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火鍋很了不起嗎?

自詡吃貨的中國人,在吃方面的成果再一次得到了認可。

「人間餓爸」陳曉卿

,繼《風味人間》後又放出大招——《風味原產地·潮汕》。

開播不久,便被全球最大流媒體公司Netflix買斷海外版權。

從2月12日開始,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這檔專註潮汕特色美食的節目,將潮汕人對吃的另一種詮釋完美呈現在大眾面前,挑逗著每位觀者的味蕾。

1

聞名的全國美食

打頭的潮汕牛肉

潮汕人會吃,無論是一天三餐,還是祭祖待客,豐富多樣的食物總是讓人食指大動。

紀錄片第一集,就將鏡頭對準了不可迴避的潮汕美食——牛肉

潮汕人美好的一天,從一碗牛肉丸粿條湯開始。

牛肉丸,是其中的關鍵。

精心挑選的牛肉,需要用方形錘刀,經過至少半小時不中斷的反覆捶打。

更為精巧的是,力道與細緻的結合。

去除肉中的筋膜,需要捶打人一根根挑出。

最終呈現出來的肉糜,散而不斷。

打好的肉糜再配上獨有的工藝,捏制出的牛肉丸Q彈可口,齒頰留香。

精心製作的牛肉丸,搭配當地粿條,一碗有上百年歷史的可口早餐就上桌了。

涮火鍋,則是潮汕人最極品的牛肉吃法。

顯微鏡下才可明顯看出差別的不同部位,潮汕人用舌頭和牙齒就能分辨。

新鮮的牛肉需要在四小時內分解,這是當地人對鮮食的追求。

不同部位,不同切法,不同保存方式,都呈現出不同的口感。

脖仁、五花趾等出肉量極小的牛肉部位,吃到的人需要足夠的運氣。

配上沙茶醬,一天的疲累輕鬆一掃而空。

論當地人對牛肉的鐘情,一個數據可以明顯反映:

潮汕人口1400萬,每天牛肉消耗量超過了10萬公斤。

僅僅汕頭,牛肉火鍋店就有上百家。

都說最好吃的燒烤在自家樓下,對潮汕人來說,最好吃的牛肉,也可能就在「居所周邊的一兩里地」。

2

不一樣的吃法

給味蕾獨特體驗

牛肉不可錯過,潮汕人的早茶,腐乳餅則尤為特別。

酥脆的外表包裹著與眾不同的餡料,是潮汕人獨有的味覺體驗。

潮汕人不僅會吃,做法也與眾不同。

在北方人眼裡,沒有配菜時,一個饅頭夾幾塊腐乳就是一種滿足。

潮汕人則將腐乳變成了茶點的餡料。

肥多瘦少的豬肉、炒熟的堅果、磨碎的大蒜……混合上高度白酒。

腐乳作為橋樑,將迥異的配料串聯,使之完美結合。

在高溫下形成香糯綿軟的口感,這就是潮汕人喝茶的絕配,腐乳餅。

茶配妥當,愛茶的潮汕人,對茶本身也有特別的吃法。

它不僅僅可以泡著喝,還可以做成一道特色菜——擂茶

薄荷、金不換、茴香、時令蔬菜……和新採摘的茶葉一起炒制;

配以芝麻、老茶,在擂體中用擂棍不斷研磨成擂茶;

或搭配炒米、其他配菜;

茶葉的另一種吃法,就這樣在潮汕生根發芽。

茶葉都能做成菜,還有什麼不可能。

對於靠海的潮汕人,魚可謂是展示他們創造力的最佳食材。

如果去潮汕,當地極致風味之一的魚飯,一定不要錯過。

起初冷鏈技術不發達,為了保存捕撈上來的魚貨直接用海水煮熟,魚飯便誕生了。

製作方法也簡單:將海魚放入筐中,用海鹽腌制後,放入竹筐入鍋烹煮。

鹽+水的烹飪方式,帶來的是絕美的味覺體驗。

冷卻後的魚肉會形成一層膠質,這是魚飯的精華。

正如片中所說:「對於潮汕人,一把刀,一條魚,便是一道橫貫古今的極致風味。」

將精選魚肉敲打成泥,製成滑膩可口的魚丸;

特定的魚可以製成魚生;

魚經過漫長的腌制,可以篩出魚露。

潮汕人吃食,講究新鮮,不掩蓋食物的原味。

生腌螃蟹,堪稱其中代表。

螃蟹一定要新鮮。

以各種配料,輔以醬油或海鹽,加入米醋,讓螃蟹在這種環境下發生質變。

獨屬於潮汕人的冷盤,就出現了。

此種做法下的螃蟹蟹肉新鮮,蟹膏肥美。

也難怪,生腌被稱為潮汕人戒不掉的「毒藥」。

做法不同的不僅僅是螃蟹,在潮汕人眼裡,常見不常見的食材都可以入菜

脂厚肥美的海蝦,生長期極短的薄殼,存在於海岸邊的紫菜,從海水中晾曬析出的海鹽,都可以成為潮汕人食物中的一份子。

吃罷海產品,各色滷製品又勾起了不一樣的食慾。

不同其他地方,潮汕人調製出的滷水,講究的是鮮香濃郁、回味甘甜。

這樣做出的滷製品,自然而然印上了潮汕出品的標籤。

潮柑,潮汕柑橘的簡稱。

在潮汕人手中,除了可以製成陳皮,當做各色菜品的絕色配料。

還可以在蒸制熬煮後,變成潮州人都愛吃的潮州桿餅。

而將處理過的橘瓣切開,搭配糖冬瓜片、桔餅、肥肉,裹澱粉放入油中炸至金黃,便可造就另一道史上名菜——金錢酥柑。

水果做菜尚且工藝複雜,潮汕人對美食的研究又不僅僅止步於此。

益母草,大多數人都會將其歸類於中藥。

潮汕人的想法更為細緻,開紫花的益母草可以做菜。

在潮汕人眼裡,苦澀清爽的益母草是早餐的最佳搭配。

用開水焯過的益母草,搭配豬血湯或者薏米粥都是不錯的選擇。

食材不僅僅局限於常見食物,食物的吃法也不僅僅局限於普通做法。

家用做湯首選原料紫菜,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吃法深受潮汕人喜歡:

將紫菜放在炭火上烘烤十秒,得到剛採摘顏色的紫菜,口感酥脆,滿口留香。

潮汕人不僅會吃,更是將吃法拓寬出不同的領域。

如片中所說,「潮汕,從來都是中國的味覺實驗室。」

琳琅滿目的食物,特殊的製法,對味覺的追求,都彰顯著潮汕人對吃的不同見解。

3

每一次改變

都是對過往的繼承

具有地域特色的食物,配以彰顯個性的做法,潮汕人將食物都烙上自己的標籤。

與其說潮汕人會吃,不如說潮汕人對吃的繼承從未間斷。

經營牛肉丸的老闆娘想把店鋪做成百年老店,只有這樣,獨有的配方才能流傳下來。

魚飯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如今的潮汕人,對它的喜愛有增無減。

潮汕的年輕人,也在製作魚露時與古法結合。

潮汕地區不乏研究繼承的人。

鍾成泉,從事烹飪工作40年,就在不斷尋找、恢復那些即將失傳的傳統潮汕名菜。

做出金錢酥柑的肖佳哲,也是一位傳統潮菜的繼承者。

他不僅自己致力於傳統潮菜的研究,更要求學生將其傳承下去。

不僅有繼承者,更有改良者,從而得到全新的美食。

彭相榮鑽研潮菜二十年,在繼承的基礎上他更希望能對經典菜式加以改良,從而獲得別緻的風味。

庄千利經營著一家滷味店,為了在滷水上創新,他選擇了最好的配料,與朋友不斷調整著配比,以追求味覺上的變化。

將老滷水換成清水,用鵝油代替豬油,經過特定程序,將各種配料的香氣融為一體,製成屬於他們自己的滷水。

保持食物本味,尋求傳統與新意的微妙平衡點,每一種改變代表的都是潮汕人的生活態度。

食物養人,人再反饋於食物,並帶著「一方水土」的獨特印記。

在會吃這件事上,潮汕人就沒輸過。

本文截圖均來自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


推薦閱讀:

TAG:食物 | 美食 | 潮汕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