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婚姻質量這麼低,為什麼社會上大多數人還覺得人必須要擁有婚姻。?
如題。
求解答。我自己也很迷茫,我對未來的婚姻毫無信心,但是又覺得自己會結婚,但是完全想不明白,這種毫無信心的婚姻,它的存在意義是什麼?這種婚姻難道帶來的不是更大的孤獨么?
好像為了躲避一場孤獨而跌入了更大的孤獨中去。
婚姻是以一種強力,包裹住的一種生殖權利。
是一種生殖權利和補償的契約。
它的最初發生的確伴隨著激情(自由戀愛),但結果一定是因為激情退卻,無法面對平淡的生活。
婚姻也許隨著人們過剩的思考力而轉換形式。
越是依賴時間和體力換取生存的家庭,婚姻問題其實越少。
越是以腦力為生存手段的家庭,婚姻問題越多。
婚姻解決的是權利問題,不是解決感情問題的辦法。
如果,信自己,靠自己,充實自己,驕傲的獨立站立在人潮之中,別人朝左,我朝右,需要的是一種高度對自己的認知。了解自己,不參照他人!
如果你追求自我,又參照他人,會被思潮撕裂。
我覺得吧,如果不是社會上存在逼婚催婚,「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不完整」的思想廣泛流傳,我相信結婚的人會很少。婚姻是一種社會規則,其實我覺得很多已婚人士都是後悔結婚的,他們從自己的婚姻里收穫不到什麼快樂,反而儘是苦累,可他們不願意離婚,或者離不了,一個是自身條件不足以獨立生活(經濟能力、精神獨立的能力),二一個因為周圍的人們會向他們施加壓力,不停的給他們洗腦「不結婚的人生不完整」「即使婚姻質量真的很爛,也不應該離婚,沒了婚姻你的人生就沒有意義」。這些話聽多了,很少有人能抵禦全方位被人洗腦的。我媽有個朋友,認識十幾年了,她兒子現在七歲。她老公和她都有工作,但是家務、帶孩子都是她在做,要不就是她娘家人做。她又要工作養家又要帶孩子做家務,她老公下班回了家往沙發一躺打開電視就開始休息,她回了家卻得切菜做飯洗碗洗衣拖地換尿布。我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我以前年紀小,所以大人們之間說話我是不會去聽的,也不被允許去聽,所以我媽跟她聊啥大人的事我都不知道的。現在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聊了,加上我們都是女人,自然而然,女人們聚在一起時就會聊起婚戀。有一次她來我家借宿,晚上睡我房間。我就問她你兒子交給誰照顧了?她說送到外公外婆家了。我說我還以為她爸爸在照顧呢。她說,別提了!他對小孩子極其沒有耐心,帶一會兒就煩了!每次跟我兒子玩,他都會把他委屈哭。接著就開始聊起,她身邊大部分已婚婦女的老公都是這樣的甩手掌柜,什麼都丟給老婆做,沒有感情沒有責任心,更別說激情了。
後來我就問她,既然婚姻質量這麼差,為什麼你當初要結婚。她說,那時候我二十多歲,周圍的人一個二個都在催我結婚。父母同事朋友領導乃至小區樓下的大爺大媽,個個都催著我結婚,說什麼再不結婚就要被剩下了,不結婚的人生沒有意義。我那時候實在是扛不住壓力了,加上我覺得我老公沒什麼大毛病,是個可以結婚的對象,就結了。什麼愛情什麼激情,都沒考慮過。我們的婚姻質量雖然不高,可又沒什麼大問題,所以我也沒想過離婚。但我的生活確實是很無趣。
末了她跟我說,妹子,阿姨以過來人的身份勸你一句,將來結婚可千萬想好了再結,不要走阿姨的老路。我覺得,如果不是因為這個阿姨當初面對著極大的輿論壓力,她肯定不會那麼早就結婚,說不定根本不會結。她又不是沒手沒腳、無法工作,為什麼一定要跟另一個人、另一個家庭捆綁在一起呢?說實話我也是不太想結婚。我身邊大部分人都認為不結婚的人簡直不可理喻。結婚是過日子,是完成任務而不是因為愛情。我為什麼要找個人一起過日子呢?我自己就能過得很好,也能養活爸媽。如果我為了完成任務而找個人過日子,鬼知道會找到什麼人?要是找個人來過日子,反而讓我原本開心的生活變得無趣了,甚至是痛苦了,那我為什麼一定要找人過日子吶?自己過不行嗎?我希望我將來結婚是因為愛情,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
一些小感想,我可能有些跑題了,題主可以無視我我感覺排除真愛,想結婚是因為這個人有某方面的短板。譬如說他/她經濟不獨立,沒有性吸引力(怕老了之後沒人要也算是),想要孩子(對於丁克主義的人來說這種傳宗接代的慾望可以視作短板),懶或媽寶(需要人照顧),戀愛孤獨恐懼症(分手後間歇性的孤獨都受不了,友情替代不了)。
而婚姻不穩定性, 排除真心不愛了,可能是短板被彌補造成的。譬如經濟情況好轉,性吸引力增加(婚外情)等。躲避一場孤獨而跌入到更大的孤獨中去,說的真好
愛一個人,怎麼證明?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一個結婚證,就是一張保證書,保證不離不棄,保證榮辱與共。
如果不是因為愛結婚,那就是為了利益,可以是為了不受到異樣的眼光,可以是為了有一個生活上的伴侶,可以是為了生個小寶寶延續生命,總體上說,結婚的收益高於不結婚,那大部分人願意結婚也是有道理的。
對婚姻毫無信心,是你沒有遇到你的那一半,或者是你過於悲觀了-..-
唉,誰說結婚後一定孤獨的,現在朋友圈儘是曬娃,秀恩愛的,單身狗現在都不敢看了婚姻能更好地抵禦意外。。知乎的「精英」們肯定不需要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