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則《論語》經典名句,道出儒家的富貴觀,你贊同它們嗎?

作為對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發展影響最大的思想——「儒家思想」。誠然有很多已經不能再適用於社會的部分,但有一些養分仍然可供我們吸收,比如儒家的富貴觀: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篇》

評:孔夫子說:「如果富貴可以得到,即使是讓我做牽馬這種卑賤的體力活,我也十分樂意。如果富貴不能通過合乎法律道德的途徑得到,哥還是隨心所欲吧。」

這句話挺有意思,可以從兩個角度細看下。看前半截,儒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大概透露的意思就是社會分工中「勞心者」似乎更高貴一些。但作為前人的孔子可以完全忽視孟子的話,你不過是「亞聖」,對於我「聖人」孔子老說,是勞心還是勞力不重要,工資高才是重點。如此優秀的擇業觀,現代仍然很適用,為啥當年孟子要選擇性讀《論語》呢?

看後半截,如果不能得到正經的,高薪的工作,我愛幹啥就幹啥,還是做我喜歡的工作,比如老師。說儒家思想迂腐,但孔老師似乎很洒脫。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篇》

評:粗茶淡飯,枕著胳膊睡覺(枕頭真的那麼貴嗎?),我也樂在其中。不符合法律道德而來的富貴,對我來說,神馬都是浮雲。這是最正常的價值觀,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貧賤不能移」,大多人都會在物質的世界裡迷失,不至於違法,但底線卻是一再放低。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篇》

評:孔老師說:「富貴是everybody都喜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一言以蔽之:永遠不要忘了道德底線,即使沒有觸碰到法律。

這三則《論語》名句,表達出「儒家思想」中的」富貴觀」。你是否贊同,是否覺得當代社會可行?

推薦閱讀:

TAG:儒家思想 | 論語(書籍)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