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苦集滅道(十三)

對於理解緣起法而言,形成和消失是一對必須要理解的條件。世尊把形成稱為「集」,把消失稱為「滅」。集滅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所以,緣起法,或者說十二緣起,描述的是六種感官領域不斷交替集滅的具體流程,以及為什麼會有六種感官領域的不斷集滅,與六種感官領域不斷集滅所帶來的結果。

首先我們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你正在聚精會神的看書,外邊在下雨。突然雷鳴閃電一聲巨響打斷了你的閱讀,你受了一驚,然後繼續的看書。

在這個場景中,從一聲巨響開始,到你產生類似「打雷了!」這樣的念頭截止,這個過程被稱為「作意」,即造作一段意念。作意有另一個稱呼:「思」。由於這段作意是從耳處開始的,因此這段作意被具體的稱為「耳思」;同樣的,由眼處開始的,就是「眼思」,以此類推,六處可以有六種思,這六種思總稱為「行蘊」。

一切都是感官領域;再細一點說,一切都是六思在不斷的集滅;再簡單粗暴的通俗點說,一切都是念念相繼。

思的完整過程必然會形成一段念頭,如果沒有念頭的形成,那麼思的概念是不成立的。比如,當你聚精會神的看書的時候,你往往並不會感知到有個蚊子叮了你一下,這意味著你並沒有諸如「有蚊子叮我」之類的念頭形成,因此沒有思形成。同樣的,一切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況,都沒有思形成。

搞清楚了什麼是思以後,我們就可以通過觀察思的集滅,並從中得出能夠切入空解脫門的「無我」的結論。

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思形成,這些思有的是來自眼耳鼻舌身處,有的是來自意處。然而,無論是源自任何處形成的思都具備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其產生都是有原因的,第二個特點是當思形成作意後就已經滅去了。我們的修行,就是觀察思的這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我們可以這樣來觀察。首先我們把一切的思劃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諸如上文中一聲響雷的那樣,即「被動」發起的思,比如一陣煙味飄過所形成的思,手不小心被燙了一下所形成的思。這類思除了可以從眼耳鼻舌身的來源形成,也可以從意形成,即俗稱的聯想。比如做白日夢時,念頭一個一個的浮現;再比如噹噹你聞到蛋糕味以後,隨即在鼻思之後產生意思,讓你想起了一段往事,等等。

第而種思則是看上去像「主動」的。比如當你瀏覽網頁,看到有人詆毀你,這是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那麼你會產生一種類似「主觀意願」的特殊的意思:「我要用什麼理由反擊呢?」。再比如,當你看到某個老師讓你把注意力集中到胸前,觀察自己的呼吸的時候,這種特殊的意思也會產生;並且由於這種思的形成,在胸前形成了身思,升起了「我在觀察呼吸」這樣的念。像這樣的思,我們稱其為「尋」,意思是尋找。除了「尋」,還有一種看上去像「主動」形成的思,被稱為「伺」。所謂伺,就是注意力被某個固定的處所吸引,源源不斷的從這個特定的處形成思。比如,持續不斷的從呼吸上作意,形成身思,就是伺。之所以把這兩個概念一起拿出來,是因為這兩個概念往往是一體的。通俗的說,尋其實就是欲,伺就是欲滿足後的持續固持——這就是為什麼尋和伺看上去如同「主動」的一樣。

在一些論書中,還會有對思更細緻的分類。但無論怎麼分類,思都不離以上的兩種。之所以要對思進行分類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逐個的觀察,然後了知所有的思的形成都有充分原因的。在下文,我會對思如何具體觀察做詳細的說明。


推薦閱讀: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