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未知死焉知生?

姜洪智

最後每個人,都會離開。怕死的,也會死。

死在病床上,或者死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都是一樣的。但人們似乎以為死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死的成功,而死在為理想衝鋒過程中的可惜。

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被病痛折磨死,雖然死得未必體面。因為「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延長了很多生命的長度,雖然這延長的生命長度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是混日子,吃吃喝喝而已。多活的日子,只是多吃了些東西。求生是動物的本能,考慮死亡才是人的特性。

與其平平淡,一事無成地過完一生,為什麼不主動向死而生,成個大事呢?等死,死國可乎?死於理想,死於信仰,也是死得其所。

為什麼很多人有赴死的勇氣,敢於去冒險?除了那些莽夫,有智慧的人已經把人生看透了——人生本來就是來冒險的,不管你怎麼想,冒險是死,不冒險也是死。不冒險實踐自己的信念與理想,它就是毫無意義,就是行屍走肉。

很多人不喜歡冒險做事,人生就是白開水一樣細水長流,儘可能地延長壽命,逃避死亡。然而他們終究是死了,逃避死亡也只是逃得過一時而已。他們多爭取的生命長度並沒有什麼意義,活著本身成了目的,為活著而活著,這是動物性的本能地怕死。

但這樣的人生,並不值得過,我不想為活著而活著,為存在而存在。

有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選擇了自殺——沒人能真正阻止他,死亡就在三米開外,隨時恭候。但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以赴死的意志去執行它,大概率地就會成為偉人。

追逐生命的意義,可能會縮短人生的長度,然而人生的意義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其價值,是否活得精彩,實現了自身的使命。

人生的使命不在於繁衍生息,養活好自己,把下一代培養出來嗎?然後下一代的使命也是如此?

的確,這是最平凡的使命。然而這樣代代相傳,意義又是什麼呢?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計,為倜儻風流之人稱焉。

代代相傳的使命,或者就只是為了出現一個偉大的人物。人民群眾是偉人的「培養基」。這就如同,數億年的生物進化,代代沉積,其意義就在於為人類的誕生創造條件。而平凡的人們,會為偉人的目標而服務。

人生是場通往死亡的冒險,最好承認這是冒險。知死乃知生。未知生焉知死?很有道理,不問鬼神。但未知死焉知死,知道固有一死,遲早一死,就應該把人生的冒險歷程過得更有價值。

人死後有什麼,無論有沒有輪迴,有沒有進天堂到小天使的幼兒世界騎木馬,都應該主動地積極地看待死亡,逃避只會讓生命成為病痛的折磨。儘早地認識到人生是冒險,而這個過程中必須找到使命,找到意義。沒有信念的生命,猶如NPC,是機械的重複的存在。

倘若不需要理想,信念,不需要意義,只需要享樂。人生並不如豬生,豬生飯來找口,不需要勞動。一切有主人包辦。豬生亦有一死,只不過臨死一刀而已,人卻要被病痛折磨死的。人生高在何處?在於人會思考人生的意義。會考慮如何面對死亡這回事。

司馬遷這麼說,於與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當代馬克思:人,天地之心,五行之端——讀《禮記》有感


推薦閱讀:

TAG:人生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