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總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內心有多苦?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5歲的女孩經常對著一隻毛絨玩具熊自言自語,就是不願意和父母說話。父母以為孩子得了自閉症,四處求醫。

經過多次心理治療後,女孩說了一句話,父母當場就留下了眼淚:「因為玩具不會開口罵我。」

女孩的媽媽性情急躁沒耐心,經常無意間說孩子:

「你別添亂了……」

「哭什麼哭?」

「你怎麼這麼笨呢?」

媽媽這些情急之下的口頭禪,在孩子心中居然成了嚴厲的責罵。為了不惹媽媽著急、生氣,她開始疏遠媽媽,不跟媽媽說話,也不願意跟其他人交往,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跟玩具熊說話。

我們希望孩子滿載本領,展翅高飛,很多時候又在無意識中用這些「口頭禪」奚落她、打擊她、挫敗她,天底下,真是沒有比父母更矛盾的了。

知乎上更有人問:被父母罵得想自殺是種什麼體驗?

有個回答: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除了絕望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

據某項調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6名在看守所的少年犯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爸媽在我12歲時離婚,我媽每天罵我,經常讓我去死」

「說我沒用,說我是個廢物。」

「從來都沒誇過我,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

讓他們感覺傷害最深的詞是:豬腦子、廢物、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你強、怎麼不去死!

最後,他們把這些語言變成了犯罪的武器:槍,斧子,水果刀…...被不停羞辱、否定、諷刺、挖苦、蔑視的孩子,內心都有一個大窟窿,「綻放」著破敗不堪的靈魂,脅迫他們用偏激的方式發泄創傷和屈辱。

父母的態度里,真的藏著孩子的未來。心理學上說:壞會比好更有力,更難忘。那些負面的情緒、情感和記憶會比正面的影響更大。

這些孩子愛聽的口頭禪,父母們不妨多說說:

正面鼓勵「相信自己,你沒問題的!」

「試一試,成功不成功都沒關係!」

「多做幾次,會越來越好的!」

給予尊重

「你既然想好了,爸爸媽媽支持你」

「爸媽尊重你。」

「我想聽聽你是怎麼想的。」

感同身受

「這次沒做好/考好,你心裡也不舒服吧?」

「我知道你的感覺,它叫憤怒/難過/失望/不舍,我也經歷過。」

「如果你想哭,別憋著,哭一會兒吧!」

交出選擇權和決定權「這件事,你自己來決定就好了!」

「你可以選擇……或……」

給予中肯的建議

「我愛你,但不喜歡你這麼做。」

「如果再耐心點,相信會更好!」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塑造,目標永遠不是完美,而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綻放孩子的生命力,成為懂孩子、會說話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起著關鍵作用。

以德為本,身心同療

喜悅心理健康俱樂部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性格 | 自我提升 |