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於下肢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
由於各種致病因素,導致血液在深靜脈當中流速減慢、粘度增高形成凝塊,所形成的凝塊就是深靜脈栓子,深靜脈栓子形成的過程就是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致病因素有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後,除少數能自行消融或局限於發生部位外,大部分會擴散至整個肢體的深靜脈主幹,若不能及時診斷和處理,多數會演變為血栓形成後遺症,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一些病人可能並發肺栓塞,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癥狀: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臨床上主要有三大癥狀:腫脹、紫紺、血栓形成造成疼痛。
(1)早期:常表現為一側肢體突然腫脹,先出現小腿腫,再累及大腿。(2)病情加重期,患肢疼痛加重,會出現跛行。(3)晚期:趾甲畸形增厚,肢體出現異樣感覺,如:燒灼、針刺、麻木,患者全身反應強烈,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高燒、組織壞死、潰瘍。
治療方法:
溶栓
「溶栓」兩字更多的是指藥物的機理而非必然的治療結果。其原因有三:
一是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滯後,溶栓藥物對機化的血栓無效;
二是溶栓藥物的出血風險很大,尤其是高齡病人可能發生致命性腦溢血;
三是大量對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療效果並不優於抗凝治療。
當然,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置管溶栓的開展是否可以減少併發症、提高治療效果,還在進一步的經驗積累中。目前的臨床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但要嚴格掌握指證。
抗凝
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作用在於防止血栓繼續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給側枝循環的開放緩解癥狀爭取條件。
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需要口服抗凝藥物,華法令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長效抗凝劑,是治療和預防靜脈血栓性疾病的主要藥物之一。患者使用該葯後療效的個體差異比較大,需定期檢查凝血指標,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驗血、調整用藥,否則就有可能發生出血和血栓複發的可能性。
注意事項
從血管疾病的防治角度來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 :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多食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如水果、新鮮蔬菜、植物油;少吃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油、動物內臟等;飲食有規律,不可過飢或過飽。
預防針對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包括對所有下肢大型手術病人進行預防。對急性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措施包括:鼓勵病人術後儘早開始下床活動,對於不能活動的患者,應指導反覆進行腳踝和足部的活動,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必要時穿著醫用彈力襪。對術後的年老或心臟病患者要更加重視。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