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愛和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和傷害的傳遞通道,但是孝道只讓我們看到了前者,而否認後者的存在。——蘇珊福沃德
不是原諒,而是算了。
《都挺好》裡面的很多演員都在《知否》中飾演過角色,都是正午出品,一些老演員已經變成了老員工。
《都挺好》雖然才播出兩集但是已經讓觀眾看得十分憋屈了,母親為了兩個兒子成才成家,分批賣掉家裡的卧室,但是女兒有考上清華的實力卻只能被母親安排上免費的師範大學。
就像是《知否》里宮裡嬤嬤說得,「做父母的要一碗水端平,否則就是家宅不寧的禍源。」
當父母的偏心的原因是性別,蘇明玉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理由,因為是女孩所以媽媽只給兩個哥哥夾雞腿,因為是女孩所以不期待你有什麼出息,因為你是女孩所以和哥哥爭吵總是被罵的那一個。
這樣的男女偏見確實在很多家庭中存在,要不然也不會有現在適婚年齡男女比例的失衡,或許是計劃生育那個年代,老天爺都喜歡送男寶寶下凡,或許是一些醫院收錢充當了老天爺的角色。
蘇明玉沒有辦法改變媽媽的偏見,和媽媽的多次抗爭後變成了徹底的決裂和恨。
我們都知道當父母只需要准生證而不需要資格證書,沒有父母是完美的,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完美的原生家庭。
王思聰都說自己是父母創業的犧牲品。
但是每個人身上關於原生家庭的烙印是不一樣的,表皮的小傷口怎麼能和被尖銳的刺插進心臟的痛平行。
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情,或悲情,或盛大,或悄然慢性,其實都能在這些烙印中找到最初的源頭。
其實人的心理成長分為兩個時期,擴展期和收縮期。
在擴展期我們發現世界對自己的要求,然後迎合這些要求。在收縮期,我們學會擺脫世界的支配,傾聽自己的聲音和力量。
在擴展期我們發現世界對自己的要求,然後迎合這些要求。
我們在原生家庭中長大,最後我們成為什麼的人還是很大的程度上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所以才有同一個家庭成長的孩子,性格上,成就上有著很大的差別。
父母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有些成長的疼痛也許永遠都沒有辦法原諒,但是要告訴自己算了。
不要在自己身上貼上「受傷者」的標籤,否則你會在內心深處會一直覺得原生家庭的傷害是沒有辦法癒合的,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很多可能性。
沒有壞人都是真實的人。
在《都挺好》里的每一個人都有難處,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有著專屬的悲喜。
一家之主的蘇父怕老婆,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沒有發言權,被老婆死死壓著。在老婆去世之後變成了求關注的任性老爸,要安逸的生活,要在朋友面前有面子,要在保姆身上找到黃昏戀的激情。
蘇父恨透了之前在妻子面前的窩囊,不斷地用孝心二字來要求兒女滿足他的慾望,最後變成了兒女對他的怨懟。
大兒子蘇明哲因為是長子的身份,加上當時到美國留學家裡的支持,總是想充大個扛起贍養父親的全部責任,最後卻發現力不從心。
蘇明哲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學畢業在職場上的發展卻沒有妹妹明玉硬氣,所謂的學歷在職場上只是敲門磚,最後還是要看實力,持續的學習,野心和一些運氣。
二兒子蘇明成是典型的媽寶男,精神上沒有斷奶的成年人。無論是在生活中的失敗還是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都習慣性的怪罪別人,性格衝動不考慮後果,沒有共情和換位思考的意識。
其實媽寶男最讓人生氣的一點就是淡化別人的付出,而不斷強調自己的委屈。
蘇明玉表面狠話說盡,卻沒有辦法放著老爸不管,對這個家庭的感情很矛盾,覺得很煩卻總是忍不住去關心,想用冷漠來告訴自己這個家庭曾經給她帶來的傷害,卻還是忍不住因為家人對她「過分」理智的指責而傷心。
兄妹多的家庭在贍養老人方面會更加麻煩,贍養和撫養本來就是連帶的,每一次出現問題都會開始翻舊賬,開始計較這個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偏心,這樣的畫面經常出現在病房門口,紅白喜事上。
其實獨生子女在贍養老人方面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和另一半的協商,小家庭和大家庭的平衡,兩邊老人待遇要一碗水端平等等。
人生本來就是一團亂麻,如果相互理解,大家都好過一點,但越長大越會有個人的小九九,出來混,底線是不要互相傷害。
小七對於《都挺好》這種家庭大劇並不想看到圓滿結局,感化式的親情圓滿只不過是在隔閡上鋪了一層華麗的布,相互欺騙罷了。
親情還在,責任還在,血緣關係還在,親情里充滿果斷和理智也很好。
TAG:原生家庭 | 都挺好(電視劇) | 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