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增程式電動汽車」

本文近期將作修改,將「增程式」和「純電型插電混動」區別開,從而進一步明確各個概念,簡單來說,國標19596-2017定義的「增程式電動汽車」與原文闡述的學術概念「增程式」有一定差異:

原文「增程式電動汽車」=「純電型插電式混動」

國標定義的「增程式電動汽車」=一類串聯構型的「純電型插電式混動」,範圍比原文學術概念要更小

文章之後會按國標定義再作修改,避免讀者混淆。


「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概念,在過去一年突然「再次」火熱了起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的徵求意見稿中也寫入了對「增程式」的鼓勵,各種「增程式電動汽車」便不斷推出,讓人應接不暇。然而,增程式汽車是什麼,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有什麼區別?這一根本問題可能很多人卻還都不了解,甚至汽車行業的從業工程師大多也說不明白。

這篇文章,就將圍繞這個概念辨析清楚:增程式電動汽車是什麼,以及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是什麼。

(至於一些朋友感興趣的「理想智造ONE」,請見專欄文章:理想智造ONE——理想主義者的「存同求異」)

文章將分為三部分,講下面三個問題,正文之前寫上簡要回答:

  • 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概念

- 實際是一類電氣化程度更高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 增程式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構型(串聯/並聯/混聯)的關係

- 分屬於混合動力汽車的兩種分類維度,而增程絕不等同於串聯

  • 增程式電動汽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

- 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過渡角色,有助於基礎設施推廣和新能源產業鏈發展

一, 什麼是增程式電動汽車

「增程式」英文為Range extended,理解起來非常直接,即「里程擴展」。但這個意義指向並不明確,它讓多種不同的混合動力構型都可以和「增程」關聯上。而「增程式」也並非新發明,正是19世紀費迪南·保時捷發明的第一輛混合動力汽車正可以被稱作最早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因而我個人以為,增程式實在不是一個「好詞」,因為它的意思一直以來都比較模糊,從字面上並不能準確表明其含義。這個詞通常出現在各個汽車公司對產品的描述中——如通用、日產、寶馬都用「增程」來描述自己的產品,然而這個詞在這樣的語境下,大多停留在「商業概念」,缺乏業界的標準定義。這就導致不同公司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實際上卻是形態各異。

那麼學術上是如何定義「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呢?

學術上通常認為:「增程式電動汽車」(Range-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REEV)是電氣化程度更高的一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又可以被定義為「純電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All Electric Range,AER PHEV)。

對混合動力汽車有一定了解的知友們會知道,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有很多的類別,想要區分它們又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主要的區分方法有兩種:一是按照混合動力系統構型進行分類,或者說是按發動機、電機兩個動力源的耦合方式分類;二是按照電氣化程度來分類,或者說按油電混合比例分類,從燃油汽車跨度到純電動車。

增程式電動汽車就屬於第二種分類(與第一種分類的辨析見第二節),且看圖2,可以將不同動力系統的汽車按電氣化程度從弱到強分為五類:

內燃機(ICE)——非插電式混合動力(HEV)——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又分為混合型PHEV(Blend PHEV)與增程式/純電型PHEV(REEV/ AER PHEV)——純電動(EV)

圖1按動力系統電氣化程度的分類,圖片自製,註:圖示Accord為2018年之前的PHEV車型,2019款Accord PHEV在全工況都可以純電運行,可以歸入純電型

從左往右,車輛能源中用電比例逐漸升高:ICE與HEV能量來源於燃油;PHEV來源於燃油與電網;EV完全來源於電網。其中PHEV與HEV雖然同屬於混合動力汽車,但是「是否插電」的技術區別就讓兩者能量來源發生了差異。

那麼同屬於PHEV的混合型PHEV增程式PHEV,差別在哪裡?

這裡涉及到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工作過程。如圖2PHEV的工作過程中包含了電量下降(Charge Depleting,CD)與電量維持(Charge Sustaining,CS)兩部分。兩種PHEV在CS階段均需要開啟發動機維持電量平衡,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CD階段的工作模式——

「在CD階段,增程式PHEV以純電動模式運行,保持發動機不開啟,油耗為0」

「在CD段,混合型PHEV在部分工況需要開啟發動機來滿足整車功率需求,產生油耗」

換言之,(在CD段)增程式PHEV在所有工況下都可以以純電動模式運行,但混合型PHEV則只能在部分工況以純電動運行。因而,增程式PHEV的運行模式、駕駛感受、能量來源都更加接近純電動車。

圖2,兩類PHEV的工作特點差異,圖片自製

辨析明白這一概念之後,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分類就已經很明確——

「增程式電動汽車是一類電氣化程度更高更加接近純電動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從開發來說,增程式PHEV與混合型PHEV的開發邏輯略有差異:前者更接近電動汽車,但較電動汽車複雜;而後者與常規混合動力的節能汽車更加接近。

二, 增程式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構型(串聯/並聯/混聯)的關係

首先,「增程式」絕不等於「串聯式」

之所以反覆強調這一點,恰是因為「增程式」一直以來缺乏標準的定義,而它最早是作為「串聯」的同義詞出現的,這與現在的定義並不對等。事實上,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增程與串聯分處於混合動力分類的兩個維度。

按電氣化程度分類,我們可以得到如圖1中非插電混動、混合型PHEV與增程式PHEV的分類;而按動力耦合方式來分類,則可以得到如圖3,串聯、並聯、混聯(功率分流、串並聯)的構型分類。

圖3 動力耦合方式不同的各類混合動力構型,圖片自製

在其中,串聯式是使用發動機發電,電動機驅動車輛,是一類結構較為簡單的混合動力構型。但做串聯容易,做出節能的串聯並不容易!因為,開發節能的串聯混合動力,技術重點在於發動機,需要在發動機開發上儘可能擴大高效工況區域、提升瞬態油耗;在經濟性的基礎上,還需要保證駕駛感受並有效控制成本。串聯做得好的車企並不多,日產Note ePower就是其中佼佼者,而正是串聯技術的提升難度使得過去很多串聯式混合動力車型,油耗甚至還不如發動機直接驅動。

然而,畢竟串聯式做起來容易,於是今日我們看到有一些小廠商意圖將舊的落後產能嫁接起來,用糟糕的發動機組上電機、電池搖身一變,從舊串聯變成「增程式」,意圖讓油耗糟糕的串聯披上「增程」的新外衣死灰復燃。這一類在我看來是務必要杜絕的,這就是要反覆強調增程概念的意義所在。

分析完兩種分類維度,我們實際上可以畫出一個矩陣,如圖4(我將功率分流和串並聯不再細分,都歸入了混聯)。從左往右,電氣化越來越高;從上往下,「一定程度上」表明混動構型越來越複雜。

圖4 按兩個分類維度,對部分混合動力車型分類如上圖,圖片自製

三,增程式電動汽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

儘管目前還缺乏明確的定義,讓部分人有了渾水摸魚的空間。但「增程式」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正面意義有三方面:

  • 市場認可:短中期內(5~10年內),能夠滿足消費者不同出行場景,市場接受程度高,同時接近純電動的駕駛體驗也會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促進純電動的普及;
  • 技術接近純電動:技術上來說,車企開發增程式作為過渡車型,由於增程純電里程長,因而必須在電池管理、輕量化、熱管理、電驅動等諸多技術命題上大力投入,而這些技術與純電動車是共通的,有利於技術積累;此外開發增程式汽車的上游技術與純電動車接近:增程式電動車同樣會促進上游電池產業,以及電機電控的持續發展;
  • 充電基礎設施擴展:增程式在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同樣需要充電,隨著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推廣,會持續帶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純電動打下基礎。

增程式電動汽車可以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而新能源汽車產業本身的意義則是另一個大前提了:「能源安全」「工業自主」「環境保護」三個大的戰略考量是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最重要原因,在我的其他文章已有敘述,本文便不再討論了。

最後總結如下——

「增程式電動汽車」有助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但目前概念定義不清晰,存在以下概念需要明析:

  • 「增程式」是PHEV:「增程式」並不對應某一種混合動力構型,它指的是電氣化程度更高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 「增程式」不是純電動車:儘管「增程式」運行模式與能量來源接近電動車,但它也要用油,並不是純電動車;
  • 「增程式」技術上並不更「先進」:「增程式」並不是劃時代的新發明,就好比插電式混合動力並不比非插電技術更「先進」一樣,事實上它們是發展了不同的「技能點」;

因此,任何意圖無限拔高「增程式」或利用「增程式」渾水摸魚的宣傳,都還需請諸位明辨。同時,也期待在「增程式」的推廣政策落實之前,政府與業界能夠將「增程式」定義進一步明確,以保障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亂象再現。

推薦閱讀:

TAG:新能源汽車 | 汽車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