瓊斯所倡導的關於全程動作的「需求理論」,以及認為如果不在96小時之類訓練肌肉,肌肉就會萎縮的觀點,這是埃靈頓·達頓博士等人所提倡的。不過,在他生命的尾聲——你自己也可以在《高強度訓練法-邁克門澤爾之路》的97-100頁讀到——邁克不僅提倡,而且使用靜力收縮或極限收縮訓練法成功地訓練了很多客戶。他寫道:

現在我會讓我的大部分健身房客戶以及電話諮詢客戶進行全收縮「靜力訓練」,直到力竭……效果非常驚人,至少可以這麼說。我認為,我的客戶最近之所以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靜力訓練相比於正向收縮訓練而言能夠更深度地刺激力量增長。

邁克同意我的觀點,這種訓練最適合用於孤立訓練動作,或者用他的話說,是那些「圍繞一個關節軸旋轉,在完全收縮位置提供阻力的動作」。出於這個原因,他讓他的很多客戶在諾德士訓練機上進行全收縮靜力訓練,這充分利用了諾德士訓練機其中一個設計初衷,即克服杠鈴在達到運行過程中某個可以讓肌肉完全收縮的位置時卻無法提供足夠的有效阻力或負荷的缺陷。

還記得在1993年,我看到邁克在指導六次奧林匹亞先生獲得者多里安·耶茨進行胸肌和二頭肌訓練時,讓他在訓練組結束時進行靜力訓練。他讓多里安在完全收縮的位置採用靜力訓練——分別使用上斜卧推訓練機和諾德士多功能二頭肌訓練機——保持15秒鐘的時間,多里安非常喜歡這種訓練對其肌肉產生的效果。我並不知道他是因為我們的交流而嘗試這種訓練技巧,還是因為他自己剛好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也許是後者吧,因為邁克一直在不斷地實驗和探索。通常,邁克會讓他的客戶在常規組結束的時候進行靜力訓練,但是有時他甚至也會讓他們在常規的全程訓練動作,比如腿屈伸中,在每一次完全收縮位置都進行靜力訓練。

我記得多年來,我和邁克曾多次談到我的極限收縮訓練體系在演化過程中的成效和原理,他和我一樣,看到了這種訓練方法的內在潛力。我們的方法不同之處在於,邁克只會讓他的客戶偶爾進行這種極其有效的訓練——即便是在訓練量和訓練頻率等問題得到很好的控制的情況下——就好像太多的好處(即徹底的肌肉刺激)反而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誠然,高強度訓練施加在身體能量系統(即恢復能力)上的要求可能也會產生負面作用,但是只要對訓練頻率進行適當的調整,這種負面影響應該就不會發生。這也許意味著你需要三周才訓練一次,但是那又怎樣呢?只要你在進步就好了。就像邁克曾經說過的,「進步不應該是不可預測的、無規律的事件;你應該在每次訓練之後都看到進步。」


推薦閱讀:

TAG:健身 | 健美 | 肌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